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环境知识,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从小培养爱护环境,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等是新课程教研教改的重要内容,是值得每个物理教师探讨的问题。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愚见。
  
  一、挖掘教材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及相关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所能及的范围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因此,环境教育是初中物理教科书的一条重要的线索,也是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向学生渗透的一种重要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重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目标。
  现行的新课程教科书中,不但有环境教育的专设章节和STS阅读材料,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等;而且新教材把更多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习物理知识的点滴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中,要牢记新课程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加以适当补充、拓展和更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光学知识时,笔者就结合镜面反射、看不见的光等内容,着重向学生介绍了光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在讲到热学知识时,结合“水的故事”、“气候与热污染”和现在频频发生的沙尘暴,反常的气候现象等,让学生意识到水资源的匮乏、气候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介绍电磁波和核能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同时,也阐明电磁波的泛滥正危及飞机导航,核电站的反应渣及随时可能发生核泄露都将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物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环境问题的有机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关键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做一个环保宣传的有心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及时地给学生介绍环保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立足科学探究,培养环境保护习惯
  
  物理课程改革突出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这里体现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因此,教师必须立足科学探究,强化渗透环保教育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良好习惯。
  科学探究中,主要以物理实验为主。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实验的操作规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例如: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注意仪器用品的摆放整齐,要强调实验的注意或禁忌,爱护实验室环境卫生等,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其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的设计、改进、实验废弃物的处理等,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例如:许多的物理小实验都可以从生活中就地取材来完成,如用废旧的易拉罐制作土电话、针孔照相机;用注水的废旧灯泡制作凸透镜当放大镜用;用矿泉水瓶制作量筒,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等等,这样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强化了物理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又如:在做电学实验时,反复实验后会产生许多的废旧电池,教师可以就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要给学生讲清楚废旧电池的危害: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锌、铅、镉、汞、锰等。据专家测试,一节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体内等,破坏人类生存的环境,间接危胁到人类的健康。然后教师要再介绍旧电池的处理,必须统一收集起来,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而实现再利用,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三、开展课外活动,引导环境保护行动
  
  物理课程改革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课堂教学固然是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更要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大自然,从课堂走向社会。因此,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适时的开展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课外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把保护环境的意识落实到行动上。
  课外活动要具体、贴近生活,需因地制宜地开展有特色的活动。例如:学习完《电功率》一章后,笔者就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家里的用电情况,看看教室中有没有“长明灯”和“不停电扇”等,利用所学电功知识计算每天浪费多少电能。并组织所教班级学生成立节能监督小组,放学后检查每个教室有没有浪费电能的情况,并把情况反映到学校,纳入班级的考评中去。这样既为学校节约用电作贡献,又使每个学生逐步养成随手关灯不浪费能源的习惯。
  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渐进工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利用点滴的机会进行持续的教育。而中学生也处在由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以后的人生方向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物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境保护习惯,并最终内化为环境保护行动,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思想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利用一个简单的信息经济学模型,来解释学历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信号示意作用。
包一中女排应当加强-攻与防守反击的能力;提高接发球到位率及防守起球的质量;熟练掌握扑、挡、单手接球的防守技术;抓好小球串连技术;提高移动中的传、垫球能力;提高体能与耐
经过最近五年的发展,与以往相比,女性/性别社会学在研究领域、学术水平、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学术影响、学术新突破等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从而获得了主流学界更多的认
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并且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做好相关的教学研究具有
这笔学费让陈清锋明白做企业一定要专心的道理——“成功和失败之间距离很短,成功是很多很多小事你成功,所以最后成功了,因此要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 This tuition Chen Q
针对传统民居与村镇建筑抗震性能差,震害严重的现象,以及目前低成本的抗震节能技术的研发需求,对此类建筑进行抗震修复加固是有必要的.提出的修复加固措施是首先在墙体裂缝中
全员德育通常包含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方面的含义。全员育人是指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全程育人是指学校各种活动的全部过程都应包含德育因素,全方位育人是指
被送到深圳市120急救中心时,两名重伤病人站在了死亡的边缘--重度昏迷、胸腹出血、四肢多处骨折,全身上下几乎体无完肤.这是2005年5月的一天,受伤者正是深圳市发生地下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