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名师队伍建设机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名师是社会的财富,教师的榜样,师德的圭臬。文章分析名师的界定、名师队伍的现状,探索名师队伍培养机制体系,以完善名师队伍的遴选、激励、培养、评价,促进名师践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育信念,使名师做到:德能正心,才能立身;笔能成文,言能明志。
  关键词:名师队伍;培养机制;教学名师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5-0094-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习总书记这段话说出了教师的历史使命,指出了“大先生”的重要性。出于学校内涵式发展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都迫切需要培养“大先生”式的名师队伍,探索名师队伍成长机制,促进名师成长。
  一、教学名师的素质特征
  教学名师如何界定?有哪些素质特征?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段话最能概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把“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当作自己的梦,为实现“大先生”的梦,做到:怀梦于道,追梦于德,逐梦于仁,圆梦于艺,以德立足,以仁化人,以艺涵养,循教育之道,教育学生全面发展。
  1.怀梦于道,为民族复兴立信仰
  “道”在孔子的价值观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是值得倾其一生去追求的。
  教学名师的“道”是什么?
  (1)道,是教师的理想和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的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人民教育家于漪把“树中华教师魂,立民族教育根”作为自己一生为民族复兴而教育的信仰自觉,她生命不息,育人不止,把“一切为了民族”作为动力,铸造自己的师魂。好教师应该把教育的理想和信仰藏在行动中,潜入血液里,为民族而教,永无止境。
  (2)道,是教师的使命和担当。教师的使命是培养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行”的民族脊梁,培养有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华民族奋斗终身的优秀人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而贡献一切的理想,让学生用心灵的深度和理想的高度指导行动,为国家的尊严,为大国的崛起而学习。
  (3)道,是教育的规律和准则。这是教育活动中的理论依据,有了理论指导,教育就不会陷入无技术的狭隘状况。以道引技,以道引术,才能彰显出教育的魅力。
  不懂教育之道,往往会走上“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之路,“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若将此作为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必将学生逼进苦海中,起早贪黑地苦读,争分夺秒地做题,忽略了学生是一个需要多元化发展的生命体。除了“分数”之外,还需要“学习能力”的养成;除了“埋头苦学”之外,还需要“兴趣爱好”。因此,教育要懂道,以道育人。
  2.追梦于德,为立身育人树榜样
  教育的德,是“爱”,爱教育,爱学生,给学生宽容,给学生阳光;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关怀,原谅他们成长中的不足,引领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德是“自律”,是对自己的严规范、高要求,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己”。教师要让自己过上有德行的生活,从教书中感受人生的意义,从育人中享受精神的愉悦,让自己的每一天生活在阳光里,并以良好的情绪感染人。
  教师的“德”是“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没有强大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没有足够的教育智慧、育人素养作为支撑,则教师的德是树不起来的。教师要深化“育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落实“科学教书,智慧育人”的理念,以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课程”为路径,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才情和德行智慧,做到以德育人,以德服人。
  3.逐梦于仁,为问题学生做后盾
  仁是仁心,仁是一种内在修养,是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教师对聪明好学的学生喜欢是天性,但对问题学生的关爱是一种修养。教师的仁心表现在心理层面、精神层面及文化层面,教师要关爱学生、理解学生、成就学生。
  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有宽容的仁心,净化学生的负面情绪,引导他们笑抱阳光,拥抱仁德。面对问题学生的恶言恶行时,不愤怒,不讨厌,不计较,接纳他的不良情绪,以自己良好的心态感染他,以自己专业的方法引导他,让他的心灵更干净。
  对待问题学生,不要计较是与非,对与错。以宽容的仁心看待学生在成长中不成熟、不理智的行为,扶他一把,给他温暖,给他机会,让他的心智发展得更稳健。
  4.圆梦于艺,为专业成长做支撑
  孔子说的“游于艺”的“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习于艺,如鱼得水,忘其为水。今天所说的“艺”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文学、艺术、历史、理学、体育、劳技等多学科的整合渗透,是科学和艺术的交融,这样才能激发创新的灵感。“艺”是教育思想、方法、手段、技术;“艺”是教育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不同学情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讲授法、探究法、对话法、互动法、实验法、习题法……因材施教;“艺”是教学手段,教师应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善于利用网络线上线下授课等多种教学手段。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名师成长的追求,也是名师践行的教育信念。
