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我校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尝试、研究、解决的不断循环往复中,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熟、规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崭露头角,倾听之花悄然绽放,语言表达争奇斗艳,思维火花熊熊燃起。
关键词:小组合作;倾听;互帮互助;碰撞思维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我校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尝试、研究、解决的不断循环往复中,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熟、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学校里一些班级由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发生的变化,我们也感受到小组合作带给学生的益处,发自内心地觉得小组合作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有益的。在这几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学生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初步建立,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潜力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处处都能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与精彩。
一、学生的合作互助崭露头角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正的学习不是孤军作战,而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接受他人的疼爱、帮助,却很少甚至从来没有给他人施以关爱和帮助,更有甚者为了自己得到奖励或加分,处处表现自己而贬低他人。如果长此以往,课堂氛围定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这是违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要想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仅靠老师的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必须发动学生的力量。小组合作的开展,不仅为学生的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无限调动了学生合作互助的力量,而且使这种合作互助意识逐渐普及。例如,我在上《黄山奇石》这一课时,由于多媒体无法使用,在学习四种奇石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四步学习:先朗读相关的自然段,再找出描写奇石样子的句子,然后结合课文插图,表演奇石的动作,最后带着感受到的奇和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巡视时,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小组在学习“仙人指路”这一节时,表演“仙人指路”这块奇石的样子的同学可能因为害羞,表演时有点拘谨,低着头,手臂紧靠身体,只有手掌略微向前上方伸出一點,动作不大方,也不美观。旁边的一位女生赶紧起身示范,指导他人应该站直,手臂应该向前上方伸直,头略微抬起,眼睛看着手指的方向,一边指导一边纠正他的姿势,直到这位女生认为他的动作标准了才结束。在全班汇报交流时,我特意请这个小组展示,这位表演动作的同学没有让大家失望,动作做得标准到位、落落大方,赢得了同学的赞扬。
二、学生的倾听之花悄然绽放
佐藤学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的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因为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了,课堂的言语表现力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可见,在教室里,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但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非常短,无意注意常常会牵引学生的思绪四处游荡,特别是自律性弱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老师。自从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更是发现如果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不会倾听的话,合作就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而且还会让精彩的发言悄悄地从耳边吹过,让存在问题的发言滞留原地没有任何的改变,而课堂的气氛往往是老师最不愿意遇到的冷场。那么如何借用小组合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呢?我结合小组合作评价,制定了加分制度:能够恰当地评价其他小组的朗读或者纠正他们的错误,加1分;能够将问题补充得更完整具体加2分;能够提出有价值的不同的看法并说出理由加3—5分。同时赋予小组长一个加分的权利,在小组内组员交流时,给认真倾听的组员加1分,反之给特别不认真倾听的组员扣1分;全班进行小组交流时也同样给小组进行加分或扣分。在分数效应的推动下,渐渐地,学生的倾听习惯有所改变,随之带来的就是他们恰当、正确甚至是精彩的点评、补充和争论。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争奇斗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所以语文课堂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的“说”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以来,老师闻“说”色变,特别是口语交际课,每每遇到就愁容满面,叫苦连天。究其原因,课堂中会说、愿说的学生少之又少,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是哑巴听“戏”,鸦雀无声;或者是永远都是两三个学生在举手发言,仿佛在老师眼里其他学生都是隐形的空气。课堂大多数时间就像李清照的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偶有一阵微风吹过,落下几片枯黄的树叶。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自由交流探讨的机会多了,每个学生个人发言的次数增多了,特别是胆小害羞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内交流,面对的人少了,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了。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了表达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愿意说上几句,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交流沟通以后,学生之间的观点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形成了更为准确、精彩的表达。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没有任何的参与或提醒,而团结友爱组的组员却准确地找到四句话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除了第4位组员表达不够准确以外,其他3位组员都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心理感受,可见他们不仅读懂了句子表面的意思,更是体会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远远比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更有成效。
四、学生的智慧火花熊熊燃起
