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学生、教师、课堂等要素,对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活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这一介质进行知识传授、观点交流和能力互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课堂三者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三要素。教育学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阵地,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活动,往往忽视学生主体特性的展现,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致使学生锻炼实践、参与活动的时机有限,压抑学生学习主动性。新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要求,对教师、学生、课堂等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改浪潮汹涌的今天,如何将教学活动三要素特性进行有效发挥,使教与学的效能实现“双向提升”和“齐头并进”,已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情感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深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成效的高低。由于初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内在学习情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容易产生消极懈怠心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特性,遵循学生发展心理规律,结合教学目标“三维性”特征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衔接,设置出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感受问题情境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时,教师为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在认真研析教学内容基础上,抓住学生对现实生活实例充满兴趣的特点,将生活中的“住房问题”现象与该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新知导入环节,设计出了“为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我市计划用未来两年的时间,将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由现在的人均约为15m2提高到21.6m2,若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同,求未来两年我市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平均年增长率?”生活性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对新知不再陌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感,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打下情感基石。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学生学法指导,教会学生问题解答要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组织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导演”。教育学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身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所需的数学知识”。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开展问题解答的有效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每个教学环节,留取足够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答和思考,并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逐步领会并掌握进行相关类型知识的解答方法,为独立自主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能力基础。
问题:如图,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连结CP并延长,交AD于E,交BA的延长线点F.问:(1)图中△APD与哪个三角形全等?并说明理由;(2)求证:△APE∽△FPA。(3)猜想:线段PC、PE、PF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对现有问题进行“再次创新”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问题解答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和指导,指出解题的不足之处和努力地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向学生指出该类型问题的关键在抓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三、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阵地,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是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产生狭义的教学观点,将课堂教学仅仅看作表面意义上的“课堂”,而未能将“课堂”的内涵进行有效的丰富和扩展,致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和创新的举措得不到有效的延伸和创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理念也随着不断地更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型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务之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涵进行有效地丰富,设计出能够将课堂与课外进行有效衔接的载体,使学生在训练实践中得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门教学的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只有抓住教学活动要素,遵循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才能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2]苏丽花.《实施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析》
[3]陈银界.《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真武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这一介质进行知识传授、观点交流和能力互补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课堂三者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三要素。教育学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是教学活动实施的阵地,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由于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活动,往往忽视学生主体特性的展现,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致使学生锻炼实践、参与活动的时机有限,压抑学生学习主动性。新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维性”要求,对教师、学生、课堂等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改浪潮汹涌的今天,如何将教学活动三要素特性进行有效发挥,使教与学的效能实现“双向提升”和“齐头并进”,已成为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情感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深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成效的高低。由于初中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内在学习情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容易产生消极懈怠心理。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特性,遵循学生发展心理规律,结合教学目标“三维性”特征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进行有效衔接,设置出具有趣味性、生活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在感受问题情境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时,教师为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在认真研析教学内容基础上,抓住学生对现实生活实例充满兴趣的特点,将生活中的“住房问题”现象与该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在新知导入环节,设计出了“为了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我市计划用未来两年的时间,将城镇居民的住房面积由现在的人均约为15m2提高到21.6m2,若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相同,求未来两年我市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平均年增长率?”生活性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对新知不再陌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情感,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打下情感基石。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强化学生学法指导,教会学生问题解答要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组织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总导演”。教育学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身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所需的数学知识”。这就决定了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具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既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开展问题解答的有效方法。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每个教学环节,留取足够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分析、解答和思考,并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逐步领会并掌握进行相关类型知识的解答方法,为独立自主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能力基础。
问题:如图,点P是菱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连结CP并延长,交AD于E,交BA的延长线点F.问:(1)图中△APD与哪个三角形全等?并说明理由;(2)求证:△APE∽△FPA。(3)猜想:线段PC、PE、PF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上述问题是教师在教学“相似三角形”时,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对现有问题进行“再次创新”基础上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案例。教师在该问题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问题解答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和指导,指出解题的不足之处和努力地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向学生指出该类型问题的关键在抓住“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三、搭建有效教学平台,延伸课堂教学阵地,提升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形式,是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但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产生狭义的教学观点,将课堂教学仅仅看作表面意义上的“课堂”,而未能将“课堂”的内涵进行有效的丰富和扩展,致使教师的教学空间和创新的举措得不到有效的延伸和创新。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理念也随着不断地更新,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型课堂教学,已成为当务之需。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课堂教学的内涵进行有效地丰富,设计出能够将课堂与课外进行有效衔接的载体,使学生在训练实践中得到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门教学的艺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只有抓住教学活动要素,遵循教学要求,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才能实现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纲要》
[2]苏丽花.《实施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析》
[3]陈银界.《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真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