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是一所民族初级中学,全校有2000多名学生,基本上都是农村户口。生源复杂,学生主要来自城区各村屯,另外有少数来自外乡。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发现长期以来,我校的语文科教学费时、费劲、费心,效果不佳。而且,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其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越低,厌学情绪愈发浓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一、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打基础时期,中学生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但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学习时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其三,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有抵触心理;其四,经常逃学,外出闲逛、玩游戏等。
二.厌学的心理成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有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学习方法不当、成绩跟不上,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2)有不少学生从小形成了不好的个性,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既自负又自卑,无远大抱负。
(3)有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还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他们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2.社会因素
(1)随着对外开放,人们观念的变化,有些低俗文化开始冲击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同时也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影响。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
(2)在现实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是现实,这就致使许多青少年错误地认为读书无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读书无用论”成了厌学症患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3)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成了对学生的一大诱惑与刺激。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性格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3.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
(2)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他们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认为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3)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都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如果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然而,有的家长把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这样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4)不少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对子女的思想、学习等的关心过问甚少。如此家庭,教育学生方面就显得明显欠缺。
4.学校因素
(1)办学理念的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转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这一方面会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2)教学管理的影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如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
(3)教育方式的影响。有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部分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不但造成学生对他反感,还会造成对他讲的课及他所教的学科也不感兴趣。
(4)教学水平的影响。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题海战、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久而久之,厌学情绪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解决的对策
1.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强调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是显得比他人聪明能干。因为如果淡化横向的学生之间的比较,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进行纵向评价,使每个人的参照对象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以自己在学习中有没有进步作为评价的标尺,这样就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从而获得成就感。
2.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归因倾向归因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推理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学生中存在不同的归因倾向,一些学生倾向于把学业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学业失败归因于努力和运气。这类学生容易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观念,认为只要肯努力下工夫就可以学好,而遭到失败只不过是偶然的事情。另一些学生倾向于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能力,认为努力也没用,只好碰运气或靠人帮助。这种归因倾向的学生易形成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这种无能感很容易泛化,往往一门学科的失败就使得这类学生认为自己在所有学科上都是无能的。所以,我们应当尽量使学生把自己的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上来,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班级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应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考试成绩较低的学生尤其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这些学生不要认为自己对学习无能为力。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合作而向上的气氛,这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好处的。在集体生活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愉快。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机会,如郊游、运动会、劳动实践等,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厌学心理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使每个學生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 韦 雄)
一、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打基础时期,中学生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但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瞌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学习时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其三,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有抵触心理;其四,经常逃学,外出闲逛、玩游戏等。
二.厌学的心理成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
(1)有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学习方法不当、成绩跟不上,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2)有不少学生从小形成了不好的个性,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注意稳定性差,缺乏内在学习动力,既自负又自卑,无远大抱负。
(3)有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但无论怎么奋斗,仍然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做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还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他们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
2.社会因素
(1)随着对外开放,人们观念的变化,有些低俗文化开始冲击我们的思想和灵魂,同时也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影响。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
(2)在现实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劳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也是现实,这就致使许多青少年错误地认为读书无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读书无用论”成了厌学症患者调节心理平衡的精神支柱。
(3)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成了对学生的一大诱惑与刺激。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性格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3.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造成子女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
(2)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他们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认为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3)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主要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对学习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都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如果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然而,有的家长把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这样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正所谓身教重于言传。
(4)不少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时难得与子女团聚,对子女的思想、学习等的关心过问甚少。如此家庭,教育学生方面就显得明显欠缺。
4.学校因素
(1)办学理念的影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重压下,社会与家庭将负担交给学校,学校将压力转给教师,而教师则将负担转嫁给学生。这一方面会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2)教学管理的影响。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如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
(3)教育方式的影响。有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使部分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不但造成学生对他反感,还会造成对他讲的课及他所教的学科也不感兴趣。
(4)教学水平的影响。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教材、教法和学生心理的研究,教学方法呆板、单调,满堂灌、题海战、严厉惩罚等方式,阻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久而久之,厌学情绪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解决的对策
1.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强调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而不是显得比他人聪明能干。因为如果淡化横向的学生之间的比较,给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目标,进行纵向评价,使每个人的参照对象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以自己在学习中有没有进步作为评价的标尺,这样就会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进步和成功,从而获得成就感。
2.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归因倾向归因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推理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学生中存在不同的归因倾向,一些学生倾向于把学业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学业失败归因于努力和运气。这类学生容易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观念,认为只要肯努力下工夫就可以学好,而遭到失败只不过是偶然的事情。另一些学生倾向于把学业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能力,认为努力也没用,只好碰运气或靠人帮助。这种归因倾向的学生易形成自卑心理,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这种无能感很容易泛化,往往一门学科的失败就使得这类学生认为自己在所有学科上都是无能的。所以,我们应当尽量使学生把自己的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上来,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创设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班级学习氛围。作为教师,应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考试成绩较低的学生尤其要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这些学生不要认为自己对学习无能为力。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合作而向上的气氛,这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好处的。在集体生活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愉快。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机会,如郊游、运动会、劳动实践等,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厌学心理的过程中要讲究方法,使每个學生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