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进入六月,老师、同学又开始关注起期终考试了,特别是六年级的毕业考试。那么,作为试卷的命题者,该遵循怎样的思想理念,才能把试卷出好、出活,体现出新意,让学生考出他们应有的水平,考出自信,考出成功感?刘国庆老师的几点思考值得我们深思。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侯方老师的命题思路,也能为我们提供借鉴。而郑春夫和吕生瑛两位老师在语文考试后,对学困生的关注同样提示我们“以人为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语文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才能既为小学毕业生做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又为将要面临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做一个预热和衔接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基础题突出“活”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一个学段,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都非常重视基础题的考查,培本固元、夯实基础始终是命题的基本导向。然而,题型陈旧呆板、缺少变化一直是存在的问题,像“看拼音,写词语”“解词造句”“默写课文”,年年都在大量的毕业试卷中出现。我觉得,这些语文的“童子功”不是不要考,而是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考,要在“活”字上多下工夫。
1. 重点考查有没有掌握,而不是有没有记住
语文学习需要很多的记忆和背诵,但记住和背熟不等于已经掌握。要通过重点考查有没有掌握来增加试题的灵活度。请看下面的几题:
题例① :在下列句子中,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a. 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
b. 这本书太厚了,我没有细读,只是()了一遍。
c. 很多去北京旅游的人,都要到毛主席纪念堂()他老人家的遗容。
题例②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名言或警句。
a. 老师常用岳飞的名句“______,______”教育我要珍惜少年好时光。
b.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所以,爸爸经常用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教育我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
c. 学生证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竟在这里。真是“______,______”。
题例①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即使学生记住了“观察”、“浏览”、“瞻仰”的词义异同,也未必能准确运用,只有根据语境、凭借语感才能答对。题例②考查的是学生的名句积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课内课外确实背诵了很多的名言警句,但如果单纯的默写,或者根据上句,填写下句,一方面显得机械呆板,不够灵活;另一方面,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达不到检测的目的。
2. 从整合角度命题,而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个知识点
知识点是不是都要考呢?如果考的话,又以怎样的方法和形式来体现“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试题。
题例①:用“续”字组成5个词语,写在横线上,再从中选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演出结束了,我们()走出电影院。
b. 我要()努力,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c. 《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我已经()看了三遍,但是还想看。
题例②: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下面各句中的横线上。
气势非()久()盛名 雄伟()观 高朋满( ) 琴( )书画
深思熟( ) 宾客( )门 无所不( ) 温文( ) 雅回味无( )
a. 被称为大自然杰作的黄果树瀑布显得______、______。
b. 哥哥结婚那天,家里好不热闹,真是______、______。
c. 爸爸真是多才多艺,______、______。
d.______的颜回经过______,从容不迫地说出了自己的志向。
e.______的碧螺春茶真让人______。
题例③:集邮是一项有益的活动,方寸之间,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请结合右边这枚邮票中的“长城图案”写一句话,并用上“凝聚”和“奇迹”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例①和题例②的答题要求基本相同,考查的第一个知识点都是组成词语,第二个知识点都是根据语境选择填空。整合了两个知识点之后,试题就显得有厚度,不那么单薄和零碎了。题例③是一个“复合型”的造句练习,先要观察“长城图案”的邮票并引发联想,然后用上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3. 将命题的触角向学生生活延伸,在开放性中体现一个“活”字
加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中应适当渗透一些“与社会生活接轨”“向课外读物延伸”的基础题,打破“以本为本”的“封闭式”命题思路,体现考试的灵活性。我们看下面两题:
题例① :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鸡旦另售午厅家俱
题例② :联系语境,写句子。
我国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再一次警示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例①中的这些错别字,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过去这类试题经常考“人造错别字”(包括“人造病句”),实际运用中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编”出来的,往往使学生产生负迁移。题例②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命题,提示学生要关心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总的来说,这些试题都很灵活,体现出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基本理念。
二、阅读题强调“读”
