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师面临的教育课题,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创新教学的能力,才能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如何将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34-01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加快知识更新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当今的教师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在观念上,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传授和各项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过去上课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下面,我就对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富有创新意识和教育智慧,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永远的动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由此可见教师的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敢于大胆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以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探求新颖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变色龙》一文时,先让学生假设一种情景,如果自己是当时的警官奥楚蔑洛夫会如何处理狗咬人的案件呢?学生肯定会很果断地说出让狗的主人赔偿受害者一笔医疗费的处理结果,而且是秉公执法。以后再让学生找出奥楚蔑洛夫判案的过程一共有几次处理结果,并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从中感受他“善变”的特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中还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公平公正的人。课后我让学生续写《变色龙》结尾,同时也给了学生练习创作的能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点燃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板着面孔严肃上课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的和谐、宽松、活跃,从而张扬个性,才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且不会为说错话或答错题而担心。在教学中还要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特别要关注那些后进生,允许他们出现错误,并给他们纠正错误的机会。只有让学生们打破焦虑感,消除上课的紧张情绪,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教学自然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关键所在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我想“老师教是为了不教”,也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可见,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例如,在讲《背影》一文时,有的学生在自学以后会问:课文为什么不以“父爱”为题目呢?我便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对文本的研究,让学生找出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哪一次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最深刻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找出父亲过铁路买橘子时的动词加以体会,感受父亲买橘子时动作的艰难。最后让学生明白了以“背影”为题的好处,“背影”是文章的线索,既有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有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以“父爱”为主题,自拟题目,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仿写。只要教师找到了突破口,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的探知欲望、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良师”,只有学生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也正是有了这种动力,才会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木兰诗》一文中,学生会提出我们预知的问题:木兰为什么要从军?木兰立功后为什么要辞官还乡……往往在上课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突发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备课中所没有提前考虑到的。有个学生这样问道:木兰女扮男装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会没有被别人发现?可是偏偏心细的学生能回答,说是因为木兰怕被别人发现后害了自己连累家人,犯欺君之罪,所以木兰平时生活中一定非常谨慎。这时老师再顺势加以引导,对木兰做出评价,她不仅是一个孝敬父母,而且是一个心细、谨慎的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质疑的习惯,我们一定要加于保护,因为思考就是创新的动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中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34-01
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加快知识更新的不竭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当今的教师要有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作为语文教师在观念上,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方面的传授和各项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潜能;在教学方法上,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而且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过去上课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和创新的能力。下面,我就对语文教学如何实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富有创新意识和教育智慧,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永远的动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由此可见教师的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敢于大胆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以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探求新颖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变色龙》一文时,先让学生假设一种情景,如果自己是当时的警官奥楚蔑洛夫会如何处理狗咬人的案件呢?学生肯定会很果断地说出让狗的主人赔偿受害者一笔医疗费的处理结果,而且是秉公执法。以后再让学生找出奥楚蔑洛夫判案的过程一共有几次处理结果,并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从中感受他“善变”的特性。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中还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公平公正的人。课后我让学生续写《变色龙》结尾,同时也给了学生练习创作的能力,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事实证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点燃智慧的火花。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板着面孔严肃上课的方式,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气氛的和谐、宽松、活跃,从而张扬个性,才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且不会为说错话或答错题而担心。在教学中还要尽量给每个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特别要关注那些后进生,允许他们出现错误,并给他们纠正错误的机会。只有让学生们打破焦虑感,消除上课的紧张情绪,他们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教学自然会受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关键所在
“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我想“老师教是为了不教”,也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可见,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教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例如,在讲《背影》一文时,有的学生在自学以后会问:课文为什么不以“父爱”为题目呢?我便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对文本的研究,让学生找出文中几次写到背影,哪一次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最深刻等一系列问题。然后让学生找出父亲过铁路买橘子时的动词加以体会,感受父亲买橘子时动作的艰难。最后让学生明白了以“背影”为题的好处,“背影”是文章的线索,既有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有儿子对父亲的思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以“父爱”为主题,自拟题目,对本课的内容进行仿写。只要教师找到了突破口,设计好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人的探知欲望、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兴趣是良师”,只有学生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也正是有了这种动力,才会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木兰诗》一文中,学生会提出我们预知的问题:木兰为什么要从军?木兰立功后为什么要辞官还乡……往往在上课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突发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们在备课中所没有提前考虑到的。有个学生这样问道:木兰女扮男装从军十二年,为什么会没有被别人发现?可是偏偏心细的学生能回答,说是因为木兰怕被别人发现后害了自己连累家人,犯欺君之罪,所以木兰平时生活中一定非常谨慎。这时老师再顺势加以引导,对木兰做出评价,她不仅是一个孝敬父母,而且是一个心细、谨慎的人。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质疑的习惯,我们一定要加于保护,因为思考就是创新的动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鹿泉区获鹿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