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是一种具有意境的文学体裁,可以通过独特的创作方式将社会生活呈现,在小学教育中也已逐渐引起更多的重视。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的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并通过分析现阶段诗歌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致力于提升小学诗歌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61-02
引言
诗歌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很多文学名家在诗歌方面也有着突出的造诣。小学生是未来的文化继承人,学习诗歌对于帮助其理解我国数千年发展而来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意义
小学高年级的诗歌教學对学生有很多好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并且能够认识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文化与思想情趣。其次,诗歌拥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并给予方向上的引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诗歌的学习能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是诗人根据自身的情怀,为生活环境、自然景致做出的高度概括,并蕴含着一种理想的美,能够为学生带来自然的享受。另外,诗歌具有感性的特征,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并润泽心灵,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环境中的美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现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诗歌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诗歌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阶段的重要构成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高年级的诗歌教学时要重视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诗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导致学生在进行诗歌学习中缺乏系统性。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国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日益关注。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语言积累。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主要就是初级的、基础的教学;部分教师缺乏对诗歌教学关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解析,然后再通过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方式导致学生在死记硬背之下对于诗歌缺乏兴趣,没有深刻地了解诗歌的精髓。
此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导致多数的学生仅仅会背诵,但是不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手法以及写作技巧等等。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充分意识到诗歌中的思想与精神,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中要分析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的方式与价值,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优化,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方式
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高年级诗歌教学方式的优化、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的增强教学质量。在实践中要对现有的教学观念进行优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情景教学、朗诵等多种方式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目的。在实践中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情况下会一味的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但是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工作。例如,教师在讲解《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要指导学生结合诗歌中不同语句的特点与传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不同的朗读语调,在朗读前面部分的时候,可以用平稳和缓的语调,能够将田园安然宁静的状态烘托出来;中间部分则需要欢快活泼的语调来体现少年的欢喜;后部分可以将语调转换为缓慢而平稳的状态,从而将人物心情的低落以及意境真实反映出来。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其课堂参与度。
(二)将诗歌知识融入生活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意识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将生活实践与诗歌有效地融合起来。例如,在进行一些写景的诗歌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起来,通过分析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景色、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对比诗歌中的情景,在这种理论与生活有效融合的模式中,学生则自然就会理解诗歌中的含义。
(三)转变教学方式
分析现阶段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在现代的教学理念引导之下,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完善,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诗歌教学以及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1.多媒体教学
在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网络化的方式展示诗歌的情景与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翻译,再根据作者的生平,强化对诗歌的认知以及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这样才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强诗歌学习的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实时情境,不仅能够达到诗歌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帮助。小学语文作为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的课堂之一,教师运用理论进行教学难以将根本问题化解,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吸收。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根据需要制造情境,通过影像、声音以及灯光的相互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场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搜集的相关教材知识,使场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置换,帮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并提升鉴赏能力。例如,教师进行《四季的脚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出不同季节的景象,背景以现场情况为准,结合声音的效果,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向他们适时传达季节的特征与美好。 3.角色扮演
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如果教师继续维持课堂教学的单一性,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大多数小学生有着旺盛的好奇心,而单调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他们的持续关注。因而,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思维习惯,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表演的形式将给定文章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在增強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加深他们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者分角色朗读。比如在《新寻隐者不遇》一文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人物特征,找学生分别扮演贾岛、童子等人,共同还原人物的精彩对话,从而增强人物的生动性,充分提高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思考与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用网络上的相关软件将课本上的文章以大家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增添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四)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教材上的主要内容,形成大致轮廓,并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学习目标加深教材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做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实现寓教于乐,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游戏将诗歌的主旨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对诗歌传达出的思想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进入课堂主题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将诗歌描述的场景进行详细地讲解,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文学素养。因此,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激发,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五)合理安排朗诵任务
诗歌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很多院校却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语文课堂中诗歌教学的部分一笔带过,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和朗诵,而采取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小学生对于诗歌的认知态度,更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导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学习。同时很多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事物上,独立进行诗歌的理解与学习,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减少课后作业,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朗诵的方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这种自由朗诵的乐趣并真正发挥其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朗诵任务。例如,在文章《题西林壁》中针对作者对于山峰的描述,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相关提问,引发联想,这样便能够引导他们根据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朗读练习,在不断的朗诵过程中,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并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朗诵方面的积极性,达到提升小学诗歌教学质量的目的[2]。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能够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需要在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诗歌学习质量的提升制定教学计划,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吕霄洁.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王俐芳.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式的分析与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37.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诗歌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061-02
