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Intel频繁更新构架和工艺步步紧逼的战略,AMD提出了高低搭配的应对方式。其中面对低端市场的APU早已正式上市,而主攻高性能市场的“推土机(Bulldozer)”则时至今日才缓缓驶来。
多快好省的推土机设计思想
与仓促应战的K10/K10.5架构不同,K15家族的推土机并非是在已有架构上的小幅改进与更新,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处理器底层的架构设计理念,将处理器进行了模块化分割,从而希望能够创造出更为灵活高效的整体架构。AMD雄心勃勃的宣称,与K10系列相比,基于Bulldozer架构的处理器能够在每瓦特性能上大幅提升30%~100%,成为“有史以来最高性能的单线程和多线程计算核心”。
同样是模块化理念,Bulldozer与Intel在Nehalem上就已实现的模块化设计截然不同。后者的“模块”是在处理器芯片内部进行功能模块分割,从而能够简单的扩充或削减计算内核的数量。而Bulldozer则是对计算内核架构本身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多模块的组合创造出具有更好适应性与更加效率的计算内核。这样一来八核心的实现估计又会让Intel苦恼一段时间。
模块化设计理论上能够在最小的晶体管规模提升下带来最大的计算性能增幅,相比于AMD传统的多线程实现方式CMP(Chip MultiProcessors,增加核心数量)能够大幅缩减冗余电路,降低芯片制造成本和运行功耗。而与Intel主导的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同步多线程。即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相比,则在芯片规模增幅想接近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大的性能提升。如此设计出于AMD对未来计算市场将由多线程应用主导的判断,AMD将该设计称之为“CMT(Cluster-Based Multi-Threading,簇式多线程)”。放弃以往追求单线程性能的路线,转而更为强调多线程并行的整体效能,设计思路的根本变化也成为了Bulldozer架构的最显著特征。
此外,Bulldozer还将指令集的支持规模大幅扩容。不仅将Sandy Bridge所包含的SSSE3/SSE4.1/SSE4.2、AVX照单全收,还独家支持FMA4乘加指令、XOP扩展操作指令等。而且Bulldozer还将数据总线升级到了HyperTransport 3.1,32Bit下带宽提升至51.2GB/s。而32nm制造工艺以及Turbo Core 2.0使得功耗的良好控制有了前提。
测试结果尚未理想
众多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入令AMD对Bulldozer信心满满,甚至祭出了已经消失多年的顶级品牌FX作为其最终产品的品牌。但从目前来看,AMD对该系列产品的定价尚且比较理性。最高端的FX-8150官方定价仅为245美元,甚至远低于Core i7-2600K的报价。
从市场角度来说,如此“田忌赛马”般的策略显然好处多多。顶级产品主流价格无疑是宣传性价比的王牌口号,从而可以极大地刺激主流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是从目前了解到的测试性能来看,即使是Super Pi这样的纯整数运算,Bulldozer架构的FX-8150也仅能在多线程模式下相比Core i5-2500K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而在游戏、渲染、文件压缩等实际应用中难以拉开差距。不过从“一分钱一份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性能与价格无可厚非。
虽然依然无法超越竞争对手,不过实际上第一代Bulldozer只保持了较低的主频,未来产品如何还不能下定论,至少在现在的产品上我们看到了极佳的超频能力。
真正意义:
将影响未来全线AMD产品
Bulldozer对AMD来说是多年来设计构架的大变,虽然首款产品性能亮点不多,但更重要的意义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的灵活性和更丰富的扩展性将会让AMD工程师不再羡慕Intel的同行,而AMD旗下的APU产品和高端的服务器CPU未来都会基于这个构架。所以说Bulldozer的影响应该是延伸到多年以后,并且扩展到多个产品线。
