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总结归类了高校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探讨了一条龙型和桥梁型两种模式的特点以及适应范围,提出了应用型高校在桥梁型产学研结合中的优势,
[关键词]一条龙型;桥梁性 结合优势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后三种人才的需要量非常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强调应用。与其对应的大学也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性大学、技能型职业教育学院。研究性大学主要指我国一流的重点大学。即便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大学生,仍有一部分学生毕业时考研深造,还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进入社会应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就业。由此看来,无论是什么型的大学,通过产学研三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应用人才,这个定位是符合学校的自身发展规律及市场需要的。
1 高校中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依据高校的性质和科研的实力,产学研结合模式可总结分为两大类。
1.1 一条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一条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集中在研究型高校、即高校依据强大的科研力量,以个别学科带头人发明的科学技术专利为基础,进行产业化生产或创业,把科研成果解化成生产力,形成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在通过市场的验证,依据研与学的进一步结合使产品完善,进而推进产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如:北大方正集团依据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作为科研转化生产力的基础,实现了科研、产业、教学一条龙的模式,开始了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软件开发销售、硬件代理分销、自主品牌硬件生产销售、系统集成等IT多元化产业发展的道路。实现了龙头企业带动科研,并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孵化基地的模式。纵观一条龙产学研结合模式规律可见:按照产业链的主要运作动力可分为:科技成果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按产学研联合的紧密程度分为: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一条龙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着力与将高校作为龙头的重要位置,它是技术的孵化器,管理的创新地,高校的名称就是企业的品牌。如清华大学的紫光集团,河南工业大学的四维集团,企业的管理人员既是培养人才的能手,又是科研的干将,能脚踏实地的将理论研究付之于实践中去,他们都扮演着双重或三重角色,一条龙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是要有超前的科技成果。
1.2 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以研为桥梁,将三者结合起来,利益互动、资源共享是三者结合的动力。它是利用高校的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结合科研院所的专业性和集中性,加以相应企业的产业化试验,进行的平等的利润共享的结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研不是龙头作用,而是纽带作用。就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规律,按带动产业链条的主要运作动力可分为: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按联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松散型、半紧密性。这些组织形式的主体主要有:高等院校、政府及职能部门、企业(公司)、科研院所等。科研项目能够产生带动主导产业,它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者共同开发的项目。企业在此的利益是:企业能完成正常的定岗定编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生产,将研发项目交给高校有实力的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部门。避免了企业自己设研发室时,研究人员由于专业单一无法完成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减少了高薪聘用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费用,避免了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则因为企业提供的专业单一,研究项目不稳定,待遇较低、企业发展不稳定等原因“跳槽”频繁、客观上造成科研项目呈不连续。科研院所在此结合的利益是:在职的研究人员专业领域较近,研究人员对本专业的研究势力强,但涉及边缘学科、相交学科和非专业学科时显得力不从心。在与高校的合作中,由于资源共享,可以节省仪器和设备费用。不必急于引进新项目开发所急需的新领域人才,节省人员管理及开支费用。这种结合形式不养闲人,只集中骨干力量,选择有市场潜力、有实际利用价值的科研项目进行合作。避免了科研项目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的传统。
2 应用型高校在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优势
应用型高校依据自身特点主要走桥梁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应用型高校在产学研中的特点按过去的行为习惯是:与产的结合是带学生去工厂实习,看看实际生产情况,与研的结合则是高校自己在试验室里关门搞试验。高校与研究所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产学研结合体中高校有以下的优势:
2.1 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一所综合性高校或一所专业学科的高校几乎设置了所有的基础科学、专业基础科学和专业科学的学科,汇集了全面的学科人员。
2.2 高校人才集中。国家规定高校教师必须是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的人员才能有站高校讲台的资格,每一所有规模的高校的教职员工都在1000人以上。一线教工也在800人以上。没有那个部门还能够集中如此大量的高学历,高新科技的人才。这些人力资源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
2.3 人员科研热情高。科研项目取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国家评定一所高校是否达到各种办学等级的关键性指标。学校的管理者会创造各方面条件鼓励并奖励教职员工搞科研。科研项目同时也是衡量教师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许多教师苦于找不到科研项目,而各个行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可以多为高校教师打通科研之路。
2.4 教工科研时间能保证。高校是国家事业单位,教师工作稳定,工作时间规律,课余时间完全自行安排,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中。
2.5 科研隊伍庞大。许多高校教师是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同时给本科生上课。一项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小分支、小课题、重复性实验完全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数位博士生、硕士生、或优秀的本科生既快又准确的完成。
2.6 项目科研费用低。与高校教师合作搞科研可以在两个方面降低科研费用。①是人员工作费用低。高校在科研过程中不养闲人。同时,科研经费包干后,高校教师不用付工资,博士、硕士、本科生在学历培养的教育过程中学习科研工作的进行过程是必须完成的学业内容。节省了科研所和企业必须在一项科研中担负起科研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这笔费用。②是科研设备、仪器费用投入低。高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购买仪器和药品用于教学。
