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杂草是林业生产的大敌,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繁殖快,与苗木、作物争夺阳光、水分、肥料和空间,又是传播病虫害的媒介。因此,对除草剂分类及其在林生产中实现科学选择的途径问题进行探讨非常必要。
关键词:除草剂;分类;科学选择;应用
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其中的氯酸钠、硼砂、砒酸盐、三氯醋酸对于任何种类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均具有残留影响,所以不能应用于田地中。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多数都有效。世界除草剂发展渐趋平稳,主要发展高效、低毒、广谱、低用量的品种,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次性处理剂逐渐成为主流。
一、除草剂的分类
(一)按除草剂对苗木(或作物)和杂草的作用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能杀伤杂草,而不伤害苗木和作物,如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间除草的2,4-D、2甲4氯和用于稻田的敌稗。
2、非选择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只要接触植物,草苗不分,都可杀死,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等,适用于防火道和道路等的灭草。
(二)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只能杀伤植物与除草剂接触的部位,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如敌稗、除草醚等。
2、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杀死整株植物。如2,4-D、2甲4氯等。
(三)按除草剂的结构和作用分类
1、苯酚类。五氯酚钠是此类除草剂中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可以在播种前,先诱发杂草发芽,然后施用,杀死杂草,待药剂毒性消失后,再播种育苗。
2、二苯醚类。除草醚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除草醚是触杀型除草剂,对人畜毒性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表层形成毒土层,杂草幼芽接触药剂,便被杀死。其药效可在土壤表面维持20~30d,对一年生杂草如稗草、莎草、碱草等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牛毛毡均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植株越小,效果越好。但除草醚要在直接光照下才能发挥药效。
3、苯氧羧酸类。此类除草剂中,用量最多的是2,4-D和2甲4氯。2,4-D是发现最早的一类除草剂,含量在500~1 000mg/kg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致死,含量再高,对单子叶植物也会发生毒害。它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传导性,杂草受害后,叶片、叶柄和茎部弯曲,茎部变脆易断,最后整个植株死亡。2甲4氯的性能与2,4-D类似,对防除稻田杂草比2,4-D安全,可在苗期使用。
4、酰胺类。敌稗就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敌稗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其施入土壤易分解,只能对植物的地上部分喷雾,主要用于防治稻田稗草,对于旱地的狗尾草、马齿苋也有防治效果。敌稗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
5、取代脲类。敌草隆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敌草隆是一种传导型除草剂,对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强烈的灭生性能。
6、均三氮苯类。我国已经生产使用的均三氮苯除草剂主要有西玛津和阿特拉津2种。此类药剂都是高度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随蒸腾液流上升,传遍全株。施药后10~20d,杂草便可受到毒害作用。
7、氨基甲酸酯类。此类除草剂在林业上应用的有灭草灵。灭草灵是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可用于防治多种杂草。
二、除草剂在林生产中的科学选择
除草剂之所以能够用于除草,就是因为它对树木、作物影响很小,而对杂草则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此种特性叫做除草剂的选择性。
(一)形态、结构上的选择
植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单子叶禾木本科植物,其叶的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厚,叶面积小,茎、叶直立,顶端分生组织为叶所保护,因而抗药性强,不容易发生药害。而有的单子叶植物如鸭舌草和一些双子叶植物,角质层与蜡质层都薄,叶面积大,叶片平伸,吸附药剂就多,而且幼芽裸露,故抗药性能差,易受药害。因此,用2,4-D能在单子叶植物地里杀死双子叶杂草。
(二)“时差”的选择
利用某些除草剂分解快的特点,在播种前施药把杂草杀死,药剂分解后,再进行播种或移栽,可以达到消灭杂草而不伤害苗木、作物的目的。如非选择性除草剂百草枯,在播种前处理土壤,可杀死所有杂草,但药剂在土壤中很快即失效,施药后立即播种或移栽,对苗木、作物完全无害。
(三)“位差”的选择
