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的性趣已兴奋了很久,人们的选择也丰富了很久。伴随着国家的强势发展,我们早已经在两性关系的“开放”问题上超英赶美。就要进入兔年的时候,兔子的强悍繁殖能力在性与爱的关系上提醒了我们。一个面对社会的思想者、视角独特的艺术家;一个感性非常的作家、社会公认的“两性情感关系学者”,瞿广慈和秋微用自己的作品“稀奇”和《女少年》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呈现着面对社会上的“爱荒芜”自己能够给予的那份礼物。
要说人们对兔子最“刻骨铭心”的印象,一个是会打洞,而另一个就要属它超强的繁殖能力了。这也是美国花花公子杂志为什么会选择兔子作为这个品牌的标志的原因。说到兔子的繁殖能力,我们用“超强”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兔子是在交配之后才排卵的。母兔怀孕周期仅为31天,它每年能生产4~6次,每窝大约在6~10只。幼兔在出生两个月以后,就已经具有繁殖能力。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在90年内不采取任何限制兔子繁殖的措施,那么地球上每平方米的土地上都应该站着一只兔子。而我国唐代就有闹兔灾的记载,《太平广记》中写道:“永淳年时,岚胜州兔暴,千万成群,食苗并尽……”因此,有学者认为,民间崇拜兔子,就源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例如,印度神话中就有关于美女、兔子和月亮的传说,而在中国古代,人们祭祀兔子就是希望获取其能力,从而使家族得到繁衍。因此,兔庙在中国古代曾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和龙王庙合一,比如济南有“兔子王”,天津有“兔二爷”,香港有“兔庙”等。
滥情的遥控器
石头
你家的电视有几个频道?60个?100个?或者500个?坐在电视机前,频繁地按着遥控器,从头按到尾来回过几遍,也似乎难找到一个可以看的。有人说好看的节目太少了,而实际上是可供选择的太多了。如果你真的觉得没那么好看,可以选择干脆看书不看电视。现在的精英阶层里不是自诩自己不看电视的人很多吗?然而,你还是会经常坐在电视机对面,在选择中打发时间,似乎要看什么不大重要,来回自如地选择才是安慰人心的。
有科学家实验研究过遥控器对人的影响。结果显示,遥控器的诞生大大提升了人们在生活中更换伴侣的频率。于是,这种充满自主性表象的“被迫性迷失”令我们充满好奇。
史前,人类用各种巫术来表达对于大自然神秘的、循环反复的生殖力量的崇拜,随着文明的发展,巫术演变成趋向于严谨的礼教,即所谓的伦理道德。而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各种避孕、堕胎技术的发展,人类原来对于大自然的尊崇,对于神圣生殖力量的礼敬、膜拜与崇仰遭到了淡化,人类超越了神的角色,扮演起生育的主宰,从而逐步陷入人类自我影像的迷恋中不可自拔。性的目的是族群的、大我的,具备神圣性质的繁育工作被彻底的忽略,取而代之是小我追求享乐、滥情、感官倾向的性发泄。与“性解放”运动同样轰轰烈烈发展起来的还有其他社会变化的副产品,比如带来传统伦理、道德的崩解与两性社会地位的重组的“女性主义”,还有以“性消费”为特点的“性工业”。一时间,性在西方仿佛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明”,随着工厂里传送带的疯狂运转,沿着激越人心的抛物线飞奔出我们的生活。它和人的传统、家庭、情感都没有了关系,成为了工业发展造成的一种没有归属的自由、没有目的的怒放。
然而,这种“自由”和“怒放”却显然没有其他工业的发展那般势不可当和广受欢迎。即使在西方性解放的高潮期六十年代,倡导正统、秩序、温情和有节制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美国杂志《LIFE》还依然畅销。纽约的“四人帮”更是在讨论性、追求性的时候无时不在地表达着自己在这性自由的“欲望都市”中内心面对情感渴望的迷茫和纷争。
中国继日本以后在90年代也开始经历这场“性解放”的洗礼。时至今日,人们在生活中建设和创造这种“自由”与“怒放”的机会和能力都与时俱进。在人们一次次为那些在“封建的”、“腐朽的”、“落后的”传统伦理道德保护下诞生的“金婚”故事羡慕不已、感心动魄的时候,面对那么多可供选择的“频道”仍然感到无法抗拒。太多的兔男郎和兔女郎在一次次自如的性爱选择之后,承担着内心的乏味和孤独。这时,Harry Cutner在1985年的寓言“避孕这个解除性行为焦虑的伟大恩赐,一点也没有改变性爱的悲剧性格。纵使它使人们从立即的生物束缚(怀孕)中解脱出来,却非常可能加深人们心理的矛盾”得到了印证。本来是一个可以绽放出更多欣喜的双人运动,是一个和生命本身有关的深刻情感体验,现如今生生变成了单人的“按键”行为,成为了和“遥控器”一样的机械产品。“换伴”就如同“换台”—没什么大不了。不论是拿着遥控器换伴的人,还是被换的人,都已经习惯去承受这种选择和转换带来的被动感受。滥情,终于让我们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多项选择中以王者的姿态迷失。
《女人那话儿》&《男人这东西》
《女人那话儿》:
这是一群正在学习或者是适应自我解放的女人,或者说是她们在这个阶段自我的状态。
片名《女人那话儿》,导演黄真真,香港出产,纪录片,纯女性出品,我个人尤其喜欢只露了个背影的女摄像以及她的拍摄风格,刁钻而曲折的机位。
访谈式的记叙风格,其间穿插一个夜总会的男性艳舞节目。严肃的、正派的、保守的中国传统女性终于开始面对以及谈论“性”这个话题了,许许多多的肌肉发达的男子全身上下只围着一块所谓的“遮羞布”在台上做出各种撩人的姿态,而台下enjoy这一切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女性。
被采访对象从年龄层上分十四岁到五十几岁不等,从身份上来分有性工作者、专职太太、情妇、艳星、女导演、女同性恋、女中学生,这些人在片中从不同的角度讨论着性。
《男人这东西》:
“渡边淳一·两性关系读本”之一。
作者从自身的感性经验出发,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旨在帮助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本书是渡边淳一的“男性自供状”,也是他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瞿广慈 向京
写在精神撒娇的年代
滥交很无聊,因为病了。安慰很必须,因为病了。礼物很重要,因为病了。而这个病着的社会却是在进步的。因为我们越是看到这种病,越是知道要去传播礼物,做相互安慰的事。
瞿广慈的微博上自我介绍一栏写着:“刚过四十,一妻二狗三室,生于上海活在北京,学过雕塑当过教师现为自由人,话多发少。刚做一个品牌,很稀奇,就叫稀奇。”其实,这个稀奇就是瞿广慈和妻子向京在这个稀奇的社会用设计品的价格献给大家的艺术品礼物。这是稀奇的礼物,因为在礼物里我们看到了兔男郎、看到了“虹”也看到了“霓”,看到了稀奇的爱和稀奇的温暖……
