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般滋味是离别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天是小弟开学之日,我去送他。他欢快地奔跑,充满对新生活的向往。看着他慢慢转身背对我,不再招手,我的心中竟充满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惆怅:在离别中,又一个轮回要开始了。
  这人间的离别,原不止于一转身的洒脱。
  二零一三年八月,爷爷因病离世。我站在他的屋门口,看着他闭上眼睛,我沒哭;我看着周遭的大人哭天抢地,跪倒一片,姑姑甚至去扒开他的眼皮,一边大哭一边喊:“爸,爸!你别睡,你别骗闺女了,你装的!”我一滴泪没落。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亲人离世,但我总相信轮回。我送别他,不哭,即使心里的泪落得到处都是。当他转世来送别我,我也希望他不要哭。落泪与不落泪,都无法阻止离别时刻的真正到来,而这一别,即是天人永隔。
  二零一六年九月,朋友因家事离开本地。开学的第一天上午,她因为姥姥的病情而迟到。进了教室,我与她同桌,第一次看见她哭。她很恐慌。她说她看着姥姥一步步被推进手术室,泪流尽了也没有用,“手术中”红字大亮,她守了她姥姥手术一夜。她在我面前哭了,我束手无策。放学时,她跟我说了声“小宇,再见”。我当时十分幼稚地以为只是放学回家的再见,结果一别两年,再也不见。她不告诉我她要离开,她怕我哭。见不得朋友离别时的泪,见了就舍不得道别,却又不得不分开。离别之际,一颗心被撕扯成两半。
  二零一八年六月,我奔赴考场,与我的挚友、恩师拥抱,哭着告别。中考后,只在一起吃过一顿饭,至今已三月不见。毕业那日,她站在讲台上,不停地说,说着说着就哭了,却又哭中含笑。同学们也都哽咽出声。我不太敢哭,怕一落了泪就停不住。她最后强行微笑,脸上挂着泪说:“放学了,孩子们。”我们轮流抱她。我抱着她的那一刻才落了泪,我知道,她一次次送走毕业生,她难受,我们心里更挂念。当年,她是学生,也曾如此依依不舍,舍不得离开校园;今天,她是老师,送她的学生离开,她更舍不得。师生的泪洒在一起,见证着成长。
  离别总少不得泪眼,那是不敢说出口的挽留,是不能抛下的不舍,是一遍遍看着追随的背影,是留下一个人渐行渐远的孤寂。离别是离开的人的勉强,是说再见的人的忍耐,是两个人之间最亲密的联系断开的方式。一次次轮回,一次次重演。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送我远走,千山万水。离别是只可遥望的远方,是不可追回的念想。人啊,就这么无奈,总是在离开、重逢,悲伤又无力制止。
  我不想带着别人的悲伤离开这个世界,我希望我看到的这个世界每一眼都是欢乐的。这才对得住自己的一生,也才对得起远方的他们。
  (指导老师:胡爱萍)
其他文献
这座电梯是个哑巴。这早已是个公开的秘密,不论是头发烫得跟手里提的菠菜似的大婶,还是灰头土脸的大金毛,都知道。再说,哪座电梯不是个哑巴?  这座电梯位于长长的走廊深处,天光照不进来,这儿没有昼夜规律的交替,有的只是涎着一长串哈喇子的醉汉大呼小叫后声控灯微弱的闪烁。电梯仿佛一只木桶,随着井绳渐渐放松,轱辘轱辘往下坠,又随着井绳慢慢收紧,轱辘轱辘向上吊,一辈子都在这幽黑深邃的井眼里蜗行摸索。又或者说,它
期刊
Q:作为人大附中高一的学生,你怎么评价自己学校的写作氛围?  A:很多人说写作是孤独的。我倒是喜欢那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这个年纪,伙伴间的写作是彼此之间有一个约定,有一个可视的平台。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写作氛围。  对我而言,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有利于调动我和同学的写作兴趣。我的母校“人大附中”一直以“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为己任,以“崇德、博学、创新、求实”为校训,并不断地为同学们创造最适合的学习
期刊
韩小蕙 光明日报社原领衔编辑。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韩小蕙散文代表作》等三十部作品集。主编出版历年《中国散文精选》等六十四部散文合集。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优秀个人、新闻界最高荣誉韬奋新闻奖等。曾获首届中国女性文学奖,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首届郭沫若、冰心散文奖,以及老舍散文奖、北京文学奖、上海文学奖等。有作品被译往美、韩、
