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试析《雨的四季》课例

来源 :教育界·综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guang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文章结合具体课例,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展开了分析,为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雨的四季》
  一、案例背景
  为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竞赛,目的在于推动语文教师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帮助教师提高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美化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课件等能力。当然,让课堂充满活力,让课堂呈现不同的风格,塑造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下对课堂进行整体分析,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以期待能有更大进步。
  二、观看网络说课、教课视频,深入分析教材、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等
  (一)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既歌颂自然又借物抒情的散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较为浅显,但雨的四季情态描写得恰到好处,给人以唯美的画面感和动人的抒情感,是较为理想的反映自然神奇的散文。其中优美的语言更给人以清新感,带来深刻体悟,是学生学习鉴赏散文语言的典范课文。
  (二)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强调课堂要归还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角色。在开展各式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建立生本位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散文的主动性。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教授学生赏析散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散文赏析能力。
  (三)学情分析
  写景抒情散文是本单元鉴赏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雨的四季》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但是还未具备完备的独立阅读分析散文的能力,尤其是对散文情感的把握和语言的赏析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和体味语言的优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积累“粗犷、诱惑、静谧、莅临、吝啬”等字词;在熟读课文的基礎上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词汇语句。
  2.能力目标。感悟雨在四季的特点,学习作者景物描写手法与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散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雨在四季不同的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运用自读课文、齐读课文、诵读课文等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景物特征的能力,并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景物描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鉴赏散文与即兴表达的能力;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情感。
  (六)教学方法
  朗读感受法、听读入境法、课件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查阅资料法等。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名家朗诵等网络资源开展课程教学
  (一)教学过程
  1.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态的四季雨景,利用音频材料,以雨声作为配乐,营造美妙的雨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导入语:“同学们,对于雨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你们有没有细细地去倾听雨声、赏赏雨景呢?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无不喜欢雨景,将雨比作诗,看作画,他们大量泼墨,有赞柔美春雨的,有歌猛烈夏雨的,有颂清凉秋雨的,有思凛冽冬雨的。在文人墨客笔下,雨纵然各式各样,但都滋润着万物,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当代诗人刘湛秋也是一位爱雨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其美文《雨的四季》,领悟诗人刘湛秋笔下雨之美,领悟诗人的人生哲理。”
  了解作者: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22种。
  2.播放名家朗诵音频资料,完成初读感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相关字词练习,扫清障碍:粗犷、诱惑、静谧、莅临、吝啬。
  3.再读入境,结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散文结构(齐读)。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问题:全文分为几部分?课文对雨的四季进行重点描写的是哪几段?
  (1)概括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
  (2—5)描绘各个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表现作者对四季雨的喜爱之情。
  (6—7)对四季雨的赞美、喜爱。
  4.结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细读品味雨的特点,合作探究。
  (1)活动一:播放音频材料,引导学生从听觉角度去感受四季雨的特点,完成听雨环节。
  问题:赏析四季雨景,体味其不同特点。
  春雨:清新、润泽、甜美。①树发芽,经春雨洗礼后有着神奇的颜色和神态;②花苞沾上雨滴分外娇媚;③小草像复苏的蚯蚓翻身,发出一种沙沙之声;④空中挂着水雾丝帘,空气变得甜润;⑤春雨驱走冬天。
  夏雨:热烈、粗犷、奔放。①描写夏雨来时的状态和特点,由云而雨,急速而来,把人浇个透,驱走酷热;②描写夏雨走后的现象,大地显得丰茂,暑气廓清,到处奏响夏雨交响曲。
  秋雨:沉静、端庄、深情。①秋雨的背景,是在一个成熟的金黄季节,丰收的季节;②秋雨的形象和特点,静谧、深情、又有些凄冷;③秋雨高邈、悠远,引发人的感悟,净化人的灵魂。   冬雨:自然、平静、纯洁。①冬雨化妆变身为雪花,成为一年中最后的礼物;②写南方的冬雨,变得“吝啬”,稀少,平静,像一种特殊的温暖。
  (2)活动二:结合多媒体课件,赏析文章中优美的句子,细细品雨。
  问题设置: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仿照下面的句式:
  “
其他文献
在我国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要求城市化建设既体现美化功能,又要向多功能效益型发展。湿地景观设计既包括了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同时也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下的城市建设,深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潜能;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作为儿童数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儿童逻辑思维能力、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
从实际操作来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沉入后过度倾斜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由于相关规范、标准对沉桩完成后整个桩体的倾斜度允许值没有明确的规定,既不能对其合格与否做出明确的判
介绍了标准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探讨了其在结构优化设计上的模型与应用方法,并通过两个数值算例验证了遗传算法的高效性。
【摘要】随着国内工学一体化课程的改革与推进,一体化教学如何实施与规范,职业院校如何准备与执行,专业教师需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以及如何开展,成了日益突出的问题。文章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保障  工学一体化课程突出强调“做”与“学”,体现在对学生动手技能的反复训练,对工作岗位任务实施流程的完整学习,对职业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日渐形成的培养。从“学习即工作”的思路出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