瞿广慈善于揭示天使与人的关系,他总是以严谨、审视的态度描绘荒诞与戏虐,直击当代人的精神本质,他以七彩缤纷的“天使”为主题,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彩虹天使”。古语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淡者为雌,雌曰霓。”“彩虹天使”的“虹”“霓”之名即出自于此。天使造型朴实,拉近了他们跟观众的关系,亦从中表达了“人人也可以达至理想”的讯息。天使托腮及呆滞的模样,亦显出现代人与当代的寂寞及孤独。所以,富有象征符号的胖子天使不是单一的个体,他们指向一个具特定文化背景的年代…… 而针对这个年代,瞿广慈说,“当下的中国人最多的是在唠叨发牢骚装嗲,在精神撒娇”。
“滥交肯定不是开放,只能让日常中的无聊更加无聊,我们现在的人存在着很多社会带来的疾病,内心是需要治疗的,所以送礼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吃药对于病人是一种安慰,礼物也是那个安慰的药—寻求的其实是更加日常,更加简单和内心的东西,这里面有一种转换。”瞿广慈的这段话可以算是整个采访的一个指向性概括。他显然对两性的滥交持否定态度,解释这位艺术家的此番言论如果用更通俗的说法应该如此:滥交很无聊,因为病了。安慰很必须,因为病了。礼物很重要,因为病了。而这个病着的社会却是在进步的。因为我们越是看到这种病,越是知道要去传播礼物,做相互安慰的事。
于是,我们看到瞿广慈和向京做给大家的礼物—“彩虹天使”满载着爱,挥舞着冰激凌颜色的彩色翅膀来到我们中间。礼物被他们特意做成药物的形状,像是彩色的糖衣,既有现代性又具有当代文化概念。这些礼物注定要在这个精神撒娇的年代给予我们更多的精神补偿。
BQ:兔子是动物里滥情的代表。现在的时代进步又疯狂,你们怎么看这种现状?
Q:滥交肯定不是开放,滥情也肯定不是自由。滥交和滥情本身不能治疗什么心理疾病,只能让日常中的无聊更加无聊。但是似乎有人认为这种“频繁的沟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往往是真正专一、持久的那种方式。如果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靠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解决的都将只是表层问题并带来新的问题。
BQ:怎样应对时代造成的伤害?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Q:关于伤害,大家已经说得太多了,男女关系上面,在我看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解决的了这个问题,我们当下的中国人最多的是在唠叨发牢骚装嗲,在精神撒娇。
所有的现代病大家都知道,甚至是眼看着它出现与传播,就像是疾病一样。但有人就会有疾病,这也很自然。每个年代都如此。
我没有觉得自己要高姿态地去医治它,只不过是借助医治的概念。作品跟人是有距离的,文化其实特别冰冷,艺术家都是很自私的,完全是自我陶醉不考虑别人。当我做这些东西的时候,尤其是最早做这些产品的时候我有一种恋爱的感觉,就像是初恋,几乎忘我了。
我们得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内心是愉悦的,能够感受到快乐。把它当作某一个晴朗的上午,一缕温暖的光线。如果真的去分析产品,我们的稀奇哥(概括的泛指“稀奇”品牌里的人物形象)能传递出温情和人性,这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好的产品要有公益性,我把《彩虹天使》系列看作我的公益项目,你触摸不到我,但是你抱着我的天使的时候,却像是在真实地抱着我。
BQ:信用的缺失,情爱关系的泛滥,高离婚率……你们怎么看这种社会状况?
Q:西方早年的嬉皮士,那应该是一种潮流,其中产生过特别多美好的故事和美好的人。现在西方给我的感觉很开放,但是却远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的开放”。中国的性开放现在应该算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吧,尤其是大城市。我们常说,这样的滥情是一种道德沦丧,但是,事实上,即便是道德沦丧中国也是在进步的。什么事情都需要过程,进步同样需要过程。年轻的一代肯定要比老一代好,对此我们的反应要轻松、要善良。我们过去的土壤是有毒的土壤,现在已经好多了。现在网上常常揭露不公平,有揭露才有不公平,这个国家还是在慢慢往好的方向去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不好,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
BQ:你和向京作为夫妻,作为艺术探索道路上的同行者,你们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Q:有一天向京生病了躺在医院里面,我看到一个面包店里面摆着很多特别可爱的面包,就特别想让向京第二天早上吃到这个面包,于是买来送到医院里面。这不是礼物,是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很平常。
BQ:你们的状态特别幸福,你们觉得幸福得之容易么?
X:我觉得人折腾了半天,像我们这么年轻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这真的是一种幸福,广慈原来连退休的心都有了。但是现在我们做稀奇哥,找到了特别好玩的事情,热热闹闹的做,不管是一时还是能做成,这是一件别人没尝试的事情,我们又找到了一种做事情的感觉。也因为做这件事情找到了好多比我们年轻很多的孩子们,每天像冲浪一样,这让我觉得是莫大的幸福,让我们保持着很好的状态和心态,生活瞬间就像是广慈做的彩虹一样是彩色的。
人生已经可以打100分了,再多一点就是锦上添花,从佛教来讲我们巨大的福报就在眼前。
Q:我的作品为什么叫“彩虹”,这其中有点生活的故事。一次我们从我家开车到我父亲家,在路上就看到两道彩虹,我都不相信是真的。还有一次,我们在佛罗伦萨吃冰激凌,打开冰柜就看到各式各样冰激凌的颜色,漂亮极了,于是我的“彩虹天使”就定成了冰激凌的颜色。我们的“彩虹天使”分雄雌,男的叫“虹”,女的叫“霓”。幸福是得来不易的东西,在途中我得到了很多人性的关怀,我们希望能传递这些美好的东西。
很多人会去相信诅咒的灵验,认为遭到诅咒的人真的会遭到厄运。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这种恶的想法会传递出去,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增强,而“彩虹天使”这份我们给朋友、给大家的礼物就是一种善意的传递。我们现在越幸福,我们传递出去的东西也会越幸福。为了这个也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投石问路的人、看得见不完美中的完美的人。
BQ:兔男郎的创作灵感是怎样来的呢?和西方所谓的充满性趣味的兔女郎有关吗?
