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贫困:三农问题的“痛点”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lda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穆治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之痛点。说是国殇,也不为过。中国农民之痛苦和悲惨是局外人难以想见的。一部呕心沥血的《中国农民调查》成了让人伤怀悲秋的“中国书”。人说:第一次现代化以工业经济为引擎;第二次现代化以知识经济为引擎。然而,对广袤的中国农村来说,不少地区现在恐怕还处在前现代化时期或是第一次现代化的初级阶段。
  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难想像,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强势经济一定会打败体力经济这种弱势经济。那么,身处小农经济或者近似小农经济的弱势经济体系中的中国农民,他们的命运到底由谁来主宰?他们如何摆脱不幸?苦思之下,结论是:只有知识的力量和农民自我的觉醒才能拯救中国农民。只有农民自己的强大才能彻底改变其命運。
  鲁迅先生早年说过:人立尔后万事举。“人立”即“立人”,可以理解为独立的人格、完整的权利、强大的自我。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毕竟是内因。三农问题的症结是农民的发展程度偏低,是长期的教育落后和投资匮乏所导致的“深度能力贫困”。根据笔者对2000年“五普”数据的计算,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大概是7.1年(城镇人口为9.4年),也就是初一文化程度,至于所受教育的质量就不好说了。所以,这里有个农村教育贫困的问题。农村人口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其危害至少有:
   易遭受轻视;
  缺乏发展的能力;
  会淡漠权利保护意识;
  难以把握自我发展的机会;
  难以成为有组织的社会群体;
  意味着多了消费力却少了生产力;
  只能对土地资源进行粗放的开发利用;
  避免不了非农化的同时却意味着逆向回归……
  明治维新以降,日本汲取西方文明一切优长,坚定不移地走教育立国之路,日趋强大。极端重视教育是日本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特点。明治之初,日本全国上下尽一切努力来提高就学率,在全国范围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到明治末年(1912年),就学率已过95%。直到今天,在日本乡村旅行的人们仍可看到,小学校的校舍大多是村中最好的建筑物,这表明了日本人对教育的重视。战后,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日本人(包括日本农民)成为实现经济恢复的巨大推力,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随着日本战后的复兴显示出来。日本对教育立国的坚信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昭示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人脑是最重要的资源。投资人口才是一个社会的出路。正如名著《激荡的百年史》的作者吉田茂所说:“日本拥有大量的人口,但只要它是优秀的劳动力,人口多也没有问题。”人力可以补天力之不足。这就是国土面积狭小、天然资源缺乏的日本,人口密度虽高但人口压力却不大的原因。日本优良的社会经济机制最大限度地使人口的压力转变成了人口的推力,其中全民教育投资机制至为重要。在二战废墟上崛起的联邦德国也同样受惠于全民教育的发达。
  比照之下,中国最大的隐忧就是在控制人口的同时却不能很好地投资人口,长此以往,人口必成包袱。增加对农民、农业的“营养”,才能增加农民、农业的“产出”。如何将农民培养成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的新劳动者,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农民最终是要走向市场、面对世界的。目前农民所承受的合法负担中,70%是用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这已成为农民合法负担中比例最大的一部分。从这个层面来看,政府投资教育无疑是对农民的很大减负。保障教育资源的制度性供给是使三农问题走出困境的百年大计。农民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帮助。加强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源开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义务教育的本质是国家有义务使本国的国民完成最基础的教育,为其成长为合格劳动力奠定基础。农民的收入贫困需要通过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改善,对成年农民来说,有一个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对未来的农民来说,有一个基本的义务教育的问题。如果全国上下都能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义务教育,中国就一定有希望。政府投资起一个引领的作用,吸引其他资源加盟。保持连续性,一直坚持下去,坚决贯彻“一个也不能少”的精神,中国定能强盛。
其他文献