阅读题是毕业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份试卷的命题质量。然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读文答题”项目,学生不“读文”也能“答题”。像某地语文毕业试卷“读文答题”的前四题是这样的:
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______”。
几乎(jī jǐ) 哽咽(yàn yè)
②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折服() 猜测()
③ 模仿下列词语的结构写两个词语。
大彻大悟 大( )大( ) 大( )大( )
④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吴青老师能够把悲痛化为力量,不正源自她母亲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显然,试题完全游离于“短文”之外,不需要读,就能做了,学生当然也就不读了。笔者以为,学生不读,就失去了阅读题的意义和价值,“读”一定要成阅读题的灵魂。关于阅读题的“读”,应该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 选择什么样的短文让学生“读”
要把好选文关。首先是内容健康,试卷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其次是语言规范,“读文答题”中的“文”多为“时文”,可能多少存在一些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在选用时,可通过“删”、“改”等方法做一些适当的“技术处理”。
2. 怎样用试题去引导学生“读”
“读文答题”的试题编制一定要紧扣选文,要通过这些试题去引导学生“读”,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进行答题。只有如此,才能使语言训练和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来看下面的题例:
购买上帝的男孩
① 一个小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说没有,嫌他在捣乱。
② 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 热烈)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60多岁的慈眉善目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培养 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驾)上摔了下来,至今不省(shěnɡ xǐnɡ)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个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 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医院。
④ 几天之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了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⑤ 帕特鲁普伤好出院了,当他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时,差点吓昏过去。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铺。那个医疗小组就是他重金请来的。
⑥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出国旅游去了。
⑦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那老头写来的一封信。信是6月20日写的,署名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信中说“……我很开心,近况很好……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阅读练习:
(1) 从短文第2自然段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和词语,打上“√”。
(2) 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
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3) 读2、3自然段,回答:
①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男孩流着泪”是因为心情______ ;“老头眼圈湿润了”是因为内心______。
③ 联系下文,想一想:老头为什么说“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写话。
在一次以“感恩和爱心”为主题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邦迪和老头同时获奖,请你为他们各写几句颁奖词或评语,要求语言精练、句式工整,不少于20字。
邦迪:
老头:
这道“读文答题”共4小题,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板块:一是“字词”,二是“理解”,三是“表达”。这是典型的“读文答题”的编题思路或者叫基本模式,其中“理解”和“表达”一般都会明确地指向原文中的某个人物、事件或细节,不会游离于原文之外。“字词”这种基础性的单项训练往往最容易脱离原文,孤立呈现。而上面的(1) (2)两题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只有一个题干,必须回到原文的语句中,联系上下文才能解答。最后一个颁奖词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本身的思想认识,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习作题追求“真”
“习作题”的命题必须在求“真”上深入研究,让学生写出“真”作,考出“真”成绩。我以为,可以“想象作文”为突破口,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1. 结合阅读提供的短文进行习作命题
如读了《购买上帝的男孩》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一定受到了震撼。是啊,爱能挽救生命,爱能创造奇迹!感动之余,你一定会猜想短文最后老头那一封来信的具体内容。下面,就请你根据文中的提示并联系前文内容,把这封信写具体。要求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叙述清楚,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2. 利用真实或者虚拟的情境进行习作命题
“学会生存”是现代人应具有的素质。假如现在你面临下面五种选择(必选其一):①战乱中的伊拉克;②茂密的原始森林;③一个四面环海、荒无人烟的小岛;④浩瀚的海洋;⑤无边无际的沙漠。你会选择在什么环境中生存?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畅想新生活、体验新感觉,然后完成一篇习作。