Q:我做的兔男郎是《十二生肖》系列中的一个,在这个系列里,我曾经把老虎属相做成王老虎,中国人都知道王老虎抢亲的故事,是比较调皮、好玩,具有调侃性的切入点。而兔子这个生肖我采用的是兔爷的概念,那是很传统的概念,很草根,里面包含着一种中国式的轻松。
对草根创造出来的非常臆想的人物形象我很感兴趣,因为我们看到,当传统消失的时候,很多草根的形象却仍然在。但是,当代艺术里面却把中国非常旺盛的草根文化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给阉割掉了。在我看来,现在我们的当代艺术是把过于当代的、西方的东西频繁地借用,也就是说我们的语言太全球化了,虽然容易沟通但是缺少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做兔男郎的时候的确是借用了西方兔女郎的概念,但是我规避掉它,做兔女郎太一般了,兔男郎是意想不到的概念。他来源于中国的草根文化。
BQ:兔男郎里面藏着哪些秘密?
Q:兔男郎里面包含着很多黑色幽默的东西,我没有觉得它丑,我觉得它很可爱,我能看到很细节的东西,我并不是在迎合真正的商业。不会那么甜,所有的工艺品当其特别甜的时候,它是没有力量的。
X:好莱坞有个片子《哈利遇到萨利》,是关于缘分的。缘已经被用滥了,我觉得应该是当它出现的时候要守护它的意思。一生当中可能不多,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像商品一样的贩卖。
我们是这样开放起来的
1990年
广东孙沫寒、朱嘉铭、修成娟等组织了广东计划生育性教育会,举办研讨会并出版性教育文集和《人之初》杂志,《人之初》是我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性教育刊物。
1991年
安徽发生一起女同性恋者同居的案件,当地公安机关难以对此定性,遂逐层上报至国家公安部。答复是:在目前中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你们所反映的问题,原则上可不予受理,也不宜以流氓行为给予治安处罚。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崔子恩在课堂上公布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成为中国内地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第一人。
1992年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世界电影艺术欣赏》专题节目中,出现了两个裸体镜头,之一是女主人公在池塘中裸泳的长镜头,之二是女主人公赤身裸体在雪地上打滚。同时,由巩俐与尔冬升主演的《画魂》首开国内电影出现裸体镜头之先河。
1993年
打进好莱坞的影星陈冲成为最富争议的人物,这一年,她举办了人体摄影展,并在影片《大班》中裸露胸部,在影片《诱僧》中全裸。
1994年
据不完全统计,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中国各地出版的性学专著已达420种。“性用品商店”开始在城市中普及。
1995年
舞蹈家金星接受变性手术,从此成为金星小姐。导演张元跟踪了金星手术的全过程,并拍摄了纪录片《金星小姐》。潘绥铭著作《中国性现状》出版。同性恋酒吧开始在内地一些城市出现。
1998年
李银河著作《同性恋亚文化》出版。大量同性恋网站出现。同性恋由地下状态逐渐转为地上。
2000年
公安部首次对“变性”作出评价,称“选择性别是公民的个人权利”。这标志着在变性这一重大问题上我国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的接轨。2000年12月,陕西西安人体摄影展让参观者不胜惊诧。
2003年
木子美日记《遗情书》在互联网上公开,随后正式出版,在整个华语世界掀起了一场风暴。在她之后,涌现出流氓燕等一大批以“脱”成名的网络红人。
“网婚”、“不婚”、“隐婚”等所谓新型婚姻观念出现。
宣传使用安全套的公益广告在央视一套节目悄然登场。这是我国中央级电视媒体上第一次出现涉及安全套及生殖健康的公益广告。
2004年
一家跨国公司的年度全球性调查报告称,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为19.3人,居全球之冠。而在两年前,中国人均性伴侣是2.1人,为世界之末。
2005年
四川成都两所高校7位女大学生签订《青春无瑕同盟协议》。此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和广西的3位大学女生发起了拒绝婚前性行为的网上签名活动,短短几天中有700多人签名。
“闪婚”开始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从相识到第一次发生性关系再到结婚,双方相处可能不超过13个小时。
秋微 滥情其实是爱荒芜
人在年轻的时候25岁或者30岁之前是可以荒唐的,我觉得如果一个女孩从小没有当过狐狸精那太遗憾了,但没有必要人人如此,永远如此。人要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也要知道在枝头上会有什么样的枝杈,没有必要墨守成规,但是也没有必要把枝丫当成你的主体。
秋微在自己的新书《女少年》自序中这样说:《女少年》是一本讲“孤独”的小说,是那种姹紫嫣红,鸡飞狗跳,车水马龙掩映下的孤独。《女少年》也是一本讲“爱”的小说,是那种南辕北辙,隔靴搔痒,驴唇不对马嘴式的爱。秋微似乎对爱情、对女人有着尤其的敏感。当我们就社会上的滥情现象请教她时,她的话语里充满了对现在社会上滥情现象的不满和对所有女性的一种爱惜之情。
在秋微的口中,我们清楚地读到:当社会失去善恶对错的确切评判标准的时候,当人们在思想意识层面失去控制的时候,当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越来越脆弱的时候,当人们在快速生活中无限度追求便捷的时候,爱情的土壤已经被破坏了。而性作为爱情的附属品则会喧宾夺主,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彩”。
BQ:像兔子那样滥情的生活方式是进步还是落后?
Q:我不觉得人的本性就是这么开放的,大家都在追求快感,但是快感这个东西是很浅显的,不能解决内心真正的需求,除非你每天的追求就是快餐。中国人以前是不吃快餐的,快餐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便捷和粗糙,不可能具备营养。每天都吃炸鸡腿的人和每天都吃老火靓汤的人感受自然不同,最终对自身的效果也会不同。人还是需要喝老火靓汤—需要耐着性子煲的那种汤,要是个东西,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是东西的东西太少了。这也算是一种落后吧。
BQ:很多人认为,更换不同的性伙伴就会带来快乐和刺激。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想法?