课堂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师生互动,有生本互动,也有生生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不同看法、理解甚至是争论,都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小组合作就是给更多的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看法、听取他人想法的机会,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争论中挖掘自己的潜能,碰撞思维,擦出智慧的火花。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了学生互助的意识,养成了了学生合作的习惯,锻炼了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渐渐被挖掘,从而在课堂中绽放一朵朵充满惊喜的精彩之花。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小组合作;倾听;互帮互助;碰撞思维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我校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尝试、研究、解决的不断循环往复中,小组合作学习渐渐成熟、规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学校里一些班级由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而发生的变化,我们也感受到小组合作带给学生的益处,发自内心地觉得小组合作对课堂教学是有利的,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有益的。在这几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中,学生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初步建立,各项能力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潜力生的潜力得以挖掘,处处都能感受到学生的成长与精彩。
一、学生的合作互助崭露头角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正的学习不是孤军作战,而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但是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接受他人的疼爱、帮助,却很少甚至从来没有给他人施以关爱和帮助,更有甚者为了自己得到奖励或加分,处处表现自己而贬低他人。如果长此以往,课堂氛围定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这是违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要想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仅靠老师的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必须发动学生的力量。小组合作的开展,不仅为学生的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更是无限调动了学生合作互助的力量,而且使这种合作互助意识逐渐普及。例如,我在上《黄山奇石》这一课时,由于多媒体无法使用,在学习四种奇石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四步学习:先朗读相关的自然段,再找出描写奇石样子的句子,然后结合课文插图,表演奇石的动作,最后带着感受到的奇和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巡视时,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小组在学习“仙人指路”这一节时,表演“仙人指路”这块奇石的样子的同学可能因为害羞,表演时有点拘谨,低着头,手臂紧靠身体,只有手掌略微向前上方伸出一點,动作不大方,也不美观。旁边的一位女生赶紧起身示范,指导他人应该站直,手臂应该向前上方伸直,头略微抬起,眼睛看着手指的方向,一边指导一边纠正他的姿势,直到这位女生认为他的动作标准了才结束。在全班汇报交流时,我特意请这个小组展示,这位表演动作的同学没有让大家失望,动作做得标准到位、落落大方,赢得了同学的赞扬。
二、学生的倾听之花悄然绽放
佐藤学说: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离的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因为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了,课堂的言语表现力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可见,在教室里,倾听远比发言更重要。但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是非常短,无意注意常常会牵引学生的思绪四处游荡,特别是自律性弱的学生更是如此,所以如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老师。自从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更是发现如果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不会倾听的话,合作就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而且还会让精彩的发言悄悄地从耳边吹过,让存在问题的发言滞留原地没有任何的改变,而课堂的气氛往往是老师最不愿意遇到的冷场。那么如何借用小组合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呢?我结合小组合作评价,制定了加分制度:能够恰当地评价其他小组的朗读或者纠正他们的错误,加1分;能够将问题补充得更完整具体加2分;能够提出有价值的不同的看法并说出理由加3—5分。同时赋予小组长一个加分的权利,在小组内组员交流时,给认真倾听的组员加1分,反之给特别不认真倾听的组员扣1分;全班进行小组交流时也同样给小组进行加分或扣分。在分数效应的推动下,渐渐地,学生的倾听习惯有所改变,随之带来的就是他们恰当、正确甚至是精彩的点评、补充和争论。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争奇斗艳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所以语文课堂应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的“说”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一直以来,老师闻“说”色变,特别是口语交际课,每每遇到就愁容满面,叫苦连天。究其原因,课堂中会说、愿说的学生少之又少,最常见的场面就是老师唱独角戏,学生是哑巴听“戏”,鸦雀无声;或者是永远都是两三个学生在举手发言,仿佛在老师眼里其他学生都是隐形的空气。课堂大多数时间就像李清照的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偶有一阵微风吹过,落下几片枯黄的树叶。自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倡导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自由交流探讨的机会多了,每个学生个人发言的次数增多了,特别是胆小害羞的学生,由于在小组内交流,面对的人少了,也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了。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了表达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愿意说上几句,更重要的是有了这样的交流沟通以后,学生之间的观点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形成了更为准确、精彩的表达。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没有任何的参与或提醒,而团结友爱组的组员却准确地找到四句话并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除了第4位组员表达不够准确以外,其他3位组员都能准确地抓住人物的心理感受,可见他们不仅读懂了句子表面的意思,更是体会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含义。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远远比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更有成效。
四、学生的智慧火花熊熊燃起
课堂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师生互动,有生本互动,也有生生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不同看法、理解甚至是争论,都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而小组合作就是给更多的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看法、听取他人想法的机会,在互相的交流、讨论、争论中挖掘自己的潜能,碰撞思维,擦出智慧的火花。
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了学生互助的意识,养成了了学生合作的习惯,锻炼了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落实了“面向全体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自信,每一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力都渐渐被挖掘,从而在课堂中绽放一朵朵充满惊喜的精彩之花。
参考文献:
[1][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长春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