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培养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也就是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扩大。因此,美术欣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的位置极其重要。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欣赏课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问答式教学
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和理解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类型。其特点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设问、反问、诘问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贴近作品隐含的问题,这种类型有助于学生学会怎样欣赏作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画家笔下的质感》,分析邵增虎的《任弼时》油画作品,让学生先观察,接着提问学生,画面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描绘了哪些内容?说说这些物体的质感?画面色彩的特点?如果改变画面中军衣、草地、树的质感,问学生有何感受?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使学生认真细致的面对作品,不仅充分调动视觉直感和想象力,而且也能从理性方面把握作者通过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
二、讨论式教学
这是充分显示了教师创意造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其特点强化了欣赏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景,教师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學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1.创设审美情境
对于初步具有美丑好坏判断力的学生来讲,要进入美的欣赏,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其摆脱日常意识状态。
例如:《千姿百态的水》这一课,播放表现不同状态时水的声音及乐曲,此时学生进入某种情景,然后再展示不同状态时水的图片,让学生从声到形的感受,产生审美意境。从而感受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的形态美。因此,学生积极的认同心理活动,由于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
2.共鸣和理解
在审美体验中使学生的审美想象融入作品本身的情感中,例如:欣赏油画《粮食》时,借助多媒体视频观看农民挥动手中镰刀割稻、收稻、挑稻等一系列农忙收获的场景,学生从农民收获的情绪中获得初步审美情境,然后结合苏联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验到作品创作于卫国战争之后,从而体现出苏联集体女庄员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面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对于收获的喜悦以及劳动人民耕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爱惜粮食。
三、自由式教学
这种欣赏教学类型是个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教师可让学生一开始就自主欣赏绘画作品,而且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对作品从美术语言角度、从历史背景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观赏、分析和讨论。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见解或不同评价。当学生在这方面倾向性不断增强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审美趣味和价值方面有自己较稳定的“标准”,审美意识也逐渐形成。对于学生的见解,教师应尊重、保护,引导、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梵高油画《播种者》时,教师可把它和米勒油画《播种者》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事先让学生分组查出梵高、米勒的生平,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艺术流派、风格。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把研究成果组合起来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比较,并让小组推选学生演示播种者,推选学生分别对梵高《播种者》和米勒《播种者》大胆进行评述,从而了解作品既相同又有区别:作品构图相似,描绘内容相似。米勒以伦勃朗灰暗的风格,用雕塑般单纯而简练形象概括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梵高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品以明亮的黄色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把油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加深对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欣赏教育,对他们将来的艺术观点、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善于结合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从艺术史、艺术批判的角度,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现象有综合、立体的认识,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姬雪梅.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N].新乡日报,2007.
作者简介
李丹,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三宝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欣赏课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以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对美术作品观察、理解、思考、分析,意味着学生们一起讨论、比较、操作、尝试甚至争论,一句话,强调体验,强调学生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学习逐步转向以自己已有知识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问答式教学
这是一种学生在教师诱导下发现并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形象识别和理解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类型。其特点既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探索和思考。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可采用:设问、反问、诘问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贴近作品隐含的问题,这种类型有助于学生学会怎样欣赏作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画家笔下的质感》,分析邵增虎的《任弼时》油画作品,让学生先观察,接着提问学生,画面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描绘了哪些内容?说说这些物体的质感?画面色彩的特点?如果改变画面中军衣、草地、树的质感,问学生有何感受?通过这样的欣赏教学,使学生认真细致的面对作品,不仅充分调动视觉直感和想象力,而且也能从理性方面把握作者通过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
二、讨论式教学
这是充分显示了教师创意造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欣赏教学。其特点强化了欣赏教学的赏悦性,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需要和欣赏对象的性质,采用多媒体教学,语言描绘,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审美情景,教师可以出一些背景材料,學生畅谈感受和领悟,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欣赏对象的深层意蕴。
1.创设审美情境
对于初步具有美丑好坏判断力的学生来讲,要进入美的欣赏,首先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使其摆脱日常意识状态。
例如:《千姿百态的水》这一课,播放表现不同状态时水的声音及乐曲,此时学生进入某种情景,然后再展示不同状态时水的图片,让学生从声到形的感受,产生审美意境。从而感受水在自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的形态美。因此,学生积极的认同心理活动,由于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
2.共鸣和理解
在审美体验中使学生的审美想象融入作品本身的情感中,例如:欣赏油画《粮食》时,借助多媒体视频观看农民挥动手中镰刀割稻、收稻、挑稻等一系列农忙收获的场景,学生从农民收获的情绪中获得初步审美情境,然后结合苏联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体验到作品创作于卫国战争之后,从而体现出苏联集体女庄员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面貌,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对于收获的喜悦以及劳动人民耕作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爱惜粮食。
三、自由式教学
这种欣赏教学类型是个更高的要求,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扩大,教师可让学生一开始就自主欣赏绘画作品,而且允许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对作品从美术语言角度、从历史背景角度、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角度进行观赏、分析和讨论。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产生不同见解或不同评价。当学生在这方面倾向性不断增强的时候,就说明他们在审美趣味和价值方面有自己较稳定的“标准”,审美意识也逐渐形成。对于学生的见解,教师应尊重、保护,引导、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结论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欣赏梵高油画《播种者》时,教师可把它和米勒油画《播种者》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可事先让学生分组查出梵高、米勒的生平,作者的代表作,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艺术流派、风格。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把研究成果组合起来进行自由讨论、交流、比较,并让小组推选学生演示播种者,推选学生分别对梵高《播种者》和米勒《播种者》大胆进行评述,从而了解作品既相同又有区别:作品构图相似,描绘内容相似。米勒以伦勃朗灰暗的风格,用雕塑般单纯而简练形象概括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梵高作品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作品以明亮的黄色基调和灿烂的色彩表达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把油画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交流和碰撞,加深对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中学时代所接受的欣赏教育,对他们将来的艺术观点、艺术修养的形成,完美人格的健全有重要影响。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激励学生研究美、探索美,善于结合艺术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从艺术史、艺术批判的角度,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和各种手段使学生对艺术家、艺术品、艺术现象有综合、立体的认识,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姬雪梅.新课标下的美术欣赏课[N].新乡日报,2007.
作者简介
李丹,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三宝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美术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