Q:那是快感不是快乐。我特别喜欢宋怀桂,她曾经说过一句话,“一生只爱了一个人多么浪漫啊”,她一生就只爱了一个人。这样一生完成的浪漫故事远比一个月伴侣数次更换的烛光晚餐和餐后的缠绵悱恻要来的浪漫和本质。因为浪漫的本质不是表面化的细节而是心灵的深入感受和震撼。
物质和快乐都没问题,但应该浅尝辄止。人在年轻的时候25岁或者30岁之前是可以荒唐的,我觉得如果一个女孩从小没有当过狐狸精那太遗憾了,但没有必要人人如此,永远如此。
人要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也要知道在枝头上会有什么样的枝杈,没有必要墨守成规,但是也没有必要把枝丫当成你的主体。例如王菲可以算是摇滚圈的女孩,这样的女孩活得都很尽兴,但是现在是多好的妻子和母亲啊,你不会觉得她很糟糕,仍然奉为女神。因为她自己对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很清楚的,不会因为她的尽兴而偏离本性。
BQ:你觉得现在的人的情感状态是什么样的?
Q:人们需要爱。随便一件事都能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是人们对爱的心理诉求的表现。但是,与此不搭的是:我们的情感处理方式特别像暴发户。越来越多的人沦落到滥情的队伍,对情感的质量要求很低。前两年流行“爱无能”这个词,最近好多新闻里面都是帮助卖淫女争取自由,有各种偏锋出来是因为大家现在对爱的要求低到了吓人的水平。大家都不会爱,甚至开始不要爱。
我们以前没有自由过,所以现在对自由进行了夸张处理,绝对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由,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现在的利己主义很普遍,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薄情寡义的环境里面。而人就是这样,觉得会受伤害就自然会有防御,越有防御你的壳越重,越不容易碰到能够触摸到你的东西。没有爱却需要爱,于是现在是全民滥情,用滥竽充数的低质量情感来弥补内心的亏空。
BQ:我们好像正在经历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经历的嬉皮文化,你觉得性解放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么?
Q:美国人经历过60年代的性解放,但美国还是有信仰的国家,跑不出一个圈儿去,就像是孙悟空一样,是有紧箍咒的。而我们呢?现在我们的街道都变成星光大道了,所有的地方都有电子眼,在法律层面监视你,但是人在心理层面却逃掉了,没有了监督也没有了归属。现状这样发展有他历史的必然性,但我们的当下不可能和嬉皮文化相比。
BQ:你觉得爱的基础是什么呢?
Q:我觉得“爱”必须有信仰基础,那样才会有一个参照。我们以前是有信仰的,爱憎是非都基于一个信仰基础而变得十分分明。但现在一些所谓“人性的”“开放的”理论却模糊了人们的这种爱恨分明的信仰基础。没有了这种基础,我们的爱就失去了方向,变得模棱两可。
信仰的缺失导致大家爱荒芜。
BQ:你怎么看爱?
Q:分享和宽容。当你把什么给出去之后就忘记它。给出去了就不要去在意这件事,那是真正的爱。我小的时候有点强迫症,我觉得好的东西也一定会逼着别人尝试,其实应该让别人有自己的空间,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 BQ:女人是否应该学会用不同的行为方式来适应这个时代?
Q:应该放下来。对我来说应该尽量不要太让别人的标准来左右你的想法,因为总是拿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会让自己不快乐,会让女人不淡定,比方说我不认为女人应该在26岁之前就把自己嫁出去,因人而异,晚于平均值的话也不要迷惑。
社会上有好多奇怪的词,真正分析的话,很多是看起来进步了其实没有进步。现在的女孩看起来无所不能但是却有很多辖制。有很多有歧视意味的词,比如剩女,很少有男的说女的是剩女,都是女人自己说的。而这种出发点是以男人为比较标准说的。有没有被男人选择,女人站在男权角度去难为女人。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行为的表面做得很前卫,但其实根基里面又没有一个依据。我们的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阶层是缺失或者说薄弱的。这种缺失和薄弱撼动了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坚定。
BQ:社会上很多的事件都证明女性是被消费的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Q:我同意当婊子,也同意立牌坊,但是我不同意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最近有一个裸体采访的女孩很火,可这却不是一个革命呀!就是在博眼球而已。而这个社会的眼球被这些事物和人物所博得是令人耻辱的一件事。当然,她不是我女儿所以我也就这样让她过去,毕竟是她自己把自己当成消费品呈现给社会了。
BQ:你是一个公认的杂家,现在已经出了第九本书了,《女少年》传递出来的是什么样的讯息?
Q:在我的概念里面工作和事业是两回事,工作有时候是要谋生,我对工作是没有挑剔的,就是工作,没有那么执著。
有两件事情是我的事业,一个是写作一个是做节目,我喜欢这两件事情,所以就会不计成本,写作不赚钱,性价比很低,事业带给我的满足感肯定不是工作能够带给我的。
《女少年》我构思了五六年,之前很多伟大的作家写了好多男孩成长的书,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很多写女孩成长的书,男孩和女孩的成长都是不可取代的,都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我小时候生在银川,那不是一个特别开放的城市,我父母是上海支边去的,我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随时要回上海,所以我没有什么根基感,也没有什么朋友,有些闭塞又自卑。对我个性改变巨大的老师,是开启我心灵的人,她给我推荐三毛的书,鼓励我写作,是惟一一个赞扬我的人,觉得我能够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她前两年得癌症去世了。我之前觉得我随时都能找到我的老师,跟她表达我的感情,可是到了一定年龄我发现发生什么都有可能,人不是能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的。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孤独感,说这个词的时候是很矫情的,我不认为是个坏词。不代表好或者不好,代表着一种状态。分享一些孤独的时候,跟外界之间沟通不顺畅的时候,要学会谅解,其实是对自己放手。
书语秋微