期刊
何之为承当?于我而言,是一个人的自觉、责任与担当;是一个人自我素养道德责任的体现。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承担,则是檢验一个人责任感的唯一标准。  早在春秋战国,圣贤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人要想在奔腾的时代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要先树立自己的形象;一个人要想发达显贵,就必通达于常人。究竟如何树立形象?如何通达?拥有强大的承担和社会责任感抑或是最好的途径。  拥有承担,
期刊
送走了最后一位顾客,不到十点,老孔的河豚馆就打烊了。  关了门,熄了前厅的灯,他照例就着锅中剩下的河豚汁拌饭吃。老孔吃了几口,便停了下来,细细品着河豚那鲜味儿,丝毫不比十年前差,倒更有一份老道娴熟。可想到今天一天也只有两桌客人,老孔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难道大伙的口味变得这么快?  饭后,他照例到街边散步,正巧碰着隔壁老周在院子里吃夜宵。老周先看见他,半开玩笑道:“孔师傅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这老
期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积极进取、敢于拼搏,虽生在农村,不甘于在穷乡僻壤度过一生,仍怀揣梦想,更加勤奋。求学,成长,奋斗,成熟,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人生,他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在平凡的世界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青年人。  孙少平是那个时代青年才俊的先锋。他代表着年轻时的孙少安,代表着年轻时的田福军,更代表着世世代代像他一样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尽管孙少平出生在一个烂包光景的
期刊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香山居士献给绿阴庇护下的西湖长堤的爱的恋歌。这曲心灵的恋歌,从大唐一直传唱至今。每当读到这句诗时,家乡的那条魂牵梦萦的林荫大道,便使我的心湖泛起阵阵涟漪。  小时候住在南方的一个市委大院中,出门后要走将近五百米路程才能到达外面的大街。可能是为了给这座平凡的小城增加些许浪漫气息,这条大路两旁都被种上了法国梧桐。白色中带着苍黄的粗壮的树干,擎着伸展向上的繁茂的枝干,
期刊
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环境时,心里未免会有些许紧张。与之相对的,则是一种即将重温旧地的喜悦。在这份情中,少不了的便是暖暖的温馨回忆。伴着这份情,思绪也缓缓飘向远方。  宝岛之恋,我始终怀揣在心……  印象中的台湾,是美的化身。  记得前年去台湾的时候,所见所闻对我来说都是新奇的,仿佛触及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到了台湾,才发现她并非我想象的“西方化”,可以说,台湾保留了中华民族最淳朴的风土人
期刊
01  祖母的观音像,记忆中,我是见过几次的。  不太大的白瓷观音像,被供奉在一个小小的神龛中,拿一披红绸盖着,摆放在偏房东屋,一旁设香,仅此而已。去东屋,要经过一排架起在长杆上的汤菜,汤菜绿绿的,顺杆爬很高,用来摊鸡蛋饼子,最为好吃,结紫色的种子,一挤有浓浓的紫汁,可以用来染指甲。  穿过这排汤菜就是东屋,这里是我小时候常待的地方。东屋不住人,只放棉被和杂物,夏天还会堆放着一筐一筐的黑皮西瓜,墙
期刊
秋風飒飒,吹黄了树叶,吹落了果实。仿佛应和着他的心情,天空开始飘雨,他慢慢地意识到:父亲真的过世了。  “儿子,什么时候回来啊?我给你们种了好多蔬菜,都没有打过药水,既新鲜又健康,你们住在城里有钱也买不到……”  多少次了,父亲每月总是催着他回乡里拿些他自己种的粮食。城里又不是没有,他想。  有一次父亲兴致勃勃地寄了一袋头藤玉米到他单位,迎着同事们惊诧的目光,他涨红着脸把玉米拖走了。  “以后别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