  二、名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學名师是指政治觉悟高,思想品行端,业务能力强,教学成绩优,影响力大,在业务上有引领作用的教师。当前普通高中存在教师队伍不足,大班教学严重,名师少的现象。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不重视,培养环境有待优化   在名师队伍建设问题上,教师没有名师意识,认为“名师”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缺乏进步动力。在学校环境中没有形成培养机制、方法和意识,缺乏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认为“高分数”等于“高质量”,没有给名师成长的空间和时间。有些学校甚至出现“名师无用论”的怪调,严重影响了名师的培养和成长。
  2.数量不足,年轻教师有待成长
  近年来,国家层面、省、市都相应建立了名师建设机制,培养了一定量的名师,但数量十分有限。名师的数量与教育规模不相适应,名师集中分布在拥有优质资源的大城市学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年轻教师感到上升空间有限,缺乏动力。各级教育机构应针对年轻教师这一庞大群体量身定做一系列措施,培养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3.保障不力,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教学名师的成长需要个人的努力以及学校、社会的协调培养。现在许多学校在名师培养上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使得教师无法进行交流学习活动。学校没有配备先进的教学仪器和网络信息设备,没有建立名师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一些基层单位,没有名师选拔、培训、评价机制,对培养对象的分类培养缺乏顶层设计和因地制宜的措施,造成优秀人才不能脱颖而出。
  三、构建名师队伍建设机制
  各校在名师队伍培养上存在诸多不足。要培养一支“责任担当,勤于教研,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的名师队伍,必须构建一套“选拔、培养、激励、评价”的长效机制,促进名师队伍的建设。
  1.标准公正,科学遴选名师培养对象
  要建设名师队伍,先要选择名师培养对象,培养对象的遴选必须从学校校情出发,构建“统一标准,广泛遴选,综合评定,集体决定”的遴选机制。评价方由学校、科组、教师、学生和教师本人构成。评价内容有工作量要求,有比赛课、优秀教案、课件制作等业务水平标准;有著作、论文等专业素养方面的统一标准,量化打分,科学评估。遴选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标准统一。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标准”,考虑教师工作量、工作能力、教学成果、育人成效、科研能力等因素,科学制订标准,用标准选人,不因人选人。
  (2)程序透明。教学名师的遴选一定要公开透明,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减少人为因素。学校先定标准、制度、程序;然后经个人申请,填写申报材料;经“校内公开,组织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严格按照标准遴选,避免人为操作。
  2.学科带头人引领,创新培养模式
  学科带头人是离决策层和课堂距离最近的研究者,扮演的角色可以是课题研究的负责者,课程开发的组织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成长的引路者。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工作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最懂教师,最懂课堂,是专家型教师,他们的专业素养可以对名师队伍建设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1)以真问题探讨提升团队文化。在日常的“评课”教研活动中,由于受“人情”和“面子”的影响,大家只讲优点,不提缺点。人人都做“好好先生”,个个皆大欢喜。这样的结果是“真问题”不暴露,“大问题”没人提,教学中的问题得不到指出和纠正,缺乏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学科带头人要敢讲真话,敢提真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怕丢人面子,实事求是,带领团队共同进步,提升教学质量。
  (2)以现代教育价值观透视教学实践。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和观念,它指导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是规范、评价教学行为的核心观念,对教学目的、手段、方法、模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学科带头人应对现代教育价值观有深刻、清晰、全面的了解,引导教师以新的教育价值观透视教育实践活动,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学行为,加快专业成长。
  (3)以课堂为载体组织教学专题研究。课堂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教师每天都接触课堂,学科带头人对教师的课后点评往往是碎片化、点状式的评价,不利于教师形成全面的教学设计及深度的教学思考。因此,学科带头人应带领教师进行整个教学环节的重建,研究教学全过程,包括“教学设计、试教、共同教研、反思重建”。四个环节不断反复,并邀请跨年级、跨学科、跨区域教师和教研员参与,聚焦专题课堂教学,认真修改重组,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机制激励,促进名师成长
  名师的成长,既要通过自身的不断实践、不断研究获得成功,也需要外界环境条件的激励。构建名师队伍激励机制是加快名师成长的关键,学校要根据校情确立“目标引导,政策激励,奖惩分明”的机制,让培养对象有方向、有动力、有压力,自觉完成培训任务。
  (1)目标引导。学校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订培养目标,限期完成任务。任务的制订要考虑“可行性”,让教师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同时,目标也不可定太低而使教师失去动力。目标包括:阅读目标,完成读书笔记;科研目标,申报参与课题研究;论文目标,在一定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原创论文;业务目标,参加各级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等比赛。通过目标引导,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形成良性竞争的教研局面。
