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型腔内移植物治疗主动脉弓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230982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共同黏膜免疫系统是变态反应免疫解剖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不仅受遗传易感性调控,也受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的影响。生命早期暴露抗生素改变黏膜免疫防御,导致远期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风险已是不争的事实。就理解黏膜免疫和未来治疗的需要,全面研究作为一体化的黏膜免疫系统(一个系统一组病症)是非常必要的。现重点关注肺-肠跨界效应的最新研究。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尤其是有冠状动脉损害(CALs)患儿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及羧化不全骨钙素在KD并CAL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至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6例KD患儿资料,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3±1.1)岁。根据患儿病程的不同,分为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根据超声心动图的结果,将KD患儿分为CALs组和无冠状动脉损害(NCALs)组
目的调查首发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者认知功能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ALFF)的特点,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纳入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首次发病的24例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与33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儿童青少年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连线测验、符号编码、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简易视觉空间记忆测验修订版(BVMT-R)、范畴流畅、数字广度、迷宫测验、Stroop测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急性自限性系统性血管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深入研究川崎病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改善该病的个体化治疗及预后。当前关于川崎病的研究,证实其发病易感性和临床症状与多基因位点相关,可能有多个信号通路的共同参与。现就川崎病发病的遗传及免疫机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分析并探讨急性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的25例主动脉溃疡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8例患者急症入院,7例无症状患者临床检查中发现。结果18例急症患者均行腔内治疗,7例无症状者内科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预后良好,无死亡,手术患者随访期间主动脉增强CT提示溃疡隔绝完全且伴
目的探讨强化逆向撕裂的A型主动脉夹层(RTAD)近端锚定区的两阶段策略腔内治疗RT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使用强化RTAD近端锚定区的两阶段策略腔内治疗RTAD患者的临床资料。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逆向撕裂的位于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假腔,从而创造血栓化的微环境作为第一阶段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联合烟囱技术作为第二阶段治疗。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