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叙述了目前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教学模块的确定及内容的设置,实施方法,阐述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优点。
【关键词】教学方法;一体化;模块;汽车维修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发掘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搞好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呢?笔者尝试对汽车维修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了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目前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法存在问题
1.1 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技工学校转变而来,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泛空间想象力,对复杂的、抽象的机械理论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形体、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匹配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空间体和整体认识。学习机械构造,工作原理、故障现象时死记硬背,似懂非董。学习排故维修时,摸不着头脑,缺乏思路。
在学习专业课时,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枯燥乏味,造成厌学心理。进入修理技能学习阶段己遗忘较多,学生只是跟随实习指导教师模仿性地操作训练,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各个阶段认识和教学方法单调不统一,学生学习不连贯,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1.2 傳统的教学模式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开设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修理工艺、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检测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分两个学期进行,跨度大。对同一个汽车部件总称(如发动机总成)的“构造、工作原理、修理工艺、故障排除、维修检测”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构成和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
专业技术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有一套人马,自成体系,各负其责,互不干涉,造成了相互脱节。在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教学不能合理统筹。
1.3 中职学生是生源较散,知识层次不同,学习兴趣不强,对学好的自信心不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目前传统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控制着教学各个环节,完全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只是“无条件的听众”。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和驱动力就被抹杀了。这种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再加上学生思想上都较为散慢,对自身的要求也不够严格,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讲课中时常不得不停课整顿课堂纪律,这样以来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情绪就受到很大影响,教学效果就不好。
2.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2.1 一体化的概念。
所谓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指在一体化教学实习场地中,以双师型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一节课都能根据模块课题,讲授示范,检测调试,维修排故等同步进行,一气呵成,知识具有连贯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突出现场示范,增强直观性和实际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用理论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两者紧密配合,互相印证,并直观真实的教学法,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教学模块的确定及内容的设置。
教学模块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汽车专业课按汽车的总体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4大部分,根据系统机构不同,设置系统模块。如发动机中按设两大机构五大系统设置七个模块。按照专业技术的实用性能,总成部件,汽车新技术,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置子模块,如汽车电器的供电系统模块,分设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子模块。
子模块教学内容设置,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一定理论水平,具有操作技能,有创新思维,符合企业行业要求,能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中、高级人才,进行设置。具体是:将汽车构造、机械原理、汽车修理基础知识、汽车修理工艺、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拆装调试、汽车新技术、等专业课合并成一门,在各个子模块中体现出来,实现一体化教学。
3.教学方法
3.1 学生方面;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将学生按知识层次和学习主动性进行合理搭配。分成若干个小组,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每组学员定为5至6人,这样教师在实际操作和讲授时,学生能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在教师操作时,学生能亲自动手和教师共同拆卸、装配、调试部件。实现了学生与部件紧密接触,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驱动力,诱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能观察到学生操作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便于针对性指导,学生各项活动也控制在教师范围之内。克服了传统教学课堂难管理弊端。
3.2 教师方面:教师根据模块内容充分准备好实物、训练工具、检测设备、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料。组织学生进入一体化实训教室,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所讲模块内容,将书本上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性能等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所讲模块知识建立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的总体概念。教师再进一步讲授理论知识,利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讲解,各名称作用、构造、工作原理、特性、检修工艺、技术性能、检测调试方法、新技术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修理、装复、调整、试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对教学模块知识,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使学生对模块知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这样学生在思考和动手过程中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4.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优点
4.1 教学中,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目的。
4.2 教学中,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反复交叉,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反复对照,理解,符合人们认知事物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际事物的反复过程,使学生对部件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达到了同步,充分运用了感受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和促进记忆的方法,克服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提高了学习效率。
4.3 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在实训平台,在学生动手操作和提出问题时,教师能直观地回答。同时,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4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行一体化模块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名教师负责到底,克服了以往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各为阵“相互推诿”的现象,增强了教师责任心,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申家龙.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层次与体系.职业技术教育,2003(9).
[2] 张岂之,谢阳举.西方近代现代大学理念评析.高等教育研究,2003(4).
