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则要求教师或其他成人不要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关键是要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引导学生从以接受为主转变为主动求知,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形成一种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从而开发和张扬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自我挖掘创造潜能,开发创造潜力,让学生的学习真正自主化。
【关键词】目标明确;方式多样;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明确化,体现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理解、接受能力都有差别,如果教师以同一个教学目标要求各类学生,无疑是“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因此,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主地发展,就要求学习目标的明确化,即实施目标分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选择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使得各类学生在各自起点上均有所发展。目标分层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教材中应掌握“双基”必须达到,要保证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然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提高目标,使其达到更高、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水平,让其充分发挥潜能。
例如:第十册中的“图形的变化”。①低层次目标——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②中层次目标——能画轴对称图形,会自己设计新的轴对称图形。③高层次目标——不仅会画轴对称图形,还会设计各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出来。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定标,量力而行,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有效。在实施目标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目标和要求,使之置于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以达到学习目标明确化、自主化,分层发展的目的,从而满足人人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1)课堂氛围民主化,体现探究的主动性。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让所有的生命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所有的生命火花都时时闪亮,教师必须以丰富的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如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眼光、认真的倾听、鼓励性的评价等言行,实现以情感人,以情醉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现代教学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是两条主线在交流。一是知识,二是情感。”课堂教学是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参与、体验创新的过程。而一个自由、宽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和体验成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探索、共创造。使课堂氛围自主化,自由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全部灵性。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奇数和偶数》的练习课时,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我让学生每人列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然后根据例子的结果来找答案。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找,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商量着,最后兴奋地找到了答案。接着我让学生继续找偶数与偶数的和、差、积是什么数?奇数与偶数的和、差、积是什么数?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自己去探究、去证明,去寻找、去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体验到学习、发现乐趣。
又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有位学生提出:“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这个结论有点问题时,教师就亲切地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该学生又楞住了:“我一时还没想清楚,也许没错。”这时我微笑地说:“我们可不能迷信书本,既然有疑问,那我们就一起挖掘里面的问题,来个寻根问底,好吗?”此时,全体学生都被吸引了,兴趣倍增,共同琢磨起这句话,写出不同的例子,最后终于找到结论的不完整性——如果另一个因数为0,这个结论就无法成立。在浓浓的探讨氛围中,师生成为了朋友,同学、知己,学生的思维暴露无遗自主参与探索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创设交流的平台,让探索方式多样化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地学习,科学高效地探索、进行再发现、进行再创造,才能适应突飞猛进的科技新时代。”因而,教师应开放学生的手脚,不断激励学生以多种方法方式捕捉信息,参与探索,让学生自主选择渠道,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例如在教《几何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时,我让同学们为“学校一块长40米,宽24米”的长方形空地设计一个花坛,花坛面积是空地的一半。学生踊跃参与,拿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方案。通过设计花坛,充分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要用智慧和知识为学校设计出既美观大方又有实用价值的花坛,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在设计、计算中,系统的复习、运用了所学知识,体验了主动参与的快乐,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感情经历。再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创设了故事情境:《卡尔三兄弟》,卡尔三兄弟在森林里同时发现三箱分别标有长度为:0.1米、0.10米、0.100米的金条,海尔兄弟都在想:“我应该把长的金条让给我的好兄弟呀!”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去拿标着0.1米的那箱金条。这时,智慧爷爷出现了,他看到这个场面,就哈哈大笑。师问:智慧爷爷为什么要笑呢?生:“因为这三种金条实际是一样长的。”师:“到底是不是一样呢,你们能验证吗?”这样,教师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多种验证方法:生①量:用米尺进行验证。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1分米;0.100米=100毫米=1分米。生②、涂:用方格纸操作验证。生③、比:用数位顺序表验证。生④、说:从小数的意义上说明。
这样,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去验证,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得出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结论。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2)提供创造的空间,使探究方向创新化。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课堂教学是创新思维开发的主渠道、主阵地。由于创新思维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向性,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性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新的方向,体现方法、策略的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学“测量”活动过程中,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测量一间教室的长有多少米?”学生有了自由的创造空间,便有了意外的收获:生①、可以使用步测,用“步长×步数”。生②、可以使用卷尺测量。生③、可以使用米尺测量后累加。生④、可以并排课桌或椅子,进行估测。生⑤、可以拉绳子测量后,再测绳子的长度。
学生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再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在探讨“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由于在预习时受课本的影响,思维定势为“长方形”。我有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一定是长方形吗?”被我这一问,学生有困惑,并开始重新思索、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思维豁然开朗:①沿高剪开是长方形。②斜着剪开是平行四邊形。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是正方形。④沿两边对称处斜着剪开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思维之潮奔涌,创新之花竞开。我想,只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学生的探究方法将会丰富多采,五花八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掌握探究的方法,还能使学生体验研究过程中经历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得以更充分发挥,也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目标明确;方式多样;自主探究