  (2)政策激励。激励的政策要考虑科学性,必须与上级部门政策相衔接,参考同类学校的政策方案,横向纵向比。要制订具有本校特色的激励政策,措施包括职称评定、领导干部提拔、课题承担、外出学习、进修培训、专题讲座及各级荣誉的评定等向培养对象倾斜。让政策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教师培训、科研、教学的积极性。
  (3)奖罚分明。在实施激励的同时,也应该考虑惩罚措施的督促作用。在制订名师激励政策时要避免只奖不罚,重奖轻罚,不奖只罚的片面倾向。这些惩罚措施可以是公开批评、清离出培养队伍、年度考核不评优,在各级评奖、课题分配、外出学习等方面不予考虑等。总之,有奖有罚才可以促进培养对象的健康发展。
  4.评价督促,壮大名师队伍
  构建名师队伍的评价机制,是对培养名师效果的检验。评价机制的制订要考虑到评价的科学性、量化性、公正性、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该是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领导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学成绩评价和教学过程评价相结合,校外专家评价和校内小组评价相结合。评价过程公开,能量化打分的坚决量化,不能量化的可采用定性评价方式,尽量减少主观因素,防止权力操控,引导更多的教师学习名师,成为名师。
  结 语
  现阶段各校名师队伍不够强大,没有起到较好的引领、辐射作用,需要各级部门通力合作,不断壮大名师队伍。通过教师“目标激励,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实现名师目标。另外,通过“后备队伍遴选、学科带头人引领,奖惩机制激励,评价督促推进”等举措,激发教师潜力,促进名师队伍壮大。
  [参考文献]
  [1]蒋玉莲.高职院校培养“教学名师”的体制性思考[J].学术论坛,2009(11):196-200.
  [2]张正义.论高校名师的学术示范性[J].中国高校科技,2014(7):40-41.
  [3]趙冬梅.建立高校“名师”档案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6(12):20.
  作者简介:陈爱娟(1972—),女,广西北流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高级中学高级教师,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学员,广西基础教育名师深蓝工程学员,广西历史学会理事,研究方向:课堂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1银杏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产于陇南、天水。该树种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都很高。其树姿雄伟壮丽,叶形秀丽、奇特,春叶嫩绿,秋叶及种皮金黄色,寿命长,又少
无论是种过人参的参后地还林还是退耕还林,幼树长大成林均需一定年限。利用幼树成林前的这段时间,在林问空地种植一茬平贝母,既能合理地利用林间空地,又防止了幼林地草荒,还增加了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规治疗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痔疮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句容市石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160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砍瓜是近年选育而成的一个蔬菜新品种,属葫芦科南瓜属,其果实在生长期间可切去部分食用,剩余果实不会腐烂仍可继续生长。砍瓜果实集保健、药用于一身,含Vc和多种氨基酸,营养高于其
目的:分析河南省居民期望寿命及其与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方法: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河南省的数据和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1年统计年鉴资料,将河南省18个地市201
泥鳅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具有滋阴壮阳、解毒消痔和调中益气的功效。泥鳅的科学暂养和活体装运能大大减少死亡,实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和淡、旺季双增效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inn.L)地方名为海马蔺、海带草、海苫房草,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烟台、荣成,河北沿海浅海水域中潮带,成大片的单种群落。大叶藻属于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
相较于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学习的内容更为繁杂,涉及的知识面也更为广泛,所以部分学生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时会感到比较吃力,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懂的内容越来越多,有的学生
兴化市民居庭院常栽植银杏,庭院银杏是美化庭院的园林树种,又是果材兼收的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树种。但庭院银杏常有病虫为害,影响树体美观和人体健康;严重时影响经济产量。现
摘 要: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充分体现新课改中的教学理念,即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明确认知“综合性学习”的概念和引导学生实践的方式开发“综合性学习”,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学习资料、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对“综合性学习”进行利用,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开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