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的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是紧密相关的,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找到现实难题的有效解决办法。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在教学思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教学研究
数学课程是学生认识和感知周围环境和整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一门学科,也不能仅仅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直接与实际生活产生关联。通过研读目前施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可以知道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做到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数学和实际生活的间接、密切的联系,还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的一些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之下,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想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就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积累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感知生活,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想要在数学教育和实践应用上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积极地采取生活化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多年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经验和课改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所谓的数学课程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加深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数学的专业知识转变为能被实际生活应用的方法,并且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数学方面的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是基础的知识,是未来实现教学目标和顺利教学的重要前提。如果学习内容和资源能够更加生活化,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起书本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有机联系,防止让学生感觉学习的枯燥和苍白。学习资源和材料的生活化就是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将教授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加强联系,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并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加强合作,从中获得更加直观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
比如,当我讲解到“百分数”这一概念和相关的应用类题目时,我重组了教材中的教学方法和材料:(1)收集和整合教育信息。课堂上让学生描述校园周边道路的基本情况。(2)筛选信息。在学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里面,选择具有描述性和具体数字的信息,通过加工让学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为了绿化建设,路边栽树500棵,最终成活了480棵。(3)自主探究和学习。学生通常会在自己知道的范围内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解决。(4)教师引导新的知识,向学生讲解此次绿化的树木成活率是96%,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一部分的结论,然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的定义和应用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而且环境为学生熟知,能够直接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让课堂的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对话互动式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讲课中,要读透教材,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材,进行知识重组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把数学当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逐渐地适应数学课程的学习进度和方式,充分地感知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才会深深地爱上数学的学习。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复杂细碎的知识,而是要培养自身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思考、艺术学的眼光观察,掌握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世能力,让学生以数学为切入点发现问题,并且运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懂得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切实地做到活学活用。讲解到“百分数意义”这一章节,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思考和讨论:班级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在家里使用电脑,其中三分之二运用互联网学习,而其余的则是玩网络游戏,结合这种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讨论,采用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想。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的影子和痕迹。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数学知识的关系,让数学知识积累的空间更加广阔,从而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提前感知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那么在课堂上的教育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到长度单位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高低的形式,逐渐认识长度单位和换算单位,通过亲自动手测量和记录,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具体差异。
这些细小的知识在生活中很常见,通过这种方式教授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将知识点牢固掌握,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践中的简单问题。当讲解到“利息”这一概念时,我安排学生做一个小会计员,到附近银行了解目前的利率,收集相关的信息,将自己的零花钱存放起来,按照现有利率计算如何存最划算?社会实践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充满了兴趣。通过调查、收集、比较、计算,学生对利率这一知识的运用会更加顺畅。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并且在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上数学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教学研究
数学课程是学生认识和感知周围环境和整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并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一门学科,也不能仅仅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直接与实际生活产生关联。通过研读目前施行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可以知道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做到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数学和实际生活的间接、密切的联系,还要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的一些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目标之下,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想要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就要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积累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感知生活,这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想要在数学教育和实践应用上达到良好的效果,需要积极地采取生活化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在此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多年小学数学课程的教育经验和课改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依托教材,促进学习材料生活化
所谓的数学课程教学生活化指的是加深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的联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数学的专业知识转变为能被实际生活应用的方法,并且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数学方面的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是基础的知识,是未来实现教学目标和顺利教学的重要前提。如果学习内容和资源能够更加生活化,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起书本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有机联系,防止让学生感觉学习的枯燥和苍白。学习资源和材料的生活化就是教师在备课阶段,要将教授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加强联系,以多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并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加强合作,从中获得更加直观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
比如,当我讲解到“百分数”这一概念和相关的应用类题目时,我重组了教材中的教学方法和材料:(1)收集和整合教育信息。课堂上让学生描述校园周边道路的基本情况。(2)筛选信息。在学生提供的各种信息里面,选择具有描述性和具体数字的信息,通过加工让学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例如,为了绿化建设,路边栽树500棵,最终成活了480棵。(3)自主探究和学习。学生通常会在自己知道的范围内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解决。(4)教师引导新的知识,向学生讲解此次绿化的树木成活率是96%,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一部分的结论,然后由教师公布正确的定义和应用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更加贴近生活,而且环境为学生熟知,能够直接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让课堂的填鸭式讲解转变为对话互动式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讲课中,要读透教材,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材,进行知识重组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把数学当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逐渐地适应数学课程的学习进度和方式,充分地感知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才会深深地爱上数学的学习。
二、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复杂细碎的知识,而是要培养自身知识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以数学的思维思考、艺术学的眼光观察,掌握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世能力,让学生以数学为切入点发现问题,并且运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懂得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知识。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切实地做到活学活用。讲解到“百分数意义”这一章节,我先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进行思考和讨论:班级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在家里使用电脑,其中三分之二运用互联网学习,而其余的则是玩网络游戏,结合这种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通过讨论,采用数学知识思考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想。
三、关注日常生活,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可以发现数学的影子和痕迹。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数学知识的关系,让数学知识积累的空间更加广阔,从而积累更多的数学知识。如果学生能够通过预习提前感知和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那么在课堂上的教育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到长度单位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高低的形式,逐渐认识长度单位和换算单位,通过亲自动手测量和记录,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的具体差异。
这些细小的知识在生活中很常见,通过这种方式教授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将知识点牢固掌握,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中。
四、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践中的简单问题。当讲解到“利息”这一概念时,我安排学生做一个小会计员,到附近银行了解目前的利率,收集相关的信息,将自己的零花钱存放起来,按照现有利率计算如何存最划算?社会实践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充满了兴趣。通过调查、收集、比较、计算,学生对利率这一知识的运用会更加顺畅。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学以致用,并且在实践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生活化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爱上数学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