学习目标明确化,体现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存在个性的差异,理解、接受能力都有差别,如果教师以同一个教学目标要求各类学生,无疑是“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因此,为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主地发展,就要求学习目标的明确化,即实施目标分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选择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使得各类学生在各自起点上均有所发展。目标分层的要求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即教材中应掌握“双基”必须达到,要保证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然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提高目标,使其达到更高、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水平,让其充分发挥潜能。
例如:第十册中的“图形的变化”。①低层次目标——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②中层次目标——能画轴对称图形,会自己设计新的轴对称图形。③高层次目标——不仅会画轴对称图形,还会设计各种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并能剪出来。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定标,量力而行,既学得轻松,又学得有效。在实施目标分层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要结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协调目标和要求,使之置于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以达到学习目标明确化、自主化,分层发展的目的,从而满足人人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1)课堂氛围民主化,体现探究的主动性。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让所有的生命都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所有的生命火花都时时闪亮,教师必须以丰富的情感魅力去感染学生,如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眼光、认真的倾听、鼓励性的评价等言行,实现以情感人,以情醉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现代教学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是两条主线在交流。一是知识,二是情感。”课堂教学是孩子体验成功、体验参与、体验创新的过程。而一个自由、宽松、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和体验成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同探索、共创造。使课堂氛围自主化,自由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全部灵性。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学堂。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奇数和偶数》的练习课时,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还是奇数,我让学生每人列举出5个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然后根据例子的结果来找答案。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找,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商量着,最后兴奋地找到了答案。接着我让学生继续找偶数与偶数的和、差、积是什么数?奇数与偶数的和、差、积是什么数?学生用列举的方法自己去探究、去证明,去寻找、去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还体验到学习、发现乐趣。
又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有位学生提出:“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这个结论有点问题时,教师就亲切地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该学生又楞住了:“我一时还没想清楚,也许没错。”这时我微笑地说:“我们可不能迷信书本,既然有疑问,那我们就一起挖掘里面的问题,来个寻根问底,好吗?”此时,全体学生都被吸引了,兴趣倍增,共同琢磨起这句话,写出不同的例子,最后终于找到结论的不完整性——如果另一个因数为0,这个结论就无法成立。在浓浓的探讨氛围中,师生成为了朋友,同学、知己,学生的思维暴露无遗自主参与探索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创设交流的平台,让探索方式多样化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指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地学习,科学高效地探索、进行再发现、进行再创造,才能适应突飞猛进的科技新时代。”因而,教师应开放学生的手脚,不断激励学生以多种方法方式捕捉信息,参与探索,让学生自主选择渠道,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参与的乐趣,强化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和探究方法的多样性。
例如在教《几何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时,我让同学们为“学校一块长40米,宽24米”的长方形空地设计一个花坛,花坛面积是空地的一半。学生踊跃参与,拿出了许多很有创意的方案。通过设计花坛,充分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要用智慧和知识为学校设计出既美观大方又有实用价值的花坛,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在设计、计算中,系统的复习、运用了所学知识,体验了主动参与的快乐,使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重要的感情经历。再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创设了故事情境:《卡尔三兄弟》,卡尔三兄弟在森林里同时发现三箱分别标有长度为:0.1米、0.10米、0.100米的金条,海尔兄弟都在想:“我应该把长的金条让给我的好兄弟呀!”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去拿标着0.1米的那箱金条。这时,智慧爷爷出现了,他看到这个场面,就哈哈大笑。师问:智慧爷爷为什么要笑呢?生:“因为这三种金条实际是一样长的。”师:“到底是不是一样呢,你们能验证吗?”这样,教师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多种验证方法:生①量:用米尺进行验证。0.1米=1分米;0.10米=10厘米=1分米;0.100米=100毫米=1分米。生②、涂:用方格纸操作验证。生③、比:用数位顺序表验证。生④、说:从小数的意义上说明。
这样,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去验证,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得出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结论。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2)提供创造的空间,使探究方向创新化。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课堂教学是创新思维开发的主渠道、主阵地。由于创新思维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向性,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性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新的方向,体现方法、策略的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在教学“测量”活动过程中,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测量一间教室的长有多少米?”学生有了自由的创造空间,便有了意外的收获:生①、可以使用步测,用“步长×步数”。生②、可以使用卷尺测量。生③、可以使用米尺测量后累加。生④、可以并排课桌或椅子,进行估测。生⑤、可以拉绳子测量后,再测绳子的长度。
学生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则引导学生进行优化,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再如,教学“圆柱的认识”,在探讨“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学生由于在预习时受课本的影响,思维定势为“长方形”。我有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一定是长方形吗?”被我这一问,学生有困惑,并开始重新思索、动手操作和讨论交流,思维豁然开朗:①沿高剪开是长方形。②斜着剪开是平行四邊形。③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剪开是正方形。④沿两边对称处斜着剪开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思维之潮奔涌,创新之花竞开。我想,只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学生的探究方法将会丰富多采,五花八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掌握探究的方法,还能使学生体验研究过程中经历失败的痛苦、成功的快乐,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得以更充分发挥,也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