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形式,生活化教学作为教学方式的一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质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阶段,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数学教学中,能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本着贯彻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原则,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找寻生活化元素,让课堂显得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更为科学合理,但由于生活化教学应用的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误区,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策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生活化处理。小学年龄段的学生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經验,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来认识世界。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生活中的案例和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会更有代入感,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生活化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
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行“填鸭式”教育,学生不仅无法掌握相关知识,甚至可能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也方便教师进行讲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分析生活实例作为数学教学手段,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存在的天然障碍。生活化教学能够利用具体的生活化场景展现出抽象的数学知识,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利用知识的力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举两得。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误区
2.1生活化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已经充分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也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对教师的号召,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形式,设置和学生身心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目标,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慢慢的把学生当成了课堂的“小主人”,一切本着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标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需求。但是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清楚小学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明确,没有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不利于课堂教学稳定进行,就会导致生活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开展,降低课堂效率,也无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容易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仅仅把生活化教学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导致该教学模式不具有针对性,而且很多生活情景的创造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设计,导致一些场景不具有针对性,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老师举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甚远,无法完全理解老师想表达的意思,教师也无法通过案例传授知识,使课堂没有效率。
2.2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2.2.1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教师受到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化元素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而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但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热情,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体现,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与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2.2.2教学方法单一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且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往往无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本来就无法长时间集中,再加上教学手段枯燥,课堂质量会比较低下。
2.2.3问题中缺少生活元素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想法设法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且提问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势必会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但是就目前小学课堂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在课上提问还是课后作业,都缺乏和生活元素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无法将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欲望,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达不到理想标准。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3.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设立生活化场景,也就是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抽象的数学概念,一步一步逐层递进,让生活化教学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利用实际例子解决学生对知识点的困惑,也能把书本上概念中所蕴含的知识点通过生活实例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考虑到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范围,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课本知识,在了解了上一个知识点的前提之下,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在进行倍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报数的游戏来引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让每一个同学都代表一个数字,然后进行报数。在报到2或者2的倍数时,所有学生起立;让报到3或者3的倍数的同学再站起来,在学生报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在报数的游戏结束之后,细心的同学就可以发现,当数字是6、12、18的时候,就会出现同学重复起立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公倍数的概念。有一些同学在报数的过程中站起来了两次,其中最小的数字就是6,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这就是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通过设置特定的生活化情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也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3.2设置生活化场景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依靠自主学习来学习书本上关于数学概念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在课堂上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来源,并且告知学生要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掌握数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教师在设置生活化情景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并且设置的生活场景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而不是教师自己的生活,生活场景的引入一定要贴合学生的生活,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的爸爸带着小明,还有小明的同学,小红和小李去公园玩耍,当时中午很热,每个人都口干舌燥,气喘吁吁,小明的爸爸准备给大家买水来喝,准备给每个人都买一瓶水,但是水的价格都不相同,有一块的、两块的、三块的、五块的,但是小明爸爸身上只带了十块钱,那么请问同学们,一共有多少种买水的方案呢,如果用十块钱全部都买一种水,可以买几瓶呢?还差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设置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去计算老师提出的问题,利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3强化数学问题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充分理解数学问题,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能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通过引入合适的生活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最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好动,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答问题。
比如说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李同学一天的生活”的视频动画,该视频中可以包含“小李起床、洗漱、吃早饭、上学、下课、回家、睡觉等时间安排”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问题设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比如:“(1)小李同学几点吃早饭?几点下课?……(2)小李同学洗漱用了多长时间?”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计时工具,把计时工具列出来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要设置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化场景和学生熟悉的事物,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活跃课堂氛围
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特别是在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课堂导入就像是演奏的前奏,对整节课的开始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情景,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数学场景入手,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生活化教学,设置生活化的场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记忆。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概念进行讲解,想必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设立生活场景,比如说准备四个棒棒糖,分发给随机抽取的两名学生,首先给张同学一个棒棒糖,给刘同学三个棒棒糖,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种分配棒棒糖的方式合理吗?”学生回答不合理,因为刘同学比张同学多了两个棒棒糖,这是不公平的。随后,教师从刘同学手上拿出一个棒棒糖分给张同学,此时再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种分配方式合理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平均数”这个概念,通过对棒棒糖的分发,让学生明白了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需要分配的人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需要将数学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要本着“生活元素就是最好教学资源”的原则,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學生发展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对生活和知识点都能够有更多感悟,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成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教育革新,2020(05):44.
[2]王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20(13):69-70.
[3]余学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观察,2020,9(15):104-105.
[4]施琼英.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N].巴中日报,2020-04-01(004).
[5]胡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69-70.
[6]戴春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105-106.
