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教学形势和环境的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中,应当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将其融入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音乐教学的课堂实际中,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形成适合本国、本地的音樂教学方法。从小学低段音乐节奏教学应用策略角度进行了简单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节奏作为音乐的骨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核心要素之一。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的训练尤为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一节成功、高效的小学低段音乐课节奏教学,有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更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倾听大自然,在生活中感知节奏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因此听觉对音乐节奏感的感受和掌握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小学低段的节奏教学来说,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能够用耳朵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节奏的声音,教师应对其多加采集并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聆听中加以感知和辨别,掌握其基本规律。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等等,它们节奏的快慢,声音的轻重、变化。
比如,在“快起床”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回忆:小朋友们,你们从起床到学校这段时间里,都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呢?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十分感兴趣,纷纷绞尽脑汁回忆自己从起床到学校的经历,说道:有闹钟的声音、人们上班路上走路的声音、上学路上遇到的汽车的声音、路过公园时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等等,然后通过一段设计好的音频让学生玩“猜一猜”游戏进行声音辨认,这样学生就对各种声音有了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感知其节奏,学生在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环境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得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和掌握事半功倍。
二、善用打击乐器,在实践中强化节奏
打击乐器较为常见,它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形成音乐,清脆、响亮,演奏起来特点鲜明,小学生对其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善用打击乐器进行演示教学和节奏练习,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的同时,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下感受强烈,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节奏感。
比如,在小学低段,对于打击乐器的接触和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从沙锤到铃,再到小鼓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和学校实际进行实际展示和演练,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让他们寻找身边的打击乐器或替代品,学生脑洞大开,有的用矿泉水瓶装入砂石替代沙锤,有的用一串金属小调羹串连起来,模仿铃铛,有的用饼干盒装入石子用来模拟小鼓的声音,各种奇形怪状却有模有样的另类打击乐器诞生了。学生在自己制作打击乐器的过程中快乐体验,节奏感不断增强,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用自制的打击乐器配合出一段看似只能用正规乐器才能演奏的音乐,成功的喜悦使得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更加深刻,更加投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意识,提升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和创造力,打开了一扇奇妙的音乐大门。
三、活用柯尔文手势,在游戏中升华节奏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对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良好影响,柯尔文手势是其中的一部分。将其与我国的音乐教学有机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使其在随时随地的节奏感悟中化枯燥为趣味,寓教于乐。
比如,在学习“理发师”一课时,请一位同学扮演理发的顾客,教师通过事先编排好的肢体表演对理发师的动作进行模拟,洗头、剪头、吹发等动作表演到位,惟妙惟肖,既形象又有趣。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具备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在看到如此好玩动作的时候,都跟着老师不由自主地做了起来。有的同学模仿的不到位,引得其他学生在大笑的同时吸取教训进行自我纠正。在肢体表演中融入柯尔文手势,对节奏的停顿、变化等用手势进行提示,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头、口、手、脚等一起投入,全身心都活动起来,积极主动进入到音乐的感受和节奏的把握状态中,进而促使他们形成内心听觉,让学生脱离钢琴等伴奏,依靠自己的手势也能将歌曲的节奏掌握好。
实践证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式教学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此同时,学生也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音乐课堂感染和熏陶下对节奏进而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只要我们小学音乐教师,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艺术教学的客观规律,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方向,以爱心、恒心进行音乐教学和研究,必将在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熏陶中提升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快乐成长,塑造健康的审美品味,提升其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郑艺.把握音乐的脉搏: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6(3).
[2]管丹丹.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教学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2017(1).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节奏作为音乐的骨架,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前提和核心要素之一。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的训练尤为重要。细节决定成败,一节成功、高效的小学低段音乐课节奏教学,有利于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更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倾听大自然,在生活中感知节奏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因此听觉对音乐节奏感的感受和掌握起着决定性作用。对小学低段的节奏教学来说,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能够用耳朵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有节奏的声音,教师应对其多加采集并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聆听中加以感知和辨别,掌握其基本规律。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等等,它们节奏的快慢,声音的轻重、变化。
比如,在“快起床”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回忆:小朋友们,你们从起床到学校这段时间里,都听到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呢?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十分感兴趣,纷纷绞尽脑汁回忆自己从起床到学校的经历,说道:有闹钟的声音、人们上班路上走路的声音、上学路上遇到的汽车的声音、路过公园时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等等,然后通过一段设计好的音频让学生玩“猜一猜”游戏进行声音辨认,这样学生就对各种声音有了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仿,感知其节奏,学生在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音乐环境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得他们对节奏的认知和掌握事半功倍。
二、善用打击乐器,在实践中强化节奏
打击乐器较为常见,它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形成音乐,清脆、响亮,演奏起来特点鲜明,小学生对其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善用打击乐器进行演示教学和节奏练习,能够让学生在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的同时,实践操作,亲身体验下感受强烈,有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节奏感。
比如,在小学低段,对于打击乐器的接触和认识是循序渐进的,从沙锤到铃,再到小鼓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和学校实际进行实际展示和演练,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让他们寻找身边的打击乐器或替代品,学生脑洞大开,有的用矿泉水瓶装入砂石替代沙锤,有的用一串金属小调羹串连起来,模仿铃铛,有的用饼干盒装入石子用来模拟小鼓的声音,各种奇形怪状却有模有样的另类打击乐器诞生了。学生在自己制作打击乐器的过程中快乐体验,节奏感不断增强,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用自制的打击乐器配合出一段看似只能用正规乐器才能演奏的音乐,成功的喜悦使得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更加深刻,更加投入。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又激发了学生创造意识,提升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和创造力,打开了一扇奇妙的音乐大门。
三、活用柯尔文手势,在游戏中升华节奏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对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良好影响,柯尔文手势是其中的一部分。将其与我国的音乐教学有机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利用他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使其在随时随地的节奏感悟中化枯燥为趣味,寓教于乐。
比如,在学习“理发师”一课时,请一位同学扮演理发的顾客,教师通过事先编排好的肢体表演对理发师的动作进行模拟,洗头、剪头、吹发等动作表演到位,惟妙惟肖,既形象又有趣。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具备了很强的模仿能力,在看到如此好玩动作的时候,都跟着老师不由自主地做了起来。有的同学模仿的不到位,引得其他学生在大笑的同时吸取教训进行自我纠正。在肢体表演中融入柯尔文手势,对节奏的停顿、变化等用手势进行提示,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头、口、手、脚等一起投入,全身心都活动起来,积极主动进入到音乐的感受和节奏的把握状态中,进而促使他们形成内心听觉,让学生脱离钢琴等伴奏,依靠自己的手势也能将歌曲的节奏掌握好。
实践证明,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式教学方法,能够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此同时,学生也在充满激情和趣味的音乐课堂感染和熏陶下对节奏进而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只要我们小学音乐教师,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艺术教学的客观规律,紧跟新课程标准的方向,以爱心、恒心进行音乐教学和研究,必将在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熏陶中提升他们的音乐认知能力、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快乐成长,塑造健康的审美品味,提升其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郑艺.把握音乐的脉搏:培养小学阶段学生音乐节奏感的教学探究[J].新课程(上),2016(3).
[2]管丹丹.低年级音乐课中节奏教学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中),2017(1).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