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审题草率,望“题”生义
不少同学作文时,把老师反复强调要认真审题的要求置于脑后,对作文题目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对题目一“望”即止,便匆匆忙忙动笔为文,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笔者曾经把2004年重庆市中考话题作文“我的一片天空”,作为练习题目给班上学生写,题目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天空” 即是指社会、学校、家庭给你提供的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的外部环境。但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认真看清题目要求,把本来是比喻义的“天空”当成了真实的天空来写,以致出现了自己趁着美丽的夜色飞上天空,遇上了孙悟空,和孙悟空在天空中展望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谈得高兴被孙悟空一不小心踢到地上,摔成重伤。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二、疏于观察,虚情假意
不少的同学平时对生活没有仔细的观察,缺少生活的常识,在作文中出现不少的常识性的错误。有一位同学记叙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时,说自己的爷爷病了,为了能让爷爷喝上新鲜的鱼汤,他大清早就来到了菜市场排队,终于轮到他买鱼时,只剩下了两条鲫鱼,被在排他前面的那个人买走了,他赶紧追上人家,告诉人家自己爷爷生病的情况,结果那个人很爽快的把鱼给了他,为此他很感动。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发现,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是不可能出现在菜市场排队买鱼这种情况的发生,他所记叙的事情肯定是假的。
三、盲目模仿,生搬硬套
平时看到好的文章,写作时开动脑筋,适当的借鉴或模仿一下,学习人家的长处,未尝不可,古人还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如果不加改造吸收,有所扬弃,照搬照抄,问题就来了。一位同学描写他的父亲的外貌就生搬硬套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里面写孔乙己的外貌:“父亲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真不知道这是哪儿跟哪儿,这位同学的父亲看了有何感想。
四、刻意“创新”,弄巧成拙
作文时积极思考探索,有自己的主见,有独特感受,有新的创意,从内容到形式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很多同学写作时孜孜以求的,确实也是作文水平高的表现。但是如果脱离自己写作实际,一味求“新”,也只能是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笔者参加中考阅卷,看到一位学生的作文,他努力尝试着用文言文写,写了本·拉登和小布什飞越时空,来到他的家里和他讨论生命的意义,最后两人在他的调解下握手言欢。整篇作文文言不象文言,白话又不象白话,叫人半懂不懂的。他的这种想象还真让阅卷的老师不敢想象,他在紧张的考场上竟会有如此大胆的想象作文。
五、修辞不当,非驴非马
作文中如果能得体而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等修辞手法,会使习作形象生动,意蕴深刻,令人过目难忘。但是如果运用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生出笑话。一位同学写他中午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香味,他立刻就“垂涎三千丈”。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犯了错误后“我涨红了脸,像胡屠夫手里拎着的猪肝”。再看一位同学写他老师的白发用的排比句“我望着老师的白发,想到了我爷爷的白发;我望着老师的白发,还想到了我外公的白发;我望着老师的白发,更想到了李白的白发……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六、别字病句,令人费解
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语言去表达。满纸错别字病句的作文,读来如读“天书”,让人费劲劳神去半读半猜,即使所写的内容再好,也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来看一位同学写他的老师如何带病坚持工作:春天的一个下午,天气晴朗,毛毛雨下个不停,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自习,这时,苗老师推门进来了,大家大吃一斤,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同学齐声喊道:“欢迎苗老师凯旋胜利归来!”。我正在用笔写字,抬头望见苗老师胃子还发言得很厉害,确不顾自己冒着大雨来教室,帮我们解决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吨时感动得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七、堆砌词藻,无病呻吟
一些同学喜欢用华丽的词藻来表情达意,认为这样做会更好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起读者的共鸣。然而如果不考虑所写习作的实际,不考虑自己习作时遣词造句的一贯风格,胡乱的堆砌华丽的词藻,只能是牵强附会,事与愿违,“为赋新辞强作愁”,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位同学写他的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结尾是这样抒情议论:看惯了春花秋月,厌倦了明争暗斗,穿过了草木荣枯。我只想对你说:小娟同学,你是巍峨的高山,你是一棵苍劲的青松,面对严寒酷暑,你坚强挺拔。你是辽阔大海上的一只矫健的海燕,迎着暴风雨,展翅翱翔。我真该向你学习啊!