[7]王爽.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和对策[J].才智,2018(26):12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本着贯彻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原则,越来越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找寻生活化元素,让课堂显得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更为科学合理,但由于生活化教学应用的时间较短,还存在很多误区,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的策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设定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生活化处理。小学年龄段的学生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能力和生活經验,主要是通过感性认知来认识世界。因此,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将生活中的案例和课本上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学生会更有代入感,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生活化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
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实行“填鸭式”教育,学生不仅无法掌握相关知识,甚至可能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在数学课堂中引入了生活化教学模式,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也方便教师进行讲解,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分析生活实例作为数学教学手段,能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存在的天然障碍。生活化教学能够利用具体的生活化场景展现出抽象的数学知识,辅助学生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利用知识的力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一举两得。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误区
2.1生活化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就目前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教师已经充分了解了新课改的理念,也正在积极响应国家对教师的号召,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形式,设置和学生身心发展紧密联系的教学目标,极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慢慢的把学生当成了课堂的“小主人”,一切本着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标准,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需求。但是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清楚小学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不明确,没有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此以往,不利于课堂教学稳定进行,就会导致生活化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开展,降低课堂效率,也无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容易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仅仅把生活化教学停留在表面,没有落到实处,导致该教学模式不具有针对性,而且很多生活情景的创造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进行设计,导致一些场景不具有针对性,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老师举的例子和自己的生活相差甚远,无法完全理解老师想表达的意思,教师也无法通过案例传授知识,使课堂没有效率。
2.2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
2.2.1教学观念落后
部分教师受到落后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生活化元素的重视程度不高,为了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而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但这种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但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热情,是一种本末倒置的体现,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也与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初衷相违背。
2.2.2教学方法单一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且教师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往往无法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本来就无法长时间集中,再加上教学手段枯燥,课堂质量会比较低下。
2.2.3问题中缺少生活元素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想法设法的对学生进行提问,且提问内容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势必会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但是就目前小学课堂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在课上提问还是课后作业,都缺乏和生活元素有关的内容,让学生无法将知识点和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欲望,导致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达不到理想标准。
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对策
3.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理解,设立生活化场景,也就是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抽象的数学概念,一步一步逐层递进,让生活化教学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利用实际例子解决学生对知识点的困惑,也能把书本上概念中所蕴含的知识点通过生活实例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小学数学教师也应该考虑到生活化教学的应用范围,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课本知识,在了解了上一个知识点的前提之下,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在进行倍数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报数的游戏来引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让每一个同学都代表一个数字,然后进行报数。在报到2或者2的倍数时,所有学生起立;让报到3或者3的倍数的同学再站起来,在学生报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在报数的游戏结束之后,细心的同学就可以发现,当数字是6、12、18的时候,就会出现同学重复起立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公倍数的概念。有一些同学在报数的过程中站起来了两次,其中最小的数字就是6,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到2和3的最小公倍数是6。这就是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通过设置特定的生活化情景,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也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3.2设置生活化场景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依靠自主学习来学习书本上关于数学概念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设置生活化的场景,在课堂上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来源,并且告知学生要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生活经验的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掌握数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教师在设置生活化情景的时候,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并且设置的生活场景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主,而不是教师自己的生活,生活场景的引入一定要贴合学生的生活,才能够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明的爸爸带着小明,还有小明的同学,小红和小李去公园玩耍,当时中午很热,每个人都口干舌燥,气喘吁吁,小明的爸爸准备给大家买水来喝,准备给每个人都买一瓶水,但是水的价格都不相同,有一块的、两块的、三块的、五块的,但是小明爸爸身上只带了十块钱,那么请问同学们,一共有多少种买水的方案呢,如果用十块钱全部都买一种水,可以买几瓶呢?还差多少钱或者还剩多少钱?”在这种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情况下,设置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去计算老师提出的问题,利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3强化数学问题的理解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充分理解数学问题,通过生活化教学的形式,能强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来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简单,把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加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通过引入合适的生活场景,可以帮助学生最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好动,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的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解答问题。
比如说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李同学一天的生活”的视频动画,该视频中可以包含“小李起床、洗漱、吃早饭、上学、下课、回家、睡觉等时间安排”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问题设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比如:“(1)小李同学几点吃早饭?几点下课?……(2)小李同学洗漱用了多长时间?”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计时工具,把计时工具列出来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要设置和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化场景和学生熟悉的事物,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活跃课堂氛围
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特别是在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课堂导入就像是演奏的前奏,对整节课的开始有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情景,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数学场景入手,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利用生活化教学,设置生活化的场景,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书本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和记忆。比如说在讲解“平均数”这个概念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书本上的概念进行讲解,想必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设立生活场景,比如说准备四个棒棒糖,分发给随机抽取的两名学生,首先给张同学一个棒棒糖,给刘同学三个棒棒糖,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这种分配棒棒糖的方式合理吗?”学生回答不合理,因为刘同学比张同学多了两个棒棒糖,这是不公平的。随后,教师从刘同学手上拿出一个棒棒糖分给张同学,此时再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种分配方式合理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平均数”这个概念,通过对棒棒糖的分发,让学生明白了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需要分配的人数。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需要将数学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要本着“生活元素就是最好教学资源”的原则,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學生发展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对生活和知识点都能够有更多感悟,提升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成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教育革新,2020(05):44.
[2]王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20(13):69-70.
[3]余学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观察,2020,9(15):104-105.
[4]施琼英.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N].巴中日报,2020-04-01(004).
[5]胡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69-70.
[6]戴春艳.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23):105-106.
[7]王爽.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和对策[J].才智,2018(2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