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学期我任教小学一年级数学,发现一年级数学教学比较有难度,小朋友们都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孩子们还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概括性与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学习连贯性、系统性也很强.教学得当,对于发展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在教学中转变的“坡度”太大,很容易适得其反,对小朋友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我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实践,初步认识到一些特点。
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多6、7岁,活泼开朗,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对具体形象感兴趣。绝大多数小朋友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数字图片、实物;一拿到可以摆弄的数学学具,或一听到语言生动的描述,思维容易兴奋活跃。
第二,一年级新生的思维,既容易兴奋,也易发散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只能保持几分钟,缺乏持久性。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周围一有响动,就会转移注意力。
第三,思维简单直接。他们开始学习数学,能直接根据图片、实物、学具和教师提的简单问题等,进行直觉思维。如果条件稍微隐蔽一些或转一下弯,不能一步完成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性思维,多数孩子则非常困难。
那么,该如何引导好孩子们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过渡,并迅速的适应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呢?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和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了,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1.在课堂中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求趣心,寓教于乐。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与合”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1)猜数游戏:老师一共有5颗糖,分别放在两只手里,左手放3颗,猜一猜右手有几颗?猜对的奖励一颗。(2)找朋友:一群小朋友各自拿一个纸片,纸片上有一个数,迅速找到一个朋友,使你们两个的数合起来是某一个数。这样,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
2.多让孩子动手操作
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小朋友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的分合”时,可以提供具体实物,如小棒、圆片等。让小朋友在教师指导下去体验发现数的分合。在学习“立体图形”教学时,让小朋友自己用橡皮泥做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点,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学习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操作材料,就不会感觉数学活动枯燥,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浓了。
3.通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践,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数学,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学习数学时,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感知数学。如在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时,让孩子们找找自己在教室里坐的位置,在谁的前、后、左、右,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摸摸自己的左耳朵、伸伸自己的右手等。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讓家长经常到超市学习购物,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人民币的使用和面值的大小、文明购物的行为和礼仪、物品价格和所带钱币的数量关系等。
在数学活动中,无论是认识数的数学活动,还是简单加减法的数学活动,教师都要注重联系生活,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他们在接触数学时感到轻松、自然,并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适当的表扬奖励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要善于抓住低端孩子的心理特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多给予肯定、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真聪明!”或全班同学给予掌声。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是作业质量好的,或者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老师奖励“小贴”。一段时间表现好的,给予表扬信或小礼物。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思考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些丰富有趣的游戏,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不断表扬激励学生,使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多6、7岁,活泼开朗,思维活跃。他们的思维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对具体形象感兴趣。绝大多数小朋友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数字图片、实物;一拿到可以摆弄的数学学具,或一听到语言生动的描述,思维容易兴奋活跃。
第二,一年级新生的思维,既容易兴奋,也易发散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只能保持几分钟,缺乏持久性。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周围一有响动,就会转移注意力。
第三,思维简单直接。他们开始学习数学,能直接根据图片、实物、学具和教师提的简单问题等,进行直觉思维。如果条件稍微隐蔽一些或转一下弯,不能一步完成的问题,需要进行探索性思维,多数孩子则非常困难。
那么,该如何引导好孩子们从幼儿园到一年级的过渡,并迅速的适应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呢?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和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某一事物感兴趣了,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1.在课堂中设计各种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求趣心,寓教于乐。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分与合”的时候,我们可以设计(1)猜数游戏:老师一共有5颗糖,分别放在两只手里,左手放3颗,猜一猜右手有几颗?猜对的奖励一颗。(2)找朋友:一群小朋友各自拿一个纸片,纸片上有一个数,迅速找到一个朋友,使你们两个的数合起来是某一个数。这样,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增!
2.多让孩子动手操作
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训练,不但可以加深小朋友对知识的理解,帮助他们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的分合”时,可以提供具体实物,如小棒、圆片等。让小朋友在教师指导下去体验发现数的分合。在学习“立体图形”教学时,让小朋友自己用橡皮泥做各种立体图形的模型,通过与材料的充分接触,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和特点,积累相关的具体操作经验,使这些非正式活动的操作经验为学习奠定初步认知的基础。学生在活动中有了操作材料,就不会感觉数学活动枯燥,学习积极性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浓了。
3.通过形式多样的生活实践,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生活中时时处处充满数学,我在引导小朋友们学习数学时,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感知数学。如在学习了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时,让孩子们找找自己在教室里坐的位置,在谁的前、后、左、右,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摸摸自己的左耳朵、伸伸自己的右手等。在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讓家长经常到超市学习购物,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人民币的使用和面值的大小、文明购物的行为和礼仪、物品价格和所带钱币的数量关系等。
在数学活动中,无论是认识数的数学活动,还是简单加减法的数学活动,教师都要注重联系生活,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使他们在接触数学时感到轻松、自然,并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适当的表扬奖励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要善于抓住低端孩子的心理特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如学生在回答问题后,教师多给予肯定、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真聪明!”或全班同学给予掌声。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是作业质量好的,或者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老师奖励“小贴”。一段时间表现好的,给予表扬信或小礼物。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思考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多设计些丰富有趣的游戏,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不断表扬激励学生,使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