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语文教学应该首先强调朗读教学,不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光靠默读,是学不好语文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语文教师必须使用的一个手段。尤其是在讲求积累、感悟的语文教学阶段,更是不可缺少的形式。怎样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创设情境——诱导读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地处偏远山区中学的学生,由于受知识信息的滞后和普通话普及程度的限制等原因,少数学生不爱朗读或不敢朗读课文,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就需要让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在朗读教学前,我首先通过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朗读的语调,速度因为情感的作用而表达得恰如其分。这样训练,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主动性,诱发了朗读兴趣。
2 设计问题——指导读
朗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先要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通一一读正确。所谓正确朗读就是读音正确、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字、句读分明、口齿清晰,关键是要理解内容,把握停顿、语调、语气。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春风图”的描写,一幅”春风图”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春风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的朗读才能在学生眼前凸现出来。老师在教授这课时,可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母亲的手””抚摸”要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又如“泥土气”“青草味儿”“花的香””酝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还有”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乐于朗读的同学语感增强了,成绩进步了
3 运用体语——提示读
学生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指导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情感的流露除有声语言外,还可以运用体态语言辅助表达。身体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可以用身体的各种动作或姿态来表现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态度,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朗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体语提示学生读:用目光激发学生朗读的情绪,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用手势表达朗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这样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朗读情绪,而且提示朗读技巧;不仅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且指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就像音乐指挥家那样,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4 教师示范——模仿读
学生都喜欢模仿,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常常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老师的一段示范朗读,往往胜过百十句”该读什么语气”之类的枯燥话语。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全篇或片断的范读,使学生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流利朗读就是要读得正确、快慢适宜、节奏适当、流利顺畅、没有磕巴现象,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关键是要真正熟悉内容、理解内容。另外还要有表情朗读,熟练运用语音和表情,读出文章的风采、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能够达到感染人的程度,它的关键是要真正把握作品的风格、感情。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炼、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形象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老师可采取领读、范读、听录音读等手法,让学生在模仿朗读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5 公正评价——引导读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既然有赛,就有评。
“评”要评价公正。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师要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重或轻,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公正评价。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 创设情境——诱导读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们地处偏远山区中学的学生,由于受知识信息的滞后和普通话普及程度的限制等原因,少数学生不爱朗读或不敢朗读课文,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就需要让他们对朗读产生兴趣,去主动学习,把朗读当成一件乐事。在朗读教学前,我首先通过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音乐渲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朗读的语调,速度因为情感的作用而表达得恰如其分。这样训练,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主动性,诱发了朗读兴趣。
2 设计问题——指导读
朗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先要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通一一读正确。所谓正确朗读就是读音正确、不漏字、不添字、不颠倒字、句读分明、口齿清晰,关键是要理解内容,把握停顿、语调、语气。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对”春风图”的描写,一幅”春风图”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春风的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的朗读才能在学生眼前凸现出来。老师在教授这课时,可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母亲的手””抚摸”要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又如“泥土气”“青草味儿”“花的香””酝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还有”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乐于朗读的同学语感增强了,成绩进步了
3 运用体语——提示读
学生在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指导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情感的流露除有声语言外,还可以运用体态语言辅助表达。身体语言学家认为:人们可以用身体的各种动作或姿态来表现自己对周围人或事物的态度,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感情。朗读教学时,可以运用体语提示学生读:用目光激发学生朗读的情绪,用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感,用手势表达朗读声音的高低,语意的轻重,节奏的快慢……这样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朗读情绪,而且提示朗读技巧;不仅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而且指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就像音乐指挥家那样,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4 教师示范——模仿读
学生都喜欢模仿,在他们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他们常常爱模仿老师的动作、表情,甚至说话的语气。老师的一段示范朗读,往往胜过百十句”该读什么语气”之类的枯燥话语。因此,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全篇或片断的范读,使学生能流利的朗读课文。流利朗读就是要读得正确、快慢适宜、节奏适当、流利顺畅、没有磕巴现象,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关键是要真正熟悉内容、理解内容。另外还要有表情朗读,熟练运用语音和表情,读出文章的风采、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能够达到感染人的程度,它的关键是要真正把握作品的风格、感情。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的语句不分行,但它精炼、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夸张,形象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老师可采取领读、范读、听录音读等手法,让学生在模仿朗读而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5 公正评价——引导读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既然有赛,就有评。
“评”要评价公正。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因此,教师要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只要学生读出真情实感,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重或轻,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公正评价。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