这是利用植物与杂草根系分布的深浅不同而产生的选择性。一般植物和苗木的根在土壤中分布较深,而杂草多在土壤表层发芽,根系根部较浅。将除草剂施于土表,可达到灭草目的。如除草醚,在播种后出苗前做土壤处理,除草醚在土壤表层下形成1~2cm深的药层,杂草在萌发时,幼芽与药层接触,在光照下被杀死,而苗木根系根部较深或播种在毒土层以下,不易接触药剂,因此比较安全。
(四)生理生化上的选择
不同植物对除草剂的生理反应不同。有些植物吸收了某些无毒的除草剂之后,能将之转化为有(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20页)毒的物质而被杀死,如野燕麦吸收新燕灵之后,产生一种有毒的酸,而被杀死。有些植物吸收了某种对植物有毒的除草剂后,能使之迅速分解,从而保护了自己。如水稻体内含有分解敌稗的酰胺水解酶,可将敌稗分解成无毒的物质,使之免受毒害,而稗草中无此酶,因而被杀死。
三、化学除草剂在林业苗圃生产中的应用
除治苗圃杂草,长期以来一直是林业苗圃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杂草生长迅速,不但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还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目前除治杂草的方法是人工拔除、耕作、地膜覆盖等。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化学除草剂。
(一)使用机理
1、根据苗木和杂草的抗药性的不同,可选择能除治杂草而不会对苗木造成伤害的除草剂,而不同苗木对同一除草剂的反应也不同,有些苗木可以应用自身酶系统将除草剂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2、根据苗木和杂草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主要表现根系分布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苗木根系分布较深,杂草根系多分布在土壤表层;其次表现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差异和地上部分分布差异,主要是苗木和杂草地上部分高低差异。可以有选择性地施用除草剂,达到除草保苗的目的。
3、根據苗木和杂草生长时间不同,可适时选择苗前除草剂或苗后除草剂。
(二)使用方法
1、对于准备扦插或移植小苗的苗圃,选用苗前除草剂或土壤消毒剂,如高锰酸钾、扑草净,每667米:用药量50-80毫升,可有效控制苗木在一个生长季节不受杂草的危害。
2、对处于生长期的大苗,可采用广谱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如苗圃中双子叶杂草较多时,可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3.5%果尔乳油按1:1混用,能有效地防除1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对苗木生长无影响。1年生禾本科杂草长至34叶时,每667米2用10%喹禾灵乳油40—50毫升,或5%精禾草克乳油40-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在施药时严格控制用药量,且不要将药液喷在苗木的叶片部分,以防止发生药害。
3、在秋季,对苗木已经出圃的地块,可采用灭生性除草剂和土壤消毒剂进行喷施。如草甘膦、农民乐,并进行深翻,以达到防除杂草和病虫害的双重目的。
(三)注意事项
1、施用除草剂应根据苗木种类、苗木的不同生长时期及除草剂的种类严格用药,以免发生药害。
2、施用除草剂应在晴天无风的情况下进行,温度越高,除草剂药效发挥越快,大风、有雾及叶片上有露珠时不宜施药。
3、土壤湿度小,不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可在施药后灌水,以保证药效。
4、杂草生长前期,抗药力弱,用药量小且效果好,而在杂草生长后期,用药量大且效果差。所以,防除杂草要防小、防早、防了。
关键词:除草剂;分类;科学选择;应用
除草剂(herbicide)是指可使杂草彻底地或选择地发生枯死的药剂。其中的氯酸钠、硼砂、砒酸盐、三氯醋酸对于任何种类的植物都有枯死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均具有残留影响,所以不能应用于田地中。选择性除草剂特别是硝基苯酚、氯苯酚、氨基甲酸的衍生物多数都有效。世界除草剂发展渐趋平稳,主要发展高效、低毒、广谱、低用量的品种,对环境污染小的一次性处理剂逐渐成为主流。
一、除草剂的分类
(一)按除草剂对苗木(或作物)和杂草的作用分类
1、选择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能杀伤杂草,而不伤害苗木和作物,如用于禾本科作物田间除草的2,4-D、2甲4氯和用于稻田的敌稗。
2、非选择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只要接触植物,草苗不分,都可杀死,如五氯酚钠、百草枯、敌草隆等,适用于防火道和道路等的灭草。
(二)按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分类
1、触杀型除草剂。只能杀伤植物与除草剂接触的部位,不能在植物体内传导,如敌稗、除草醚等。
2、传导型除草剂。药剂被植物吸收后,可以在植物体内移动,杀死整株植物。如2,4-D、2甲4氯等。
(三)按除草剂的结构和作用分类
1、苯酚类。五氯酚钠是此类除草剂中常用的一种,它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能传导。可以在播种前,先诱发杂草发芽,然后施用,杀死杂草,待药剂毒性消失后,再播种育苗。
2、二苯醚类。除草醚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除草醚是触杀型除草剂,对人畜毒性低。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容易被土壤吸附,在土壤表层形成毒土层,杂草幼芽接触药剂,便被杀死。其药效可在土壤表面维持20~30d,对一年生杂草如稗草、莎草、碱草等杂草和多年生杂草牛毛毡均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植株越小,效果越好。但除草醚要在直接光照下才能发挥药效。