引言
诗歌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很多文学名家在诗歌方面也有着突出的造诣。小学生是未来的文化继承人,学习诗歌对于帮助其理解我国数千年发展而来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式十分必要。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意义
小学高年级的诗歌教學对学生有很多好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并且能够认识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文化与思想情趣。其次,诗歌拥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能够启迪学生的思想,并给予方向上的引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最后,诗歌的学习能够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是诗人根据自身的情怀,为生活环境、自然景致做出的高度概括,并蕴含着一种理想的美,能够为学生带来自然的享受。另外,诗歌具有感性的特征,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引发学生的想象,并润泽心灵,感受到自然与生活环境中的美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现状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诗歌是重要的内容。但是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诗歌教学是我国小学语文阶段的重要构成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高年级的诗歌教学时要重视语文知识素养的提高,有意识的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通过针对性的方式开展教学,在诗歌教学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导致学生在进行诗歌学习中缺乏系统性。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国家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日益关注。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以及语言积累。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主要就是初级的、基础的教学;部分教师缺乏对诗歌教学关注,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解析,然后再通过背诵的方式进行学习。此种方式导致学生在死记硬背之下对于诗歌缺乏兴趣,没有深刻地了解诗歌的精髓。
此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导致多数的学生仅仅会背诵,但是不了解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手法以及写作技巧等等。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充分意识到诗歌中的思想与精神,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实践中要分析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的方式与价值,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优化,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三、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方式
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高年级诗歌教学方式的优化、完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的增强教学质量。在实践中要对现有的教学观念进行优化,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情景教学、朗诵等多种方式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目的。在实践中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情况下会一味的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但是这样往往不利于学生提高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工作。例如,教师在讲解《宿新市徐公店》一课时,要指导学生结合诗歌中不同语句的特点与传达的思想感情,采用不同的朗读语调,在朗读前面部分的时候,可以用平稳和缓的语调,能够将田园安然宁静的状态烘托出来;中间部分则需要欢快活泼的语调来体现少年的欢喜;后部分可以将语调转换为缓慢而平稳的状态,从而将人物心情的低落以及意境真实反映出来。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其课堂参与度。
(二)将诗歌知识融入生活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意识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内在关系。在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好,将生活实践与诗歌有效地融合起来。例如,在进行一些写景的诗歌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将其与生活实际有效的联系起来,通过分析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景色、描述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对比诗歌中的情景,在这种理论与生活有效融合的模式中,学生则自然就会理解诗歌中的含义。
(三)转变教学方式
分析现阶段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在现代的教学理念引导之下,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对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完善,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诗歌教学以及理解具有积极的意义。
1.多媒体教学
在高年级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多媒体、网络化的方式展示诗歌的情景与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翻译,再根据作者的生平,强化对诗歌的认知以及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动画等方式引导学生,这样才可以在无形之中增强诗歌学习的效率,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实时情境,不仅能够达到诗歌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帮助。小学语文作为综合素养要求较高的课堂之一,教师运用理论进行教学难以将根本问题化解,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充分吸收。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增加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根据需要制造情境,通过影像、声音以及灯光的相互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场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结合搜集的相关教材知识,使场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置换,帮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并提升鉴赏能力。例如,教师进行《四季的脚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创设出不同季节的景象,背景以现场情况为准,结合声音的效果,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向他们适时传达季节的特征与美好。 3.角色扮演
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如果教师继续维持课堂教学的单一性,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热情,大多数小学生有着旺盛的好奇心,而单调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他们的持续关注。因而,适当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思维习惯,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表演的形式将给定文章内容生动地表现出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类型的角色,在增強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加深他们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者分角色朗读。比如在《新寻隐者不遇》一文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人物特征,找学生分别扮演贾岛、童子等人,共同还原人物的精彩对话,从而增强人物的生动性,充分提高课堂的活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思考与理解能力。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用网络上的相关软件将课本上的文章以大家喜欢的形式进行教学,增添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四)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教材上的主要内容,形成大致轮廓,并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学习目标加深教材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做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实现寓教于乐,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游戏将诗歌的主旨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且能够对诗歌传达出的思想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实现教学目的。进入课堂主题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将诗歌描述的场景进行详细地讲解,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与文学素养。因此,将学生对于诗歌的学习兴趣激发,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
(五)合理安排朗诵任务
诗歌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很多院校却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甚至有的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语文课堂中诗歌教学的部分一笔带过,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消化理解和朗诵,而采取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小学生对于诗歌的认知态度,更难以理解其真正的意义,导致学生不重视诗歌的学习。同时很多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事物上,独立进行诗歌的理解与学习,难以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适当减少课后作业,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朗诵的方式,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使他们渐渐喜欢上这种自由朗诵的乐趣并真正发挥其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朗诵任务。例如,在文章《题西林壁》中针对作者对于山峰的描述,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相关提问,引发联想,这样便能够引导他们根据问题有目的性地进行朗读练习,在不断的朗诵过程中,增强对于文章的理解,并进一步感受到自然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朗诵方面的积极性,达到提升小学诗歌教学质量的目的[2]。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高年级诗歌教学能够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教师需要在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诗歌学习质量的提升制定教学计划,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吕霄洁.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诗歌教学的个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
[2]王俐芳.小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方式的分析与解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