友情提示:要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把当时的感受写清楚,题目自己写。请注意书写认真、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
上面这些以“想象”为基点的习作命题,能有效地减少“套袭”的现象,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语文考试,考什么,怎么考才能既为小学毕业生做一个阶段性的学习总结,又为将要面临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做一个预热和衔接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 基础题突出“活”
小学阶段是打基础的一个学段,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毕业考试都非常重视基础题的考查,培本固元、夯实基础始终是命题的基本导向。然而,题型陈旧呆板、缺少变化一直是存在的问题,像“看拼音,写词语”“解词造句”“默写课文”,年年都在大量的毕业试卷中出现。我觉得,这些语文的“童子功”不是不要考,而是不能用机械的方法考,要在“活”字上多下工夫。
1. 重点考查有没有掌握,而不是有没有记住
语文学习需要很多的记忆和背诵,但记住和背熟不等于已经掌握。要通过重点考查有没有掌握来增加试题的灵活度。请看下面的几题:
题例① :在下列句子中,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
a. 莫泊桑天天在大门口,全神贯注地()过往的马车,从中获得丰富的写作材料。
b. 这本书太厚了,我没有细读,只是()了一遍。
c. 很多去北京旅游的人,都要到毛主席纪念堂()他老人家的遗容。
题例②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名言或警句。
a. 老师常用岳飞的名句“______,______”教育我要珍惜少年好时光。
b.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所以,爸爸经常用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教育我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
c. 学生证让我找得好苦,差不多把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文具盒一看,没想到竟在这里。真是“______,______”。
题例①考查的是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即使学生记住了“观察”、“浏览”、“瞻仰”的词义异同,也未必能准确运用,只有根据语境、凭借语感才能答对。题例②考查的是学生的名句积累。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课内课外确实背诵了很多的名言警句,但如果单纯的默写,或者根据上句,填写下句,一方面显得机械呆板,不够灵活;另一方面,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达不到检测的目的。
2. 从整合角度命题,而不是孤立地考查某个知识点
知识点是不是都要考呢?如果考的话,又以怎样的方法和形式来体现“活”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试题。
题例①:用“续”字组成5个词语,写在横线上,再从中选合适的词语填在句中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演出结束了,我们()走出电影院。
b. 我要()努力,争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c. 《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我已经()看了三遍,但是还想看。
题例②:先将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下面各句中的横线上。
气势非()久()盛名 雄伟()观 高朋满( ) 琴( )书画
深思熟( ) 宾客( )门 无所不( ) 温文( ) 雅回味无( )
a. 被称为大自然杰作的黄果树瀑布显得______、______。
b. 哥哥结婚那天,家里好不热闹,真是______、______。
c. 爸爸真是多才多艺,______、______。
d.______的颜回经过______,从容不迫地说出了自己的志向。
e.______的碧螺春茶真让人______。
题例③:集邮是一项有益的活动,方寸之间,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请结合右边这枚邮票中的“长城图案”写一句话,并用上“凝聚”和“奇迹”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例①和题例②的答题要求基本相同,考查的第一个知识点都是组成词语,第二个知识点都是根据语境选择填空。整合了两个知识点之后,试题就显得有厚度,不那么单薄和零碎了。题例③是一个“复合型”的造句练习,先要观察“长城图案”的邮票并引发联想,然后用上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3. 将命题的触角向学生生活延伸,在开放性中体现一个“活”字
加强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中应适当渗透一些“与社会生活接轨”“向课外读物延伸”的基础题,打破“以本为本”的“封闭式”命题思路,体现考试的灵活性。我们看下面两题:
题例① :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鸡旦另售午厅家俱
题例② :联系语境,写句子。
我国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再一次警示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例①中的这些错别字,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过去这类试题经常考“人造错别字”(包括“人造病句”),实际运用中根本就不存在,完全是“编”出来的,往往使学生产生负迁移。题例②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命题,提示学生要关心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总的来说,这些试题都很灵活,体现出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基本理念。
二、阅读题强调“读”
阅读题是毕业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了一份试卷的命题质量。然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读文答题”项目,学生不“读文”也能“答题”。像某地语文毕业试卷“读文答题”的前四题是这样的:
① 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在下面画“______”。
几乎(jī jǐ) 哽咽(yàn yè)
②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折服() 猜测()
③ 模仿下列词语的结构写两个词语。
大彻大悟 大( )大( ) 大( )大( )
