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操作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不断练习,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但是,每次重复练习和保持兴趣是一对很大的矛盾。更何况学生的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别,比如对基础较好的少数同学感到根本不必要,老师还未讲完操作步骤,学生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不开展重复训练,则会使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操作技能,使得学习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所以在任务设计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任务分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提高,有所长,使他们都能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还学到了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从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亲自体验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打破教材结构就是教师不需要完全按照书本教学内容的次序,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把一些内容,如章、节或知识点重新组合。高中学生一般对信息技术都非常感兴趣,很想学,然而老师上来就重复初中学过的计算机的产生、发展、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上机也只是中英文输入练习,一段时间下来,学生自然会感到计算机学习枯燥无味、晦涩难懂,渐渐地兴趣就会消失了。
采用富于成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容易,也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会使教学取得高效率。下面就这方面做一些论述。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合适的演示时间是演示成功的前提,如果教学内容复杂,学生需要观察并模仿教师的演示才能完成的则先演示后练习;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的,则要求学生看书后,按照书中的讲解直接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操作中的共同错误,再针对错误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确定演示的详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演示内容,演示的速度一定要慢,尽量做详细讲解,演示的次数要增加,并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如果教学内容简单的,少演示或者不演示。演示做到由易到难,下一次的演示在上一次的演示基础上有所深化,做到循序渐进。通过演示、练习、再演示、再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操作方法,培养技能。任务驱动法。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二点:“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中也提到“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任务驱动的特点是指在教学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层教学法。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依据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第四点:“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对已经熟悉教材内容,并且对计算机有一定认识,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兴趣另行安排任务;对不熟悉教材内容,缺乏计算机基本知识,不具备起码的自学基础的同学,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演示,一步一步地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采取比喻教学法,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解文件在磁盘中存放时,可以比喻成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书籍。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比值。课堂教学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宏观的如社会经济、学校氛围、教学条件,微观的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手段的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课题,每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走入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将会日新月异,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收稿日期:2011-04-20
采用富于成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学起来容易,也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会使教学取得高效率。下面就这方面做一些论述。演示法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合适的演示时间是演示成功的前提,如果教学内容复杂,学生需要观察并模仿教师的演示才能完成的则先演示后练习;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的,则要求学生看书后,按照书中的讲解直接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并发现操作中的共同错误,再针对错误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印象。教师应根据教学经验以及课堂的实际情况确定演示的详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重点和难点,教师应精心设计演示内容,演示的速度一定要慢,尽量做详细讲解,演示的次数要增加,并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如果教学内容简单的,少演示或者不演示。演示做到由易到难,下一次的演示在上一次的演示基础上有所深化,做到循序渐进。通过演示、练习、再演示、再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操作方法,培养技能。任务驱动法。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建议第二点:“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中也提到“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它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任务驱动的特点是指在教学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层教学法。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很多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从来没碰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依据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第四点:“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应有所侧重。对已经熟悉教材内容,并且对计算机有一定认识,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的同学,根据他们的兴趣另行安排任务;对不熟悉教材内容,缺乏计算机基本知识,不具备起码的自学基础的同学,要耐心细致的讲解、演示,一步一步地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采取比喻教学法,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比喻手法、形象化的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解文件在磁盘中存放时,可以比喻成生活中如何利用书架分门别类放置书籍。
总之,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与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比值。课堂教学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宏观的如社会经济、学校氛围、教学条件,微观的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手段的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课题,每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都要走入课堂,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将会日新月异,跨入一个新的台阶。
收稿日期:201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