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灞河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nett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记忆中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十三朝古都,文化胜地,有很多历史古迹,如大雁塔、钟楼、兵马俑等,也涌现了许多当代文人,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红柯等。我想你一定猜到它是哪儿了,它就是西安。
  可我接下来要说的地方,你可不一定知道哦。它是西安市的一个区,在古代长安很有名气,早就有“灞柳飞雪”的美誉。不难想象那美丽的画面:三月灞柳,五月飞雪,何其壮观。
  灞桥美,美在何处?最有代表性当属养育三秦的灞河。
  春天,刚入三月。河边,万物苏醒,冰雪融化。露出嫩芽的柳枝映在河里,伴着微风左右摇摆,好像河面就是一幅会动的山水画。难怪古人用“灞桥风雪三春絮,滚涛来,别泪轻挥莫自哀”的诗句赞美灞河两边的垂柳。灞河的水源于秦岭山脉,贯穿于西安东部的蓝田,早在古代,人们就喜欢在霸河两岸种植柳树,每到春天,柳絮随风飘扬,如冬日飘雪。
  夏天,灞桥湿地公园,到处盛开着鲜花。我最喜欢一种黄色的花,花朵不大却开得热热闹闹,铺天盖地,就像是给河堤铺上了鲜艳的地毡,高雅而不失温情。当然,池中的莲花不能不提,古人用“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的诗句赏莲,朱自清在《春》里写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湿地公园的花,有的开得正盛,有的還是花骨朵儿,还有半开着的……千姿百态。从桥上放眼望去,这儿一片,那儿一片,别提有多美了。
  秋天,河水开始泛绿,三只野鸭正在悠闲地觅食。随秋风摇摆的树叶,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有的红了,整棵树就像一团火;有的绿中泛黄,好像是舍不得脱去夏裙的姑娘;还有的随着微风缓缓飘落,像是一个个飞舞的小精灵,在空中展现着优美的舞姿。我随手捡起几片放进口袋,把它们做成树叶拼画。一幅幅别样的画,帮我留住了秋的记忆。深秋时节,菊花也争相开放,各种颜色,各种香味都汇聚在一起,像是在赶庙会。
  冬天,真正的雪来了。一片一片,像小蝴蝶,像花瓣儿,像飘飘洒洒的鹅毛。不一会儿就覆盖了大地,覆盖落光了叶子的树,还有远处起伏的房屋,整个灞桥都被风雪包裹了。不怕冷的大人们,放了寒假的孩子们,在家里待不住,雪一停,个个都跑出家门。三五成群地滑雪,追逐打闹着打雪仗,那些堆雪人的孩子们,脸和手冻得红扑扑,却乐此不疲。大人们此起彼伏地唤他们回家,他们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这座乐园。
  这就是我眼里的灞桥,它四季皆美,又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闵诗睿:陕西省西安市东城第一中学七年级(7)班学生
  指导老师:靳艳妮
  编辑 闫清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蜀人张岱,少时好鲜衣,好精舍,然当半生繁华如潮退却,他返璞归真,独游西湖,成就寂寞的大美学。  看似这是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阅历,可我们无法想象,若张岱没有捧出那段轻狂岁月反刍详审,写下《陶庵梦忆》,他又该如何在大彻大悟间明了生命的真谛。  我想,这便是记忆的意义。倘若以美酒喻之,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的记忆,都将在时光的土窖中沉默发酵。待日
期刊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名叫《悯农》的詩,我在念小学二年级时就已经能熟背。《悯农》在中华浩渺的诗海里,算不上是最绚烂和唯美的一首。可它绝对是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一首诗,也是孩子们最会背,最容易理解的一首诗。  记得小时候,父母总是选择正午日头最毒的时候下地锄草,我曾不解地问,为何不挑个凉快的时间干活?母亲说:正午的太阳最热,锄掉的草能在最短的时间,因水分缺失而死亡,庄
