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学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寻适合于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独立学院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以及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却引发了许多思考,为了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让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减少盲目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学院必须加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一、正确地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并没有立刻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领域尚是一项全新的工程,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都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逐渐得到高校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合理的安排。对大学生而言,合理有效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向选择”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模式。由于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不能从实际出发,对于职业的选择失之于简单或片面,过度强调自身价值的追求而忽视社会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认为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是关键,学生应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把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人职匹配”。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就是个体的自我探索,做好自我探索的关键环节是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来了解个体的个性特征、气质、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适宜发展的方向和职业选择作出指导。同时,任何一种职业对从业者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职业的基本要求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
(三)挖掘自身潜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能否在将来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客观地识别,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才干和优势,把自己内在潜能挖掘出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实践经验、人脉关系、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凝聚成核心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让每个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去发掘它、培养它,把它塑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可以发掘个人潜能,使其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现实环境评估,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办学的特殊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综合素质较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缺乏自我约束;个性张扬,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就业期望值高,等等。以上这些特点虽不是影响职业规划的主导因素,但仍会对独立学院学生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意识较差。职业规划在中国起步较晚,加之现有的教育体制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难接受到职业规划教育,因此,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认识程度不够,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即使在高校接受了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也只是满足于成绩的获取,并没有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起来,更不用说落实于行动。
2.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课开设的时间相对较晚,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借鉴其他学校模式的较多,校本研究开发得较少,没有形成具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而且在教学时数的分配上不能满足该课程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学习多,实践应用少;在授课的过程中侧重于理论的讲授,实践指导少;从整个教学效果上分析,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多,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很少进行社会实践和市场调研,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和了解。
3.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不健全。目前,独立学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教学单位,简单地挂靠于就业指导部分或者其它部门,并没有设立类似于职业规划指导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来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开设情况很少进行督查,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而且,学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投入有限,没有引进先进的职业测评软件或者学生自我探索的科学平台,仅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这种比较落后和传统的方式严重地影响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制约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对从事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教师要求很高,到目前为至,独立学院具有职业规划师资格的人员很少,从事这一学科教学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学校也对这部分人的培训也不是十分的重视,加之这些人平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这种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
1.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这种变化没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加之,学生在大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这种观念更新,对职业的选择和定位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学生就业分配制,追求职业的稳定、高薪、舒适、留在大城市是很多学生就业的首选,其实在西部和基层都需要大学生,但很多大学生宁可选择暂时性不就业也不选择西部和基层。在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时要求都比较高,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或者进行了职业规划但没有落实,从而影响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效果。
2.就业形势认识不清。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扩大,使毕业生人数猛增,经济增长带来的岗位需求和毕业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失调。同时,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进行引导,但理论上的讲述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冲击,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就业与自己的距离尚远,不屑于重视,毕业虽然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但为时以晚,无从着手。还有,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环境的了解也是造成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的重要因素。当然,学校的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也是教育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主观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从而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能高度地重视并且积极地行动起来。
3.职业规划的意识不强。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引导较少,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以升学为主,这种目标导向决定了学生还是以“高考”为主线而忽略了自我的探索,甚至于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作出选择,进入大学后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没有系统性、全方位地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学生重视程度也不够,最终使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深入地自己探索和剖析,在最后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分析自我,对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劣势和不足认识不清,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也深知大学生就业困难,开设职业生涯课有助于大学生就业,但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和监控没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分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工作,即使有也只停留在事务性的工作上,没有真正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还有,学校不愿花太多的经费用于对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的建设,这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教育活动,应建立起全方位培养、全员性指导的校园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把大学生规划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去,建立起以学生成长与成才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为目标的“立体式”职业规划模式,把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针对不同时期开展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同时,运用先进的职业测评手段为学生自我探索提供时段全程、人员专家化、手段现代化、职能多样化的“多维一体”就业指导模式。
2.开展调研活动,构建适合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合理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等为出发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合理设计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
3.加强交流与学习,运用先进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来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目前,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范课开进了课堂,但都是在探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适合于具有本校特色的模式,独立学院也不例外。为此,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强校际的交流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兄弟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并结合自身特色来构建适合于本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4.运用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探索自我是有效进行规划的前提,决定着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对个体以后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满意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认识自我要以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测评为基础,因此,高校要引入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来了解自己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依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为以后职业的选择创造条件。
5.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要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因此,要加大现在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同时,要通过各种管道来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当然,也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让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员去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学术活动来增强学术视野,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反思。
1.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急需构建本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和模式。
3.认真审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4.加大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督查力度并纳入到高校教学评估的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
[2]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
[3]沈之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
[4]王明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
关键词: 独立学院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以及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却引发了许多思考,为了更好地促进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让学生在职业选择的过程减少盲目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学院必须加大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就业。