2000年,秋微发表了散文集《懒得哭》,2001年,秋微发表了对话集《口是心非》。秋微在这个充斥着速食文化快餐的世道里,拼命想听自然的声音,哪怕那声音来自心底,这种行为,多少有点孩子气。不料,2003年,她又蠢蠢欲动,带来了随笔《错觉的瞬间美丽》。小说固然生动,高潮跌宕,引人入胜,掩卷后却只是泛泛。秋微撇开那迂回的路子,直直接接进到人的心里,一不留神,包裹你心房的那层硬壳便被她的文字刺了一下,深入心底,不觉得痛,正搔中痒处。在2007年,秋微还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狗脸岁月》。在2010年,秋微出版了以一位女孩子的口吻叙事的小说集《女少年》。
要说人们对兔子最“刻骨铭心”的印象,一个是会打洞,而另一个就要属它超强的繁殖能力了。这也是美国花花公子杂志为什么会选择兔子作为这个品牌的标志的原因。说到兔子的繁殖能力,我们用“超强”两个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区别于其他哺乳动物,兔子是在交配之后才排卵的。母兔怀孕周期仅为31天,它每年能生产4~6次,每窝大约在6~10只。幼兔在出生两个月以后,就已经具有繁殖能力。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在90年内不采取任何限制兔子繁殖的措施,那么地球上每平方米的土地上都应该站着一只兔子。而我国唐代就有闹兔灾的记载,《太平广记》中写道:“永淳年时,岚胜州兔暴,千万成群,食苗并尽……”因此,有学者认为,民间崇拜兔子,就源于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例如,印度神话中就有关于美女、兔子和月亮的传说,而在中国古代,人们祭祀兔子就是希望获取其能力,从而使家族得到繁衍。因此,兔庙在中国古代曾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和龙王庙合一,比如济南有“兔子王”,天津有“兔二爷”,香港有“兔庙”等。
滥情的遥控器
石头
你家的电视有几个频道?60个?100个?或者500个?坐在电视机前,频繁地按着遥控器,从头按到尾来回过几遍,也似乎难找到一个可以看的。有人说好看的节目太少了,而实际上是可供选择的太多了。如果你真的觉得没那么好看,可以选择干脆看书不看电视。现在的精英阶层里不是自诩自己不看电视的人很多吗?然而,你还是会经常坐在电视机对面,在选择中打发时间,似乎要看什么不大重要,来回自如地选择才是安慰人心的。
有科学家实验研究过遥控器对人的影响。结果显示,遥控器的诞生大大提升了人们在生活中更换伴侣的频率。于是,这种充满自主性表象的“被迫性迷失”令我们充满好奇。
史前,人类用各种巫术来表达对于大自然神秘的、循环反复的生殖力量的崇拜,随着文明的发展,巫术演变成趋向于严谨的礼教,即所谓的伦理道德。而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各种避孕、堕胎技术的发展,人类原来对于大自然的尊崇,对于神圣生殖力量的礼敬、膜拜与崇仰遭到了淡化,人类超越了神的角色,扮演起生育的主宰,从而逐步陷入人类自我影像的迷恋中不可自拔。性的目的是族群的、大我的,具备神圣性质的繁育工作被彻底的忽略,取而代之是小我追求享乐、滥情、感官倾向的性发泄。与“性解放”运动同样轰轰烈烈发展起来的还有其他社会变化的副产品,比如带来传统伦理、道德的崩解与两性社会地位的重组的“女性主义”,还有以“性消费”为特点的“性工业”。一时间,性在西方仿佛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文明”,随着工厂里传送带的疯狂运转,沿着激越人心的抛物线飞奔出我们的生活。它和人的传统、家庭、情感都没有了关系,成为了工业发展造成的一种没有归属的自由、没有目的的怒放。
然而,这种“自由”和“怒放”却显然没有其他工业的发展那般势不可当和广受欢迎。即使在西方性解放的高潮期六十年代,倡导正统、秩序、温情和有节制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美国杂志《LIFE》还依然畅销。纽约的“四人帮”更是在讨论性、追求性的时候无时不在地表达着自己在这性自由的“欲望都市”中内心面对情感渴望的迷茫和纷争。
中国继日本以后在90年代也开始经历这场“性解放”的洗礼。时至今日,人们在生活中建设和创造这种“自由”与“怒放”的机会和能力都与时俱进。在人们一次次为那些在“封建的”、“腐朽的”、“落后的”传统伦理道德保护下诞生的“金婚”故事羡慕不已、感心动魄的时候,面对那么多可供选择的“频道”仍然感到无法抗拒。太多的兔男郎和兔女郎在一次次自如的性爱选择之后,承担着内心的乏味和孤独。这时,Harry Cutner在1985年的寓言“避孕这个解除性行为焦虑的伟大恩赐,一点也没有改变性爱的悲剧性格。纵使它使人们从立即的生物束缚(怀孕)中解脱出来,却非常可能加深人们心理的矛盾”得到了印证。本来是一个可以绽放出更多欣喜的双人运动,是一个和生命本身有关的深刻情感体验,现如今生生变成了单人的“按键”行为,成为了和“遥控器”一样的机械产品。“换伴”就如同“换台”—没什么大不了。不论是拿着遥控器换伴的人,还是被换的人,都已经习惯去承受这种选择和转换带来的被动感受。滥情,终于让我们在自己创造出来的多项选择中以王者的姿态迷失。
《女人那话儿》&《男人这东西》
《女人那话儿》:
这是一群正在学习或者是适应自我解放的女人,或者说是她们在这个阶段自我的状态。
片名《女人那话儿》,导演黄真真,香港出产,纪录片,纯女性出品,我个人尤其喜欢只露了个背影的女摄像以及她的拍摄风格,刁钻而曲折的机位。
访谈式的记叙风格,其间穿插一个夜总会的男性艳舞节目。严肃的、正派的、保守的中国传统女性终于开始面对以及谈论“性”这个话题了,许许多多的肌肉发达的男子全身上下只围着一块所谓的“遮羞布”在台上做出各种撩人的姿态,而台下enjoy这一切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女性。
被采访对象从年龄层上分十四岁到五十几岁不等,从身份上来分有性工作者、专职太太、情妇、艳星、女导演、女同性恋、女中学生,这些人在片中从不同的角度讨论着性。
《男人这东西》:
“渡边淳一·两性关系读本”之一。
作者从自身的感性经验出发,以医学和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详尽剖析了男性从少年期到壮年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历程,他们在社会角色与情感生活中所呈现的与生俱来的优势与弱点,以及因此而导致的两性在价值观、情爱观上的歧异和冲突,旨在帮助男性更正确地认识自己、女性更深入地了解男人。
本书是渡边淳一的“男性自供状”,也是他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瞿广慈 向京
写在精神撒娇的年代
滥交很无聊,因为病了。安慰很必须,因为病了。礼物很重要,因为病了。而这个病着的社会却是在进步的。因为我们越是看到这种病,越是知道要去传播礼物,做相互安慰的事。