收稿日期:2010-10-17
【关键词】教学方法;一体化;模块;汽车维修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创新学习,发掘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迫切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搞好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呢?笔者尝试对汽车维修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行了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目前汽车维修专业课教学法存在问题
1.1 中等职业学校由原来的技工学校转变而来,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泛空间想象力,对复杂的、抽象的机械理论普遍感到困难。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形体、零部件的位置关系、匹配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空间体和整体认识。学习机械构造,工作原理、故障现象时死记硬背,似懂非董。学习排故维修时,摸不着头脑,缺乏思路。
在学习专业课时,学生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枯燥乏味,造成厌学心理。进入修理技能学习阶段己遗忘较多,学生只是跟随实习指导教师模仿性地操作训练,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由于理论和实习教学各个阶段认识和教学方法单调不统一,学生学习不连贯,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1.2 傳统的教学模式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开设汽车构造、汽车电器、汽车修理工艺、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检测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分两个学期进行,跨度大。对同一个汽车部件总称(如发动机总成)的“构造、工作原理、修理工艺、故障排除、维修检测”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学生对某一部件构成和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
专业技术理论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有一套人马,自成体系,各负其责,互不干涉,造成了相互脱节。在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阵”和相互推诿的现象。教材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统一,教学不能合理统筹。
1.3 中职学生是生源较散,知识层次不同,学习兴趣不强,对学好的自信心不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目前传统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控制着教学各个环节,完全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的只是“无条件的听众”。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的好奇心和驱动力就被抹杀了。这种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难以调动,再加上学生思想上都较为散慢,对自身的要求也不够严格,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讲课中时常不得不停课整顿课堂纪律,这样以来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情绪就受到很大影响,教学效果就不好。
2.一体化模块式教学
2.1 一体化的概念。
所谓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是指在一体化教学实习场地中,以双师型教师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使每一节课都能根据模块课题,讲授示范,检测调试,维修排故等同步进行,一气呵成,知识具有连贯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突出现场示范,增强直观性和实际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模式。
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用理论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两者紧密配合,互相印证,并直观真实的教学法,增强了学生感性认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教学模块的确定及内容的设置。
教学模块以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蓝本,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大纲的指导下,汽车专业课按汽车的总体构造: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设备4大部分,根据系统机构不同,设置系统模块。如发动机中按设两大机构五大系统设置七个模块。按照专业技术的实用性能,总成部件,汽车新技术,参照国家技能鉴定规范要求再设置子模块,如汽车电器的供电系统模块,分设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子模块。
子模块教学内容设置,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一定理论水平,具有操作技能,有创新思维,符合企业行业要求,能主动适应社会变革的中、高级人才,进行设置。具体是:将汽车构造、机械原理、汽车修理基础知识、汽车修理工艺、汽车维护与故障排除、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拆装调试、汽车新技术、等专业课合并成一门,在各个子模块中体现出来,实现一体化教学。
3.教学方法
3.1 学生方面;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将学生按知识层次和学习主动性进行合理搭配。分成若干个小组,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每组学员定为5至6人,这样教师在实际操作和讲授时,学生能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在教师操作时,学生能亲自动手和教师共同拆卸、装配、调试部件。实现了学生与部件紧密接触,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驱动力,诱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也能观察到学生操作情况,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便于针对性指导,学生各项活动也控制在教师范围之内。克服了传统教学课堂难管理弊端。
3.2 教师方面:教师根据模块内容充分准备好实物、训练工具、检测设备、制作好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料。组织学生进入一体化实训教室,专业课教师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所讲模块内容,将书本上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使用性能等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所讲模块知识建立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和深刻的总体概念。教师再进一步讲授理论知识,利用机械原理引出机件的名称、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此时,教师将演示实物逐步解体,将主要机件重复讲解,各名称作用、构造、工作原理、特性、检修工艺、技术性能、检测调试方法、新技术等,一气呵成。再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解、检验、修理、装复、调整、试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深认识,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可对教学模块知识,提出自己看法和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反复交叉,内容不断更新。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较快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在一起,促进了理解,加深了记忆,使学生对模块知识达到深入透彻的程度,这样学生在思考和动手过程中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将来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4.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优点
4.1 教学中,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目的。
4.2 教学中,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训练有机结合,反复交叉,使学生有较多机会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反复对照,理解,符合人们认知事物规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际事物的反复过程,使学生对部件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达到了同步,充分运用了感受知记忆,理解记忆,运动记忆和促进记忆的方法,克服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提高了学习效率。
4.3 任课教师和学生共在实训平台,在学生动手操作和提出问题时,教师能直观地回答。同时,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程度,有利于切合实际地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指导,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4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操作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行一体化模块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一名教师负责到底,克服了以往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各为阵“相互推诿”的现象,增强了教师责任心,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申家龙.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层次与体系.职业技术教育,2003(9).
[2] 张岂之,谢阳举.西方近代现代大学理念评析.高等教育研究,2003(4).
收稿日期:201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