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工数量越来越多,出现了携妻离子、告别父母异地务工的社会现象。老人或亲戚不得不担负起抚养孙儿的社会重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主要监护人常年在外,孩子在校的思想品德表现无人过问等,成了各地农村基础教育的盲点,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性教育问题,如失学、辍学、犯罪等。我多年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总结到:要管理好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进行有效的协作,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行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个人修养的高低关系到孩子的行为方式和道德素质。
首先,家长应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多阅读家教的书,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关系胜过教育”、“陪伴胜于说教”、“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要努力与孩子建立好信任关系和情感关系。外出打工确实无法回到孩子身边的父母,平时要加强情感联系,向孩子说明外出打工的理由,真诚表达思念、爱子之情。如平时多通电话,有可能每天一次最好,至少也要一周一次,内容以关心鼓励为主,尽量不批评指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其次,家长应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二、给予留守儿童极大的人文关注
开展“学校——我们共同温暖的家”主题班会活动,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应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要注意缓解学生在校的压力,教师时常深入到学生的中间去问寒问暖,对一些有疾病的同学及时给予关照,对有心事的同学及时予以疏导,稳定他们波动的情绪。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与班上的“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极影响。
三、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约束
留守儿童自己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要理解父母出门在外的艰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独立自主、不怕困难的意志和能力,要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辛勤劳动,不让父母操心。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做生活中的强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我们希望社会、政府、学校及家庭能够迅速的联合在一起,为这场保护祖国的花朵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社会更和谐的一面而奋斗。
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行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个人修养的高低关系到孩子的行为方式和道德素质。
首先,家长应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正确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班主任要多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多阅读家教的书,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感,让他们认识到“关系胜过教育”、“陪伴胜于说教”、“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要努力与孩子建立好信任关系和情感关系。外出打工确实无法回到孩子身边的父母,平时要加强情感联系,向孩子说明外出打工的理由,真诚表达思念、爱子之情。如平时多通电话,有可能每天一次最好,至少也要一周一次,内容以关心鼓励为主,尽量不批评指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其次,家长应尽可能调整好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二、给予留守儿童极大的人文关注
开展“学校——我们共同温暖的家”主题班会活动,开展校内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使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应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睡等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要注意缓解学生在校的压力,教师时常深入到学生的中间去问寒问暖,对一些有疾病的同学及时给予关照,对有心事的同学及时予以疏导,稳定他们波动的情绪。爱是教育的基石,教育应把爱放在中心位置。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与班上的“留守儿童”交朋友,时刻关心、爱护、照顾他们。在安全上,时刻提醒;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心理上,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学习上,耐心辅导;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發展的消极影响。
三、教育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约束
留守儿童自己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要理解父母出门在外的艰辛,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努力培养独立自主、不怕困难的意志和能力,要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辛勤劳动,不让父母操心。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做生活中的强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留守儿童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我们希望社会、政府、学校及家庭能够迅速的联合在一起,为这场保护祖国的花朵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社会更和谐的一面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