3、苯氧羧酸类。此类除草剂中,用量最多的是2,4-D和2甲4氯。2,4-D是发现最早的一类除草剂,含量在500~1 000mg/kg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致死,含量再高,对单子叶植物也会发生毒害。它具有高度选择性和传导性,杂草受害后,叶片、叶柄和茎部弯曲,茎部变脆易断,最后整个植株死亡。2甲4氯的性能与2,4-D类似,对防除稻田杂草比2,4-D安全,可在苗期使用。
4、酰胺类。敌稗就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敌稗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剂,其施入土壤易分解,只能对植物的地上部分喷雾,主要用于防治稻田稗草,对于旱地的狗尾草、马齿苋也有防治效果。敌稗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用。
5、取代脲类。敌草隆是此类除草剂的代表。敌草隆是一种传导型除草剂,对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都有较好的杀伤效果,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强烈的灭生性能。
6、均三氮苯类。我国已经生产使用的均三氮苯除草剂主要有西玛津和阿特拉津2种。此类药剂都是高度选择性传导型除草剂,用于土壤处理,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随蒸腾液流上升,传遍全株。施药后10~20d,杂草便可受到毒害作用。
7、氨基甲酸酯类。此类除草剂在林业上应用的有灭草灵。灭草灵是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可用于防治多种杂草。
二、除草剂在林生产中的科学选择
除草剂之所以能够用于除草,就是因为它对树木、作物影响很小,而对杂草则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此种特性叫做除草剂的选择性。
(一)形态、结构上的选择
植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单子叶禾木本科植物,其叶的表面角质层和蜡质层厚,叶面积小,茎、叶直立,顶端分生组织为叶所保护,因而抗药性强,不容易发生药害。而有的单子叶植物如鸭舌草和一些双子叶植物,角质层与蜡质层都薄,叶面积大,叶片平伸,吸附药剂就多,而且幼芽裸露,故抗药性能差,易受药害。因此,用2,4-D能在单子叶植物地里杀死双子叶杂草。
(二)“时差”的选择
利用某些除草剂分解快的特点,在播种前施药把杂草杀死,药剂分解后,再进行播种或移栽,可以达到消灭杂草而不伤害苗木、作物的目的。如非选择性除草剂百草枯,在播种前处理土壤,可杀死所有杂草,但药剂在土壤中很快即失效,施药后立即播种或移栽,对苗木、作物完全无害。
(三)“位差”的选择
这是利用植物与杂草根系分布的深浅不同而产生的选择性。一般植物和苗木的根在土壤中分布较深,而杂草多在土壤表层发芽,根系根部较浅。将除草剂施于土表,可达到灭草目的。如除草醚,在播种后出苗前做土壤处理,除草醚在土壤表层下形成1~2cm深的药层,杂草在萌发时,幼芽与药层接触,在光照下被杀死,而苗木根系根部较深或播种在毒土层以下,不易接触药剂,因此比较安全。
(四)生理生化上的选择
不同植物对除草剂的生理反应不同。有些植物吸收了某些无毒的除草剂之后,能将之转化为有(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20页)毒的物质而被杀死,如野燕麦吸收新燕灵之后,产生一种有毒的酸,而被杀死。有些植物吸收了某种对植物有毒的除草剂后,能使之迅速分解,从而保护了自己。如水稻体内含有分解敌稗的酰胺水解酶,可将敌稗分解成无毒的物质,使之免受毒害,而稗草中无此酶,因而被杀死。
三、化学除草剂在林业苗圃生产中的应用
除治苗圃杂草,长期以来一直是林业苗圃生产中的一个难题。杂草生长迅速,不但与苗木争夺养分和水分,还是许多病虫害的中间寄主。目前除治杂草的方法是人工拔除、耕作、地膜覆盖等。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化学除草剂。
(一)使用机理
1、根据苗木和杂草的抗药性的不同,可选择能除治杂草而不会对苗木造成伤害的除草剂,而不同苗木对同一除草剂的反应也不同,有些苗木可以应用自身酶系统将除草剂中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2、根据苗木和杂草在形态结构上的不同,主要表现根系分布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苗木根系分布较深,杂草根系多分布在土壤表层;其次表现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差异和地上部分分布差异,主要是苗木和杂草地上部分高低差异。可以有选择性地施用除草剂,达到除草保苗的目的。
3、根據苗木和杂草生长时间不同,可适时选择苗前除草剂或苗后除草剂。
(二)使用方法
1、对于准备扦插或移植小苗的苗圃,选用苗前除草剂或土壤消毒剂,如高锰酸钾、扑草净,每667米:用药量50-80毫升,可有效控制苗木在一个生长季节不受杂草的危害。
2、对处于生长期的大苗,可采用广谱除草剂进行定向喷雾,如苗圃中双子叶杂草较多时,可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23.5%果尔乳油按1:1混用,能有效地防除1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对苗木生长无影响。1年生禾本科杂草长至34叶时,每667米2用10%喹禾灵乳油40—50毫升,或5%精禾草克乳油40-5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在施药时严格控制用药量,且不要将药液喷在苗木的叶片部分,以防止发生药害。
3、在秋季,对苗木已经出圃的地块,可采用灭生性除草剂和土壤消毒剂进行喷施。如草甘膦、农民乐,并进行深翻,以达到防除杂草和病虫害的双重目的。
(三)注意事项
1、施用除草剂应根据苗木种类、苗木的不同生长时期及除草剂的种类严格用药,以免发生药害。
2、施用除草剂应在晴天无风的情况下进行,温度越高,除草剂药效发挥越快,大风、有雾及叶片上有露珠时不宜施药。
3、土壤湿度小,不利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可在施药后灌水,以保证药效。
4、杂草生长前期,抗药力弱,用药量小且效果好,而在杂草生长后期,用药量大且效果差。所以,防除杂草要防小、防早、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