一、正确地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并没有立刻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学校教育领域尚是一项全新的工程,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都处于探索阶段。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才逐渐得到高校的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通过对自我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探索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合理的安排。对大学生而言,合理有效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改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体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向选择”成了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模式。由于受传统择业观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不能从实际出发,对于职业的选择失之于简单或片面,过度强调自身价值的追求而忽视社会需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此,我认为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是关键,学生应通过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把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充分认识自我,做到“人职匹配”。
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就是个体的自我探索,做好自我探索的关键环节是运用科学的测评手段来了解个体的个性特征、气质、兴趣、价值观、能力等,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适宜发展的方向和职业选择作出指导。同时,任何一种职业对从业者都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职业的基本要求努力寻求适合自己的职业,尽可能做到“人职匹配”。
(三)挖掘自身潜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大学生能否在将来的竞争过程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客观地识别,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才干和优势,把自己内在潜能挖掘出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实践经验、人脉关系、能力水平等综合素质凝聚成核心竞争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要让每个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去发掘它、培养它,把它塑造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大学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同时,可以发掘个人潜能,使其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现实环境评估,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办学的特殊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综合素质较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较差,缺乏自我约束;个性张扬,自信心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就业期望值高,等等。以上这些特点虽不是影响职业规划的主导因素,但仍会对独立学院学生有效地开展职业规划产生一定程度的制约。
(一)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意识较差。职业规划在中国起步较晚,加之现有的教育体制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很难接受到职业规划教育,因此,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认识程度不够,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即使在高校接受了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学生也只是满足于成绩的获取,并没有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起来,更不用说落实于行动。
2.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特殊性决定了该课程是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课开设的时间相对较晚,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借鉴其他学校模式的较多,校本研究开发得较少,没有形成具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而且在教学时数的分配上不能满足该课程的要求,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学习多,实践应用少;在授课的过程中侧重于理论的讲授,实践指导少;从整个教学效果上分析,学生理论掌握得较多,实际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很少进行社会实践和市场调研,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和了解。
3.职业规划教育体系不健全。目前,独立学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教学单位,简单地挂靠于就业指导部分或者其它部门,并没有设立类似于职业规划指导中心这样的专门机构来研究大学生职业规划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的开设情况很少进行督查,更谈不上针对不同的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而且,学校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投入有限,没有引进先进的职业测评软件或者学生自我探索的科学平台,仅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这种比较落后和传统的方式严重地影响到职业规划教育的效果,制约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
4.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对从事职业规划教育方面的教师要求很高,到目前为至,独立学院具有职业规划师资格的人员很少,从事这一学科教学的人员大多是半路出家,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学校也对这部分人的培训也不是十分的重视,加之这些人平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这种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影响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因。
1.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模式主要以政府为主导,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转变为以市场为主导,这种变化没有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加之,学生在大学之前并没有接受这种观念更新,对职业的选择和定位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学生就业分配制,追求职业的稳定、高薪、舒适、留在大城市是很多学生就业的首选,其实在西部和基层都需要大学生,但很多大学生宁可选择暂时性不就业也不选择西部和基层。在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时要求都比较高,不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或者进行了职业规划但没有落实,从而影响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效果。
2.就业形势认识不清。高校招生数量的逐年扩大,使毕业生人数猛增,经济增长带来的岗位需求和毕业生人数之间的比例失调。同时,金融危机给我国的经济和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虽然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进行引导,但理论上的讲述并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的冲击,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就业与自己的距离尚远,不屑于重视,毕业虽然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但为时以晚,无从着手。还有,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环境的了解也是造成对就业形势盲目乐观的重要因素。当然,学校的课程设置、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也是教育者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主观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从而在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能高度地重视并且积极地行动起来。
3.职业规划的意识不强。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划教育等方面引导较少,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以升学为主,这种目标导向决定了学生还是以“高考”为主线而忽略了自我的探索,甚至于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时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方面作出选择,进入大学后虽然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没有系统性、全方位地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学生重视程度也不够,最终使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精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深入地自己探索和剖析,在最后就业过程中不能正确地分析自我,对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劣势和不足认识不清,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
4.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也深知大学生就业困难,开设职业生涯课有助于大学生就业,但对于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和监控没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没有专门的机构去分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工作,即使有也只停留在事务性的工作上,没有真正开展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和辅导;还有,学校不愿花太多的经费用于对大学生职业测评系统的建设,这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开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一)构建合理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1.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教育活动,应建立起全方位培养、全员性指导的校园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把大学生规划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去,建立起以学生成长与成才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为目标的“立体式”职业规划模式,把大学生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针对不同时期开展相应的职业规划教育。同时,运用先进的职业测评手段为学生自我探索提供时段全程、人员专家化、手段现代化、职能多样化的“多维一体”就业指导模式。
2.开展调研活动,构建适合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系统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合理构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等为出发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合理设计适合独立学院特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
3.加强交流与学习,运用先进的模式和成功的经验来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教育活动。目前,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范课开进了课堂,但都是在探索过程中,还没有形成适合于具有本校特色的模式,独立学院也不例外。为此,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强校际的交流与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和交流借鉴兄弟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并结合自身特色来构建适合于本校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
4.运用科学的职业测评体系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探索自我是有效进行规划的前提,决定着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同时,对个体以后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的满意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认识自我要以科学、客观、标准的系统测评为基础,因此,高校要引入职业测评体系,使大学生通过职业测评来了解自己在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依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目标,为以后职业的选择创造条件。
5.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工作人员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要实现职业规划教育的专业化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因此,要加大现在人员的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同时,要通过各种管道来引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业人才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当然,也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让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人员去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学术活动来增强学术视野,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反思。
1.职业规划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当中,从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2.急需构建本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体系和模式。
3.认真审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作用。
4.加大对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督查力度并纳入到高校教学评估的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姚裕群.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M].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8.
[2]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
[3]沈之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5.
[4]王明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