近几年来由于构架上一直没有大的更新AMD可谓处处被动,Bulldozer的测试性能虽然没能让人眼前大亮,但却给AMD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预见此构架的真正威力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充分体现,而且不仅限于性能的提升,还与AMD产品布局的特点相结合,呈现出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局面。
多快好省的推土机设计思想
与仓促应战的K10/K10.5架构不同,K15家族的推土机并非是在已有架构上的小幅改进与更新,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处理器底层的架构设计理念,将处理器进行了模块化分割,从而希望能够创造出更为灵活高效的整体架构。AMD雄心勃勃的宣称,与K10系列相比,基于Bulldozer架构的处理器能够在每瓦特性能上大幅提升30%~100%,成为“有史以来最高性能的单线程和多线程计算核心”。
同样是模块化理念,Bulldozer与Intel在Nehalem上就已实现的模块化设计截然不同。后者的“模块”是在处理器芯片内部进行功能模块分割,从而能够简单的扩充或削减计算内核的数量。而Bulldozer则是对计算内核架构本身进行模块化设计,通过多模块的组合创造出具有更好适应性与更加效率的计算内核。这样一来八核心的实现估计又会让Intel苦恼一段时间。
模块化设计理论上能够在最小的晶体管规模提升下带来最大的计算性能增幅,相比于AMD传统的多线程实现方式CMP(Chip MultiProcessors,增加核心数量)能够大幅缩减冗余电路,降低芯片制造成本和运行功耗。而与Intel主导的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同步多线程。即Hyper-Threading,超线程)技术相比,则在芯片规模增幅想接近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更大的性能提升。如此设计出于AMD对未来计算市场将由多线程应用主导的判断,AMD将该设计称之为“CMT(Cluster-Based Multi-Threading,簇式多线程)”。放弃以往追求单线程性能的路线,转而更为强调多线程并行的整体效能,设计思路的根本变化也成为了Bulldozer架构的最显著特征。
此外,Bulldozer还将指令集的支持规模大幅扩容。不仅将Sandy Bridge所包含的SSSE3/SSE4.1/SSE4.2、AVX照单全收,还独家支持FMA4乘加指令、XOP扩展操作指令等。而且Bulldozer还将数据总线升级到了HyperTransport 3.1,32Bit下带宽提升至51.2GB/s。而32nm制造工艺以及Turbo Core 2.0使得功耗的良好控制有了前提。
测试结果尚未理想
众多新理念、新技术的融入令AMD对Bulldozer信心满满,甚至祭出了已经消失多年的顶级品牌FX作为其最终产品的品牌。但从目前来看,AMD对该系列产品的定价尚且比较理性。最高端的FX-8150官方定价仅为245美元,甚至远低于Core i7-2600K的报价。
从市场角度来说,如此“田忌赛马”般的策略显然好处多多。顶级产品主流价格无疑是宣传性价比的王牌口号,从而可以极大地刺激主流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是从目前了解到的测试性能来看,即使是Super Pi这样的纯整数运算,Bulldozer架构的FX-8150也仅能在多线程模式下相比Core i5-2500K拥有一定的领先优势,而在游戏、渲染、文件压缩等实际应用中难以拉开差距。不过从“一分钱一份货”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性能与价格无可厚非。
虽然依然无法超越竞争对手,不过实际上第一代Bulldozer只保持了较低的主频,未来产品如何还不能下定论,至少在现在的产品上我们看到了极佳的超频能力。
真正意义:
将影响未来全线AMD产品
Bulldozer对AMD来说是多年来设计构架的大变,虽然首款产品性能亮点不多,但更重要的意义却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它的灵活性和更丰富的扩展性将会让AMD工程师不再羡慕Intel的同行,而AMD旗下的APU产品和高端的服务器CPU未来都会基于这个构架。所以说Bulldozer的影响应该是延伸到多年以后,并且扩展到多个产品线。
近几年来由于构架上一直没有大的更新AMD可谓处处被动,Bulldozer的测试性能虽然没能让人眼前大亮,但却给AMD带来了新的希望。可以预见此构架的真正威力将会在不久的未来充分体现,而且不仅限于性能的提升,还与AMD产品布局的特点相结合,呈现出与竞争对手差异化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