瞿广慈的微博上自我介绍一栏写着:“刚过四十,一妻二狗三室,生于上海活在北京,学过雕塑当过教师现为自由人,话多发少。刚做一个品牌,很稀奇,就叫稀奇。”其实,这个稀奇就是瞿广慈和妻子向京在这个稀奇的社会用设计品的价格献给大家的艺术品礼物。这是稀奇的礼物,因为在礼物里我们看到了兔男郎、看到了“虹”也看到了“霓”,看到了稀奇的爱和稀奇的温暖……
瞿广慈善于揭示天使与人的关系,他总是以严谨、审视的态度描绘荒诞与戏虐,直击当代人的精神本质,他以七彩缤纷的“天使”为主题,创作出别具一格的“彩虹天使”。古语有云:“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淡者为雌,雌曰霓。”“彩虹天使”的“虹”“霓”之名即出自于此。天使造型朴实,拉近了他们跟观众的关系,亦从中表达了“人人也可以达至理想”的讯息。天使托腮及呆滞的模样,亦显出现代人与当代的寂寞及孤独。所以,富有象征符号的胖子天使不是单一的个体,他们指向一个具特定文化背景的年代…… 而针对这个年代,瞿广慈说,“当下的中国人最多的是在唠叨发牢骚装嗲,在精神撒娇”。
“滥交肯定不是开放,只能让日常中的无聊更加无聊,我们现在的人存在着很多社会带来的疾病,内心是需要治疗的,所以送礼物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吃药对于病人是一种安慰,礼物也是那个安慰的药—寻求的其实是更加日常,更加简单和内心的东西,这里面有一种转换。”瞿广慈的这段话可以算是整个采访的一个指向性概括。他显然对两性的滥交持否定态度,解释这位艺术家的此番言论如果用更通俗的说法应该如此:滥交很无聊,因为病了。安慰很必须,因为病了。礼物很重要,因为病了。而这个病着的社会却是在进步的。因为我们越是看到这种病,越是知道要去传播礼物,做相互安慰的事。
于是,我们看到瞿广慈和向京做给大家的礼物—“彩虹天使”满载着爱,挥舞着冰激凌颜色的彩色翅膀来到我们中间。礼物被他们特意做成药物的形状,像是彩色的糖衣,既有现代性又具有当代文化概念。这些礼物注定要在这个精神撒娇的年代给予我们更多的精神补偿。
BQ:兔子是动物里滥情的代表。现在的时代进步又疯狂,你们怎么看这种现状?
Q:滥交肯定不是开放,滥情也肯定不是自由。滥交和滥情本身不能治疗什么心理疾病,只能让日常中的无聊更加无聊。但是似乎有人认为这种“频繁的沟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而事实上,解决问题的往往是真正专一、持久的那种方式。如果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靠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最终解决的都将只是表层问题并带来新的问题。
BQ:怎样应对时代造成的伤害?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
Q:关于伤害,大家已经说得太多了,男女关系上面,在我看来没有一个时代能够解决的了这个问题,我们当下的中国人最多的是在唠叨发牢骚装嗲,在精神撒娇。
所有的现代病大家都知道,甚至是眼看着它出现与传播,就像是疾病一样。但有人就会有疾病,这也很自然。每个年代都如此。
我没有觉得自己要高姿态地去医治它,只不过是借助医治的概念。作品跟人是有距离的,文化其实特别冰冷,艺术家都是很自私的,完全是自我陶醉不考虑别人。当我做这些东西的时候,尤其是最早做这些产品的时候我有一种恋爱的感觉,就像是初恋,几乎忘我了。
我们得到这份礼物的时候,内心是愉悦的,能够感受到快乐。把它当作某一个晴朗的上午,一缕温暖的光线。如果真的去分析产品,我们的稀奇哥(概括的泛指“稀奇”品牌里的人物形象)能传递出温情和人性,这也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好的产品要有公益性,我把《彩虹天使》系列看作我的公益项目,你触摸不到我,但是你抱着我的天使的时候,却像是在真实地抱着我。
BQ:信用的缺失,情爱关系的泛滥,高离婚率……你们怎么看这种社会状况?
Q:西方早年的嬉皮士,那应该是一种潮流,其中产生过特别多美好的故事和美好的人。现在西方给我的感觉很开放,但是却远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的开放”。中国的性开放现在应该算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吧,尤其是大城市。我们常说,这样的滥情是一种道德沦丧,但是,事实上,即便是道德沦丧中国也是在进步的。什么事情都需要过程,进步同样需要过程。年轻的一代肯定要比老一代好,对此我们的反应要轻松、要善良。我们过去的土壤是有毒的土壤,现在已经好多了。现在网上常常揭露不公平,有揭露才有不公平,这个国家还是在慢慢往好的方向去变。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不好,这个社会才有可能往越来越好的方向走。
BQ:你和向京作为夫妻,作为艺术探索道路上的同行者,你们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Q:有一天向京生病了躺在医院里面,我看到一个面包店里面摆着很多特别可爱的面包,就特别想让向京第二天早上吃到这个面包,于是买来送到医院里面。这不是礼物,是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很平常。
BQ:你们的状态特别幸福,你们觉得幸福得之容易么?
X:我觉得人折腾了半天,像我们这么年轻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这真的是一种幸福,广慈原来连退休的心都有了。但是现在我们做稀奇哥,找到了特别好玩的事情,热热闹闹的做,不管是一时还是能做成,这是一件别人没尝试的事情,我们又找到了一种做事情的感觉。也因为做这件事情找到了好多比我们年轻很多的孩子们,每天像冲浪一样,这让我觉得是莫大的幸福,让我们保持着很好的状态和心态,生活瞬间就像是广慈做的彩虹一样是彩色的。
人生已经可以打100分了,再多一点就是锦上添花,从佛教来讲我们巨大的福报就在眼前。
Q:我的作品为什么叫“彩虹”,这其中有点生活的故事。一次我们从我家开车到我父亲家,在路上就看到两道彩虹,我都不相信是真的。还有一次,我们在佛罗伦萨吃冰激凌,打开冰柜就看到各式各样冰激凌的颜色,漂亮极了,于是我的“彩虹天使”就定成了冰激凌的颜色。我们的“彩虹天使”分雄雌,男的叫“虹”,女的叫“霓”。幸福是得来不易的东西,在途中我得到了很多人性的关怀,我们希望能传递这些美好的东西。
很多人会去相信诅咒的灵验,认为遭到诅咒的人真的会遭到厄运。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这种恶的想法会传递出去,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增强,而“彩虹天使”这份我们给朋友、给大家的礼物就是一种善意的传递。我们现在越幸福,我们传递出去的东西也会越幸福。为了这个也要做一个幸福的人、投石问路的人、看得见不完美中的完美的人。
BQ:兔男郎的创作灵感是怎样来的呢?和西方所谓的充满性趣味的兔女郎有关吗?