不少同学作文时,把老师反复强调要认真审题的要求置于脑后,对作文题目提出的要求视而不见,对题目一“望”即止,便匆匆忙忙动笔为文,结果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笔者曾经把2004年重庆市中考话题作文“我的一片天空”,作为练习题目给班上学生写,题目要求中明确指出了“天空” 即是指社会、学校、家庭给你提供的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的外部环境。但是总有一些同学不认真看清题目要求,把本来是比喻义的“天空”当成了真实的天空来写,以致出现了自己趁着美丽的夜色飞上天空,遇上了孙悟空,和孙悟空在天空中展望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谈得高兴被孙悟空一不小心踢到地上,摔成重伤。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二、疏于观察,虚情假意
不少的同学平时对生活没有仔细的观察,缺少生活的常识,在作文中出现不少的常识性的错误。有一位同学记叙令自己感动的一件事时,说自己的爷爷病了,为了能让爷爷喝上新鲜的鱼汤,他大清早就来到了菜市场排队,终于轮到他买鱼时,只剩下了两条鲫鱼,被在排他前面的那个人买走了,他赶紧追上人家,告诉人家自己爷爷生病的情况,结果那个人很爽快的把鱼给了他,为此他很感动。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发现,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是不可能出现在菜市场排队买鱼这种情况的发生,他所记叙的事情肯定是假的。
三、盲目模仿,生搬硬套
平时看到好的文章,写作时开动脑筋,适当的借鉴或模仿一下,学习人家的长处,未尝不可,古人还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如果不加改造吸收,有所扬弃,照搬照抄,问题就来了。一位同学描写他的父亲的外貌就生搬硬套了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里面写孔乙己的外貌:“父亲身材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常夹些伤痕……”。真不知道这是哪儿跟哪儿,这位同学的父亲看了有何感想。
四、刻意“创新”,弄巧成拙
作文时积极思考探索,有自己的主见,有独特感受,有新的创意,从内容到形式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很多同学写作时孜孜以求的,确实也是作文水平高的表现。但是如果脱离自己写作实际,一味求“新”,也只能是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笔者参加中考阅卷,看到一位学生的作文,他努力尝试着用文言文写,写了本·拉登和小布什飞越时空,来到他的家里和他讨论生命的意义,最后两人在他的调解下握手言欢。整篇作文文言不象文言,白话又不象白话,叫人半懂不懂的。他的这种想象还真让阅卷的老师不敢想象,他在紧张的考场上竟会有如此大胆的想象作文。
五、修辞不当,非驴非马
作文中如果能得体而巧妙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等修辞手法,会使习作形象生动,意蕴深刻,令人过目难忘。但是如果运用不当,效果会适得其反,生出笑话。一位同学写他中午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香味,他立刻就“垂涎三千丈”。还有一位同学写自己犯了错误后“我涨红了脸,像胡屠夫手里拎着的猪肝”。再看一位同学写他老师的白发用的排比句“我望着老师的白发,想到了我爷爷的白发;我望着老师的白发,还想到了我外公的白发;我望着老师的白发,更想到了李白的白发……他们和我一样,都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六、别字病句,令人费解
好的文章需要有好的语言去表达。满纸错别字病句的作文,读来如读“天书”,让人费劲劳神去半读半猜,即使所写的内容再好,也不可能得到高分的。来看一位同学写他的老师如何带病坚持工作:春天的一个下午,天气晴朗,毛毛雨下个不停,同学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自习,这时,苗老师推门进来了,大家大吃一斤,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同学齐声喊道:“欢迎苗老师凯旋胜利归来!”。我正在用笔写字,抬头望见苗老师胃子还发言得很厉害,确不顾自己冒着大雨来教室,帮我们解决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吨时感动得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七、堆砌词藻,无病呻吟
一些同学喜欢用华丽的词藻来表情达意,认为这样做会更好的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引起读者的共鸣。然而如果不考虑所写习作的实际,不考虑自己习作时遣词造句的一贯风格,胡乱的堆砌华丽的词藻,只能是牵强附会,事与愿违,“为赋新辞强作愁”,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一位同学写他的一个刻苦学习的同学,结尾是这样抒情议论:看惯了春花秋月,厌倦了明争暗斗,穿过了草木荣枯。我只想对你说:小娟同学,你是巍峨的高山,你是一棵苍劲的青松,面对严寒酷暑,你坚强挺拔。你是辽阔大海上的一只矫健的海燕,迎着暴风雨,展翅翱翔。我真该向你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