2.7 协同工作条件好。高校各个学科领域的人员在同一单位工作,相互熟悉,便于工作协助。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扩召,研究生数量的急速增加,加上科研项目申报困难,许多研究生在读研时并不能真正独立进行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各个企业和科研单位应该利用好这部分人力资源,为本单位的发展作贡献。
[关键词]一条龙型;桥梁性 结合优势
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后三种人才的需要量非常大,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强调应用。与其对应的大学也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性大学、技能型职业教育学院。研究性大学主要指我国一流的重点大学。即便是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大学生,仍有一部分学生毕业时考研深造,还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进入社会应用大学所学的知识就业。由此看来,无论是什么型的大学,通过产学研三结合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工程应用人才,这个定位是符合学校的自身发展规律及市场需要的。
1 高校中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依据高校的性质和科研的实力,产学研结合模式可总结分为两大类。
1.1 一条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一条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集中在研究型高校、即高校依据强大的科研力量,以个别学科带头人发明的科学技术专利为基础,进行产业化生产或创业,把科研成果解化成生产力,形成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的有效对接,在通过市场的验证,依据研与学的进一步结合使产品完善,进而推进产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如:北大方正集团依据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作为科研转化生产力的基础,实现了科研、产业、教学一条龙的模式,开始了以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软件开发销售、硬件代理分销、自主品牌硬件生产销售、系统集成等IT多元化产业发展的道路。实现了龙头企业带动科研,并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孵化基地的模式。纵观一条龙产学研结合模式规律可见:按照产业链的主要运作动力可分为:科技成果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按产学研联合的紧密程度分为:紧密型和半紧密型。一条龙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着力与将高校作为龙头的重要位置,它是技术的孵化器,管理的创新地,高校的名称就是企业的品牌。如清华大学的紫光集团,河南工业大学的四维集团,企业的管理人员既是培养人才的能手,又是科研的干将,能脚踏实地的将理论研究付之于实践中去,他们都扮演着双重或三重角色,一条龙产学研结合的关键是要有超前的科技成果。
1.2 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以研为桥梁,将三者结合起来,利益互动、资源共享是三者结合的动力。它是利用高校的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项目,结合科研院所的专业性和集中性,加以相应企业的产业化试验,进行的平等的利润共享的结合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研不是龙头作用,而是纽带作用。就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规律,按带动产业链条的主要运作动力可分为: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按联合的紧密程度可分为:松散型、半紧密性。这些组织形式的主体主要有:高等院校、政府及职能部门、企业(公司)、科研院所等。科研项目能够产生带动主导产业,它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者共同开发的项目。企业在此的利益是:企业能完成正常的定岗定编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生产,将研发项目交给高校有实力的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科研部门。避免了企业自己设研发室时,研究人员由于专业单一无法完成交叉学科的科研项目,减少了高薪聘用高学历的研究人员费用,避免了高学历的研究生、博士生则因为企业提供的专业单一,研究项目不稳定,待遇较低、企业发展不稳定等原因“跳槽”频繁、客观上造成科研项目呈不连续。科研院所在此结合的利益是:在职的研究人员专业领域较近,研究人员对本专业的研究势力强,但涉及边缘学科、相交学科和非专业学科时显得力不从心。在与高校的合作中,由于资源共享,可以节省仪器和设备费用。不必急于引进新项目开发所急需的新领域人才,节省人员管理及开支费用。这种结合形式不养闲人,只集中骨干力量,选择有市场潜力、有实际利用价值的科研项目进行合作。避免了科研项目重理论、轻实践、纸上谈兵的传统。
2 应用型高校在桥梁型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优势
应用型高校依据自身特点主要走桥梁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应用型高校在产学研中的特点按过去的行为习惯是:与产的结合是带学生去工厂实习,看看实际生产情况,与研的结合则是高校自己在试验室里关门搞试验。高校与研究所之间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产学研结合体中高校有以下的优势:
2.1 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一所综合性高校或一所专业学科的高校几乎设置了所有的基础科学、专业基础科学和专业科学的学科,汇集了全面的学科人员。
2.2 高校人才集中。国家规定高校教师必须是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的人员才能有站高校讲台的资格,每一所有规模的高校的教职员工都在1000人以上。一线教工也在800人以上。没有那个部门还能够集中如此大量的高学历,高新科技的人才。这些人力资源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
2.3 人员科研热情高。科研项目取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是国家评定一所高校是否达到各种办学等级的关键性指标。学校的管理者会创造各方面条件鼓励并奖励教职员工搞科研。科研项目同时也是衡量教师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许多教师苦于找不到科研项目,而各个行业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可以多为高校教师打通科研之路。
2.4 教工科研时间能保证。高校是国家事业单位,教师工作稳定,工作时间规律,课余时间完全自行安排,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中。
2.5 科研隊伍庞大。许多高校教师是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同时给本科生上课。一项科研项目中的一个小分支、小课题、重复性实验完全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数位博士生、硕士生、或优秀的本科生既快又准确的完成。
2.6 项目科研费用低。与高校教师合作搞科研可以在两个方面降低科研费用。①是人员工作费用低。高校在科研过程中不养闲人。同时,科研经费包干后,高校教师不用付工资,博士、硕士、本科生在学历培养的教育过程中学习科研工作的进行过程是必须完成的学业内容。节省了科研所和企业必须在一项科研中担负起科研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这笔费用。②是科研设备、仪器费用投入低。高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购买仪器和药品用于教学。
2.7 协同工作条件好。高校各个学科领域的人员在同一单位工作,相互熟悉,便于工作协助。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扩召,研究生数量的急速增加,加上科研项目申报困难,许多研究生在读研时并不能真正独立进行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造成人才资源浪费。各个企业和科研单位应该利用好这部分人力资源,为本单位的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