Q:我做的兔男郎是《十二生肖》系列中的一个,在这个系列里,我曾经把老虎属相做成王老虎,中国人都知道王老虎抢亲的故事,是比较调皮、好玩,具有调侃性的切入点。而兔子这个生肖我采用的是兔爷的概念,那是很传统的概念,很草根,里面包含着一种中国式的轻松。
对草根创造出来的非常臆想的人物形象我很感兴趣,因为我们看到,当传统消失的时候,很多草根的形象却仍然在。但是,当代艺术里面却把中国非常旺盛的草根文化的生命力和可能性给阉割掉了。在我看来,现在我们的当代艺术是把过于当代的、西方的东西频繁地借用,也就是说我们的语言太全球化了,虽然容易沟通但是缺少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做兔男郎的时候的确是借用了西方兔女郎的概念,但是我规避掉它,做兔女郎太一般了,兔男郎是意想不到的概念。他来源于中国的草根文化。
BQ:兔男郎里面藏着哪些秘密?
Q:兔男郎里面包含着很多黑色幽默的东西,我没有觉得它丑,我觉得它很可爱,我能看到很细节的东西,我并不是在迎合真正的商业。不会那么甜,所有的工艺品当其特别甜的时候,它是没有力量的。
X:好莱坞有个片子《哈利遇到萨利》,是关于缘分的。缘已经被用滥了,我觉得应该是当它出现的时候要守护它的意思。一生当中可能不多,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像商品一样的贩卖。
我们是这样开放起来的
1990年
广东孙沫寒、朱嘉铭、修成娟等组织了广东计划生育性教育会,举办研讨会并出版性教育文集和《人之初》杂志,《人之初》是我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性教育刊物。
1991年
安徽发生一起女同性恋者同居的案件,当地公安机关难以对此定性,遂逐层上报至国家公安部。答复是:在目前中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你们所反映的问题,原则上可不予受理,也不宜以流氓行为给予治安处罚。 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讲师崔子恩在课堂上公布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成为中国内地公开同性恋身份的第一人。
1992年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世界电影艺术欣赏》专题节目中,出现了两个裸体镜头,之一是女主人公在池塘中裸泳的长镜头,之二是女主人公赤身裸体在雪地上打滚。同时,由巩俐与尔冬升主演的《画魂》首开国内电影出现裸体镜头之先河。
1993年
打进好莱坞的影星陈冲成为最富争议的人物,这一年,她举办了人体摄影展,并在影片《大班》中裸露胸部,在影片《诱僧》中全裸。
1994年
据不完全统计,197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中国各地出版的性学专著已达420种。“性用品商店”开始在城市中普及。
1995年
舞蹈家金星接受变性手术,从此成为金星小姐。导演张元跟踪了金星手术的全过程,并拍摄了纪录片《金星小姐》。潘绥铭著作《中国性现状》出版。同性恋酒吧开始在内地一些城市出现。
1998年
李银河著作《同性恋亚文化》出版。大量同性恋网站出现。同性恋由地下状态逐渐转为地上。
2000年
公安部首次对“变性”作出评价,称“选择性别是公民的个人权利”。这标志着在变性这一重大问题上我国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的接轨。2000年12月,陕西西安人体摄影展让参观者不胜惊诧。
2003年
木子美日记《遗情书》在互联网上公开,随后正式出版,在整个华语世界掀起了一场风暴。在她之后,涌现出流氓燕等一大批以“脱”成名的网络红人。
“网婚”、“不婚”、“隐婚”等所谓新型婚姻观念出现。
宣传使用安全套的公益广告在央视一套节目悄然登场。这是我国中央级电视媒体上第一次出现涉及安全套及生殖健康的公益广告。
2004年
一家跨国公司的年度全球性调查报告称,中国人的平均性伴侣数为19.3人,居全球之冠。而在两年前,中国人均性伴侣是2.1人,为世界之末。
2005年
四川成都两所高校7位女大学生签订《青春无瑕同盟协议》。此后,中央财经大学、南京和广西的3位大学女生发起了拒绝婚前性行为的网上签名活动,短短几天中有700多人签名。
“闪婚”开始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从相识到第一次发生性关系再到结婚,双方相处可能不超过13个小时。
秋微 滥情其实是爱荒芜
人在年轻的时候25岁或者30岁之前是可以荒唐的,我觉得如果一个女孩从小没有当过狐狸精那太遗憾了,但没有必要人人如此,永远如此。人要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也要知道在枝头上会有什么样的枝杈,没有必要墨守成规,但是也没有必要把枝丫当成你的主体。
秋微在自己的新书《女少年》自序中这样说:《女少年》是一本讲“孤独”的小说,是那种姹紫嫣红,鸡飞狗跳,车水马龙掩映下的孤独。《女少年》也是一本讲“爱”的小说,是那种南辕北辙,隔靴搔痒,驴唇不对马嘴式的爱。秋微似乎对爱情、对女人有着尤其的敏感。当我们就社会上的滥情现象请教她时,她的话语里充满了对现在社会上滥情现象的不满和对所有女性的一种爱惜之情。
在秋微的口中,我们清楚地读到:当社会失去善恶对错的确切评判标准的时候,当人们在思想意识层面失去控制的时候,当社会的知识分子阶层越来越脆弱的时候,当人们在快速生活中无限度追求便捷的时候,爱情的土壤已经被破坏了。而性作为爱情的附属品则会喧宾夺主,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彩”。
BQ:像兔子那样滥情的生活方式是进步还是落后?
Q:我不觉得人的本性就是这么开放的,大家都在追求快感,但是快感这个东西是很浅显的,不能解决内心真正的需求,除非你每天的追求就是快餐。中国人以前是不吃快餐的,快餐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便捷和粗糙,不可能具备营养。每天都吃炸鸡腿的人和每天都吃老火靓汤的人感受自然不同,最终对自身的效果也会不同。人还是需要喝老火靓汤—需要耐着性子煲的那种汤,要是个东西,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是东西的东西太少了。这也算是一种落后吧。
BQ:很多人认为,更换不同的性伙伴就会带来快乐和刺激。你怎么看待这样的想法?