期刊
余秋雨曾说:“就人生而言,也应该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  每每读起这段话,总是让我想起你,三毛。一个踏遍万水千山的女子,一个虽然历经世事沧桑,却依然孤傲行走的人。你总是在人类社会和自然奇迹中来回踱步,感受生命的寬度和广度。  很多时候,你在生死间奔波。你不愿奔波,想守着你的亲友和爱人,然而生活却给了你荷西的死、美满生活的破裂
期刊
王梓润: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2020届(11)班学生,2020年江苏省高考宜兴市状元。她说:经年浸润墨香,修养的不仅是个人的书香气,更是迈入了一场深度的灵魂之旅。  特别喜欢陈继儒先生在《小窗幽记》中的感慨:“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私以为,阅读便是那扇将俗世纷扰喧嚣,隔绝于清澈内心的门。  犹记儿时,奶奶未曾识字,却能诵诗,“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一首首古韵
期刊
水银柱缓缓降下来,天空也变得灰蒙蒙。大部分树已落尽了叶子,你,却悄悄爬上了窗檐。  零零星星,细细碎碎,你开始很小,很少有人会注意你。我一夜梦醒,旭日正好东升,我惊奇地发现,窗户在旭日的照射下,折射出异样的光彩。  我轻轻又快速地走向窗户,细细观赏——啊,是阔别了一年的霜花。在耀眼的阳光下,霜花像一颗颗钻石,闪烁在眼睛中,灵动而精美,既有花之娇美,亦有花之神韵,不是俗世的一双手能裁剪出的。我小心翼
期刊
【文题回放】  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命题透视】  试题为全命题作文,没有给出材料作为提示,观之简洁,却留给了学生许多发挥的余地。结合2020年上半年发生的热点事件,命题人的意图不言而喻:许多人都说2020年过得太苦,想要重启,但是生活中真的只有苦涩吗?遇到短语构成的命题作文时,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抓住短语的关键词,
期刊
暮夏临秋,长夜沾湿,三分寒意中,我独自一人踱步到汨罗江边。  望见对岸屈原含泪的石像,伤愁之绪似乎要随江水同屈子远去。  水涨潮涌,翻墨黑云,拟作“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犹如当年万股秦军铁流,重锤般猛撞我腳下的楚地。多年未有作为的楚国,如闲置多旬的砧,应声而碎。喟叹!且不说迎战的将军屈匄不过一介等闲之辈,单就怀王的几个宠臣,就已让楚国“山河破碎风飘絮”。  此景可恨矣!长吁中,我想,屈原呢?  江
期刊
【文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没有远路可走。  也有人说:一个不回头的人,不仅走不了远路,甚至无路可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你针对其中一个观点写一篇驳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逻辑清楚,结构完整,体现一定的思辨思维,不少于800字。?  【命题透视】  这是高二阶段的一次驳论文写作。  材料中所给的两个观点是两个比喻句,是关于人生哲理的形
期刊
盛夏的午后,七月鸣蝉。树影斑驳,夹杂着滚滚热浪。我不情不愿地穿上鞋子,提起垃圾袋,离开舒服的空调房间。虽然从家到垃圾桶也没有多远,但我仍加快了脚步,为了躲避烈日的亲吻,也是为了不想遇见那个奇怪的老人。想到这儿,我望向空无一人的四周,感受着发烫的皮肤,这样的日子,又有谁会来呢?  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清凉扑面而来,那个老人的身影在我脑海滑过。  第一次遇见她,是在小区的垃圾桶旁,蓬乱的头发下是一双深
期刊
草长莺飞的五月,疫情得到控制,村庄又迎来了四面八方的客人。踏青、划船、骑马、采摘,徜徉在花园一样的乡村,人们怎会想到,20多年前,这里是个出了名的贫困村。  穷,把村里的不少老人逼出了家门,只能靠流浪乞讨谋生;穷,让村里的小伙子成不了家,有的一家兄弟几个都打着光棍;穷,也使得这个村子在几轮区划调整中,没有一个村子愿意和它合并。  穷则思变,穷怕了的村民们想到了一个“馊主意”。1996年,村委会换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