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趣味性教学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知识、问题内涵和教学方式等特性,设置多种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享受学习乐趣,快乐学习知识,是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愿景。长期以来,许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如何发掘数学学科内在特点,放大知识内容趣味特性,让学生在愉悦、快乐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树立品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在实际教学观摩中发现,教学工作者往往注重内容的选择,运用大量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忽视主体参与知识体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局外人”,影响和限制了学生内在积极性,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乐趣。新实施的小学学科教学改革纲要指出:“要重视学生主体特性的彰显”,“放大数学知识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在感知知识、解答问题、辨析问题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由此可见,趣味性教学,“快乐学习”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紧扣数学知识生活性,设置浓厚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感知数学知识中享受“乐趣”
著名教育实践家、活动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皆数学。”教育学也指出:“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基础知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对小学数学学科教材体系整体分析可以发现,小学数学学科不管知识内容,还是问题解答,都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直观事物易于接受”的认知规律,紧扣数学知识浓厚生活性,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内容,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感知、体味生活问题中,产生学习知识的冲动,享受学习知识的无穷乐趣。
在低年级“找规律”教学活动中,这一知识内容看似与现实生活没有联系,但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该知识内容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同学们做操时,第一排有5个学生,第二排有4个学生,第三排有3个学生,那同学们能不能说第四排学生有多少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问题内容,学生在感知这一问题内容时,深刻认识到“找规律”这一内容实际就是“5,4,3,2,1”的顺序。从而自觉开展问题探究解答活动,掌握了解决“找事物间隔规律”“排队问题”的规律和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这时,教师通过变通,又向学生设置了“现在学校准备栽植树苗,第一排栽了8棵,第二排栽了6棵,第三排栽了4棵,第四排栽了多少棵?学校一共载了多少棵?”生活问题,让学生再次进行问题感知,使学生在感知生活性问题中享受“数学的乐趣”,掌握数学要点的“真谛”。
二、抓住问题解答多样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找寻问题解法中享受“乐趣”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所运用的解题方法也就有所差异。数学学科作为知识点内容众多,内涵关系紧密的基础知识学科。数学问题是对数学知识点内容及其特点进行展示的有效载体,其自身表现出形式的多变性、解答的多样性。学生往往在解答同一问题中运用不同方法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感受到解题的无穷乐趣。
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该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6米,如果它的长和宽各增加2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问题,此题是有关图形知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出示有关这一方面的面积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对问题中的长、宽进行假设,这时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激发,纷纷进行假设猜想,进行找寻问题解答方法,有学生这时提出:“如果长10米,宽8米,再结合动手画图的方法可使题目顺利解答。”的观点,这时,其他学生立即进行解答,发现此种方法也可以进行问题有效解答,学生从而在问题解答探究中初步感知了解决此类图形问题的“画图法”和“假设法”等解答方法的内涵和要义。学生在这一探寻问题解法过程中,既找寻到了解题方法,又享受了获取解题要领“劳动”的“喜悦”。
三、彰显教学活动双边性,开展师生辨析活动,使学生在互动辨析问题中享受“乐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观点碰撞的双边互动过程。问题辨析作为凸显学生主体特性、展现双边互动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因此,小学数学知识内容教学中,教者可以利用问题辨析功效,设置问题辨析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素养和解题经验,开展问题过程辨析活动,让学生在相互辨析中汲取经验教训,获得良好解题习惯,内心产生喜悦之情。
如在解答“有两只小白兔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了10个萝卜,另一只小白兔拔了12个萝卜。他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问题中,教师采用了问题辨析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先向学生出示了某一学生的解题观点:“这一问题实际就是有关两个数加法的数学应用题,两只白兔一共拔了多少萝卜,就是要求学生求出两只白兔所拔萝卜的总和,由此可以得到算式为:10+12=22。”接着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辨析,在辨析中有的学生认为上述解法正确,有的认为不正确;这时,教师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说出理由依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进行解答“自然数加法”问题的方法,获得解答该类型问题的方法要领,感受到“说理”的乐趣。