④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吴青老师能够把悲痛化为力量,不正源自她母亲的精神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显然,试题完全游离于“短文”之外,不需要读,就能做了,学生当然也就不读了。笔者以为,学生不读,就失去了阅读题的意义和价值,“读”一定要成阅读题的灵魂。关于阅读题的“读”,应该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
1. 选择什么样的短文让学生“读”
要把好选文关。首先是内容健康,试卷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一定要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使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获。其次是语言规范,“读文答题”中的“文”多为“时文”,可能多少存在一些语言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在选用时,可通过“删”、“改”等方法做一些适当的“技术处理”。
2. 怎样用试题去引导学生“读”
“读文答题”的试题编制一定要紧扣选文,要通过这些试题去引导学生“读”,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进行答题。只有如此,才能使语言训练和熏陶感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来看下面的题例:
购买上帝的男孩
① 一个小男孩捏着一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说没有,嫌他在捣乱。
② 天快黑时,第29家商店的店主(热情 热烈)地接待了男孩。老板是个60多岁的慈眉善目的老头。他笑眯眯地问男孩:“告诉我,孩子,你买上帝干嘛?”男孩流着泪告诉老头,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是被叔叔帕特鲁普(培养 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驾)上摔了下来,至今不省(shěnɡ xǐnɡ)人事。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个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伤就会好。
③ 老头眼圈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头接过硬币,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拿去吧,孩子,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邦迪喜出望外,将饮料抱在怀里,兴冲冲地回到医院。
④ 几天之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了医院,对帕特鲁普进行会诊。他们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鲁普的伤。
⑤ 帕特鲁普伤好出院了,当他看到医疗费账单那个天文数字时,差点吓昏过去。院方告诉他,有个老头帮他把钱全付了。那老头是个亿万富翁,从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的位置退下来后,隐居在本市,开了家杂货铺。那个医疗小组就是他重金请来的。
⑥ 帕特鲁普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头,可老头已经出国旅游去了。
⑦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那老头写来的一封信。信是6月20日写的,署名是“一个平凡的老人”。信中说“……我很开心,近况很好……你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运了……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阅读练习:
(1) 从短文第2自然段的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汉字和词语,打上“√”。
(2) 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
不仅……而且……虽然……但是……
(3) 读2、3自然段,回答:
① 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男孩流着泪”是因为心情______ ;“老头眼圈湿润了”是因为内心______。
③ 联系下文,想一想:老头为什么说“你叔叔喝了这瓶‘上帝’,就没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按要求写话。
在一次以“感恩和爱心”为主题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中,邦迪和老头同时获奖,请你为他们各写几句颁奖词或评语,要求语言精练、句式工整,不少于20字。
邦迪:
老头:
这道“读文答题”共4小题,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板块:一是“字词”,二是“理解”,三是“表达”。这是典型的“读文答题”的编题思路或者叫基本模式,其中“理解”和“表达”一般都会明确地指向原文中的某个人物、事件或细节,不会游离于原文之外。“字词”这种基础性的单项训练往往最容易脱离原文,孤立呈现。而上面的(1) (2)两题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只有一个题干,必须回到原文的语句中,联系上下文才能解答。最后一个颁奖词的设计,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也考查了学生本身的思想认识,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习作题追求“真”
“习作题”的命题必须在求“真”上深入研究,让学生写出“真”作,考出“真”成绩。我以为,可以“想象作文”为突破口,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命题。
1. 结合阅读提供的短文进行习作命题
如读了《购买上帝的男孩》这篇短文,你的心灵一定受到了震撼。是啊,爱能挽救生命,爱能创造奇迹!感动之余,你一定会猜想短文最后老头那一封来信的具体内容。下面,就请你根据文中的提示并联系前文内容,把这封信写具体。要求格式正确、语句通顺、叙述清楚,有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2. 利用真实或者虚拟的情境进行习作命题
“学会生存”是现代人应具有的素质。假如现在你面临下面五种选择(必选其一):①战乱中的伊拉克;②茂密的原始森林;③一个四面环海、荒无人烟的小岛;④浩瀚的海洋;⑤无边无际的沙漠。你会选择在什么环境中生存?你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畅想新生活、体验新感觉,然后完成一篇习作。
友情提示:要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具体,把当时的感受写清楚,题目自己写。请注意书写认真、卷面整洁、不少于400字。
上面这些以“想象”为基点的习作命题,能有效地减少“套袭”的现象,较为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