伊拉克有自己的特殊情况:一个统治了24年的政权刚刚倒台,一场由美英发动的战争刚刚结束,这个国家的局势与海湾、中东及整个伊斯兰世界息息相关。所有这些使伊拉克人成为一个更为复杂的群体。几位专家谈到这个问题时,分析了目前在这个国家有着特殊意义的三类人———其中有两类还是外国人。选择这三类人来谈论,是因为:其一,8月29日,伊拉克什叶派圣城纳杰夫发生爆炸事件,伊拉克什叶派最高精神领袖哈基姆在爆炸中遇害。伊
期刊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流入    记 者:什么是“热钱”?目前流入中国的“热钱”有多少?我们如何得知有“热钱”流入中国?  黄金老:“热钱”(hot money)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国际游资。目前,流入中国的“热钱”大约有200亿美元。根据1995年~2001年中国的国际收支统计,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平均为负150亿美元左右,而2002年则为正77亿美元,由此估计流入中国的“热钱”应不低于20
期刊
伊拉克战争遗留的问题不但远远没有解决,反而还在不断发展。本届联合国大会上布什发言的内容和调子以及许多国家对美国的批评十分耐人寻味。回过头去审视五个月前那场战争,许多疑问还没有得到解决。在和平手段尚未用尽的情况下,在联合国拒绝授权的情况下,在美国内外反战呼声不断的情况下,美国为什么执意发动战争?个中缘由是多种多样的,本刊以前的众多文章也都给予了分析介绍。但是,透过那些表面的现象,深入挖一挖布什政府的
期刊
阿以战争中苏军曾与以军直接对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但亲历者的回忆读来仍饶有兴趣。    来自开罗的请求    1967年“六·五”战争后,埃及的形势变得日趋复杂。1970年1月,以色列空军从美国获得了先进的F-4“鬼怪”式歼击轰炸机,埃及的重要设施成了以军轰炸的牺牲品。  1970年1月底,埃及总统纳赛尔紧急出访莫斯科,向勃列日涅夫提出了帮助埃及建立防空“盾牌”的请求。但苏方认为,埃及防空部队要掌握
期刊
1950年11月底,正当联合国军准备发动最后攻势时,数十万中国士兵蜂拥入朝。中国军队的干预使一支美国陆军部队遭受了灭顶之灾,这就是第31团级战斗队,也就是“麦克里安特遣队”(后来又称“费思特遣队”)。  1950年11月底,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上将对将与中国军队接触的报告置之不理,下令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继续向鸭绿江推进。  11月25日夜里,中国军队向第8集团军展开了进攻。很快,第8集团军就开
期刊
2003年,中美经贸领域的争端与摩擦不断。除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问题外,美国又对我出口家具、彩电搞反倾销,对我三类纺织品启动特殊保障条款。虽说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但经贸领域却狼烟四起。  中美经贸领域出现如此之多的争端,引起了人们的一些担忧,也促使大家对中美经贸关系及其在整个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做进一步的思考,展开了“更大视野下的追问”。当然,一些问题目前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了解围绕这些
期刊
2000年以来,关于QFII制度和QDII制度的讨论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敏感话题。从2002年11月我国宣布实施QFII制度至今,有关QFII制度的进展情况一直是众多财经媒体和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加大,关于QDII制度的讨论也日渐增多。何为QFII制度和QDII制度?其实施有何政策意义?QFII制度在中国的实施情况怎样?中国推出QDII制度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给予简要介
期刊
50多年来,“台独”活动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台独”思潮的产生,“台独”势力的发展,与台湾历史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预密切相关,而“台独”走上执政则是李登辉纵容和扶持的必然结果。    “台独”思潮:从滋生到泛滥    美国、日本反华势力支持“臺独”、推行“一中一台”的分裂中国政策是“台独”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台独”思潮出现和“台独”势力产生的始作俑者是美、日等国际反华势力。二次世界大战
期刊
2004年1月19日晚,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艾奥瓦州结束了第一战的争夺。马萨诸塞参议员约翰·克里赢得38%选票,名列第一;此前在民意测验中遥遥领先的迪安仅得到18%的选票,名列第三。   也许就像迪安的前竞选主席格罗斯曼所说的:“赢得竞选的并不是那些最能激动人心的候选人,而是那些失误最少的人。就像是一次谢幕,迪安的告别比一年多前他的出场要热情洋溢得多。他说:“我将不再积极竞选总统职位。不过,我们将利
期刊
台湾有核武器吗?这是一个十分敏感且难回答的问题。按美国人的说法,台湾当局曾一度暗中进行过试制,只是在美方的干预下才没得逞。事情绝没那么简单。    60年代:成立“中山研究院”这个“最敏感、最神秘”的研究机构,奇怪的是这个被称为台湾科技人才库的机构,10年中竟没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台湾当局极度震惊,一方面急不可耐地要求美国对大陆的核设施进行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