在此,本人仅对趣味性教学进行初步论述,以期引发同仁的共鸣,共同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知识,在“解题”中“愉悦”,在积累中“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享受学习乐趣,快乐学习知识,是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愿景。长期以来,许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如何发掘数学学科内在特点,放大知识内容趣味特性,让学生在愉悦、快乐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树立品质,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但在实际教学观摩中发现,教学工作者往往注重内容的选择,运用大量丰富有趣,形象生动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忽视主体参与知识体验,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局外人”,影响和限制了学生内在积极性,使学生感受不到学习乐趣。新实施的小学学科教学改革纲要指出:“要重视学生主体特性的彰显”,“放大数学知识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在感知知识、解答问题、辨析问题中享受学习的快乐。”由此可见,趣味性教学,“快乐学习”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一、紧扣数学知识生活性,设置浓厚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感知数学知识中享受“乐趣”
著名教育实践家、活动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生活皆数学。”教育学也指出:“数学是一门生活性基础知识,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对小学数学学科教材体系整体分析可以发现,小学数学学科不管知识内容,还是问题解答,都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直观事物易于接受”的认知规律,紧扣数学知识浓厚生活性,结合“三维”教学目标内容,创设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感知、体味生活问题中,产生学习知识的冲动,享受学习知识的无穷乐趣。
在低年级“找规律”教学活动中,这一知识内容看似与现实生活没有联系,但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该知识内容与生活的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同学们做操时,第一排有5个学生,第二排有4个学生,第三排有3个学生,那同学们能不能说第四排学生有多少个?”教学情境,让学生感知问题内容,学生在感知这一问题内容时,深刻认识到“找规律”这一内容实际就是“5,4,3,2,1”的顺序。从而自觉开展问题探究解答活动,掌握了解决“找事物间隔规律”“排队问题”的规律和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这时,教师通过变通,又向学生设置了“现在学校准备栽植树苗,第一排栽了8棵,第二排栽了6棵,第三排栽了4棵,第四排栽了多少棵?学校一共载了多少棵?”生活问题,让学生再次进行问题感知,使学生在感知生活性问题中享受“数学的乐趣”,掌握数学要点的“真谛”。
二、抓住问题解答多样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找寻问题解法中享受“乐趣”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不同,所运用的解题方法也就有所差异。数学学科作为知识点内容众多,内涵关系紧密的基础知识学科。数学问题是对数学知识点内容及其特点进行展示的有效载体,其自身表现出形式的多变性、解答的多样性。学生往往在解答同一问题中运用不同方法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感受到解题的无穷乐趣。
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该节内容教学中,教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6米,如果它的长和宽各增加2米,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问题,此题是有关图形知识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出示有关这一方面的面积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对问题中的长、宽进行假设,这时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激发,纷纷进行假设猜想,进行找寻问题解答方法,有学生这时提出:“如果长10米,宽8米,再结合动手画图的方法可使题目顺利解答。”的观点,这时,其他学生立即进行解答,发现此种方法也可以进行问题有效解答,学生从而在问题解答探究中初步感知了解决此类图形问题的“画图法”和“假设法”等解答方法的内涵和要义。学生在这一探寻问题解法过程中,既找寻到了解题方法,又享受了获取解题要领“劳动”的“喜悦”。
三、彰显教学活动双边性,开展师生辨析活动,使学生在互动辨析问题中享受“乐趣”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观点碰撞的双边互动过程。问题辨析作为凸显学生主体特性、展现双边互动特点的教学方式之一,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因此,小学数学知识内容教学中,教者可以利用问题辨析功效,设置问题辨析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素养和解题经验,开展问题过程辨析活动,让学生在相互辨析中汲取经验教训,获得良好解题习惯,内心产生喜悦之情。
如在解答“有两只小白兔拔萝卜,一只小兔拔了10个萝卜,另一只小白兔拔了12个萝卜。他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问题中,教师采用了问题辨析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先向学生出示了某一学生的解题观点:“这一问题实际就是有关两个数加法的数学应用题,两只白兔一共拔了多少萝卜,就是要求学生求出两只白兔所拔萝卜的总和,由此可以得到算式为:10+12=22。”接着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问题辨析,在辨析中有的学生认为上述解法正确,有的认为不正确;这时,教师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说出理由依据,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进行解答“自然数加法”问题的方法,获得解答该类型问题的方法要领,感受到“说理”的乐趣。
在此,本人仅对趣味性教学进行初步论述,以期引发同仁的共鸣,共同创新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知识,在“解题”中“愉悦”,在积累中“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季市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