Q:那是快感不是快乐。我特别喜欢宋怀桂,她曾经说过一句话,“一生只爱了一个人多么浪漫啊”,她一生就只爱了一个人。这样一生完成的浪漫故事远比一个月伴侣数次更换的烛光晚餐和餐后的缠绵悱恻要来的浪漫和本质。因为浪漫的本质不是表面化的细节而是心灵的深入感受和震撼。
物质和快乐都没问题,但应该浅尝辄止。人在年轻的时候25岁或者30岁之前是可以荒唐的,我觉得如果一个女孩从小没有当过狐狸精那太遗憾了,但没有必要人人如此,永远如此。
人要知道自己的根基在哪里,也要知道在枝头上会有什么样的枝杈,没有必要墨守成规,但是也没有必要把枝丫当成你的主体。例如王菲可以算是摇滚圈的女孩,这样的女孩活得都很尽兴,但是现在是多好的妻子和母亲啊,你不会觉得她很糟糕,仍然奉为女神。因为她自己对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很清楚的,不会因为她的尽兴而偏离本性。
BQ:你觉得现在的人的情感状态是什么样的?
Q:人们需要爱。随便一件事都能把人感动得一塌糊涂,这是人们对爱的心理诉求的表现。但是,与此不搭的是:我们的情感处理方式特别像暴发户。越来越多的人沦落到滥情的队伍,对情感的质量要求很低。前两年流行“爱无能”这个词,最近好多新闻里面都是帮助卖淫女争取自由,有各种偏锋出来是因为大家现在对爱的要求低到了吓人的水平。大家都不会爱,甚至开始不要爱。
我们以前没有自由过,所以现在对自由进行了夸张处理,绝对的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不自由,问题就出现在这里。现在的利己主义很普遍,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薄情寡义的环境里面。而人就是这样,觉得会受伤害就自然会有防御,越有防御你的壳越重,越不容易碰到能够触摸到你的东西。没有爱却需要爱,于是现在是全民滥情,用滥竽充数的低质量情感来弥补内心的亏空。
BQ:我们好像正在经历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经历的嬉皮文化,你觉得性解放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么?
Q:美国人经历过60年代的性解放,但美国还是有信仰的国家,跑不出一个圈儿去,就像是孙悟空一样,是有紧箍咒的。而我们呢?现在我们的街道都变成星光大道了,所有的地方都有电子眼,在法律层面监视你,但是人在心理层面却逃掉了,没有了监督也没有了归属。现状这样发展有他历史的必然性,但我们的当下不可能和嬉皮文化相比。
BQ:你觉得爱的基础是什么呢?
Q:我觉得“爱”必须有信仰基础,那样才会有一个参照。我们以前是有信仰的,爱憎是非都基于一个信仰基础而变得十分分明。但现在一些所谓“人性的”“开放的”理论却模糊了人们的这种爱恨分明的信仰基础。没有了这种基础,我们的爱就失去了方向,变得模棱两可。
信仰的缺失导致大家爱荒芜。
BQ:你怎么看爱?
Q:分享和宽容。当你把什么给出去之后就忘记它。给出去了就不要去在意这件事,那是真正的爱。我小的时候有点强迫症,我觉得好的东西也一定会逼着别人尝试,其实应该让别人有自己的空间,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 BQ:女人是否应该学会用不同的行为方式来适应这个时代?
Q:应该放下来。对我来说应该尽量不要太让别人的标准来左右你的想法,因为总是拿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会让自己不快乐,会让女人不淡定,比方说我不认为女人应该在26岁之前就把自己嫁出去,因人而异,晚于平均值的话也不要迷惑。
社会上有好多奇怪的词,真正分析的话,很多是看起来进步了其实没有进步。现在的女孩看起来无所不能但是却有很多辖制。有很多有歧视意味的词,比如剩女,很少有男的说女的是剩女,都是女人自己说的。而这种出发点是以男人为比较标准说的。有没有被男人选择,女人站在男权角度去难为女人。
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行为的表面做得很前卫,但其实根基里面又没有一个依据。我们的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阶层是缺失或者说薄弱的。这种缺失和薄弱撼动了我们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坚定。
BQ:社会上很多的事件都证明女性是被消费的对象。对此你怎么看?
Q:我同意当婊子,也同意立牌坊,但是我不同意既当婊子又立牌坊。最近有一个裸体采访的女孩很火,可这却不是一个革命呀!就是在博眼球而已。而这个社会的眼球被这些事物和人物所博得是令人耻辱的一件事。当然,她不是我女儿所以我也就这样让她过去,毕竟是她自己把自己当成消费品呈现给社会了。
BQ:你是一个公认的杂家,现在已经出了第九本书了,《女少年》传递出来的是什么样的讯息?
Q:在我的概念里面工作和事业是两回事,工作有时候是要谋生,我对工作是没有挑剔的,就是工作,没有那么执著。
有两件事情是我的事业,一个是写作一个是做节目,我喜欢这两件事情,所以就会不计成本,写作不赚钱,性价比很低,事业带给我的满足感肯定不是工作能够带给我的。
《女少年》我构思了五六年,之前很多伟大的作家写了好多男孩成长的书,但是我并没有看到很多写女孩成长的书,男孩和女孩的成长都是不可取代的,都有一些特别的地方。
我小时候生在银川,那不是一个特别开放的城市,我父母是上海支边去的,我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随时要回上海,所以我没有什么根基感,也没有什么朋友,有些闭塞又自卑。对我个性改变巨大的老师,是开启我心灵的人,她给我推荐三毛的书,鼓励我写作,是惟一一个赞扬我的人,觉得我能够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她前两年得癌症去世了。我之前觉得我随时都能找到我的老师,跟她表达我的感情,可是到了一定年龄我发现发生什么都有可能,人不是能把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面的。
每个人小的时候,都有各种各样的孤独感,说这个词的时候是很矫情的,我不认为是个坏词。不代表好或者不好,代表着一种状态。分享一些孤独的时候,跟外界之间沟通不顺畅的时候,要学会谅解,其实是对自己放手。
书语秋微
2000年,秋微发表了散文集《懒得哭》,2001年,秋微发表了对话集《口是心非》。秋微在这个充斥着速食文化快餐的世道里,拼命想听自然的声音,哪怕那声音来自心底,这种行为,多少有点孩子气。不料,2003年,她又蠢蠢欲动,带来了随笔《错觉的瞬间美丽》。小说固然生动,高潮跌宕,引人入胜,掩卷后却只是泛泛。秋微撇开那迂回的路子,直直接接进到人的心里,一不留神,包裹你心房的那层硬壳便被她的文字刺了一下,深入心底,不觉得痛,正搔中痒处。在2007年,秋微还出版了自己的小说集——《狗脸岁月》。在2010年,秋微出版了以一位女孩子的口吻叙事的小说集《女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