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给通州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州区委积极落实北京市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要求,科学统领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各司其职、周密协作,肩负起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历史使命,“吹哨报到”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夯实基础保障
确保“吹哨有劲头”
坚持区级统筹,科学部署抓落实。通州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建立由区委组织部、区委改革办、区民政局3家单位共同牵头,区编办、区社会办、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城市管理委、区政府绩效办等单位共同参与推进的工作机制。立足副中心建设实际,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两项任务统筹推进,确定了“两个同步”的改革方针,综合设计了39项具体改革任务,系统设计了职能定位、机构编制、运行模式、绩效考评等改革内容,实现了各项任务统筹协调、有序推进。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组织力。建立“经纬互联”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纵向上分为区、街乡、社区(村)三个层级,横向上将街乡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架构进行延伸,设立专业委员会和外联委员会,扎实做好全面统筹、协调推进、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制定《通州区2019年-2021年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健全完善《通州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科学谋划,不断强化全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财力支撑。区级层面,结合副中心发展实际,精确测算资金规模,有效确保副中心各项工作高标准推动。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科学核定下拨社会公益事业补助金。与此同时,在小区重点工作和临时任务中,随事随议统筹进行资金拨付,为街道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
科学减负瘦身,优化社区工作职能。对全区129个社区组织开展两轮摸底调查和专项整治。借鉴先进经验,实行社区工作准入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准入机制分类审核未列入清单的事项,坚决做到除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明确规定外,未经审核的工作事项一律不得交由社区落实。经过清理,全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外只保留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3块牌子,社区电子台账由96项减至6项,开具证明事项由33项减至4项,各类评比达标由8项减至5项。
推动资源下沉
实现“哨”响人到
搭平台、强调度,下沉专业执法力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关于加强街道(乡镇)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和“雪亮工程”,建立通州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信息系统,实现多网融合、一体管理。统筹协调各部门优势资源,由各街乡主要领导担任执法中心主任,成员单位涵盖36家行政执法部门。采取“网上吹哨、线下执法、闭环管理、全程监督”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设置“吹哨”派单、事件处置、评价考核3个工作环节,实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执法流程、统一信息反馈、统一评价考核,推动“吹哨报到”实体化、精细化、综合化、法治化、智能化。
伸触角、进基层,持续建强街巷长和小巷管家队伍。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街巷长制的工作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巷管家”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建立“日巡、周查、月评”机制,由街巷长日巡、各街乡周查、区城市管理委月评,有效解决重点问题。截至目前,已建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队伍中街巷长3053名、“小巷管家”3758名,实现全区街乡650条街道、4320条背街小巷全覆盖。
完善考评机制
力求“吹哨”有效果
“双报到、双积分”,双向互动激发基层服务治理内在活力。科学设立“报到、服务、积分、反馈”的四位一体闭环流程。将“党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和“党员+”志愿服务人员力量下沉基层,明确了4类党组织服务类型和9类党员服务类型,由社区(村)与报到组织、报到党员个人建立各类清单,进行双向推动,并对报到服务行为给予量化积分,对照积分向相关党组织和党员给予荣誉、服务等方面的反馈,有效破解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组织不畅、动力不足、平台不多等问题,极大激发了大家参与社区(村)服务的热情。
开展“党旗飘扬副中心”系列活动,搭建常态化服务平台。为了避免工作出现“走过场”“一阵风”等问题,通州区以“党旗飘扬副中心”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500余个党组织、3.7万余名在职党员参与了“党员周末大扫除”“打赢环境攻坚战”等系列活动,开展线上承诺1.8万余条,收集意见建议1.5万余条,开展活动5000余次,参与活动党员16万余人次。
建立健全考评体系,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提升服务实效。堅持在基层治理中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研究制定《“吹哨报到”绩效考评制度》,在考评体系中创造性地设立“‘吹哨报到’满意度”这一指标,与“‘吹哨报到’落实”共同作为考评体系的两个基本模块。每年年底,由区“吹哨报到”牵头部门和第三方公司,重点围绕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组织群众进行“‘吹哨报到’满意度”测评,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衡量“吹哨报到”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尺。设立“主动服务基层报到任务”子项目,要求相关部门依照各街乡及相关单位梳理的《基层热点难点问题清单》,主动树立服务意识,结合自身职责填报《主动服务基层报到任务书》,聚焦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哨声为民而响,服务为民而至”。目前,“吹哨报到”考评体系已覆盖全区所有单位和部门,年度考核结果将与各部门及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评优、职务晋升、追责问责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各单位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责任编辑:马春梅)
夯实基础保障
确保“吹哨有劲头”
坚持区级统筹,科学部署抓落实。通州区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副组长的工作小组,建立由区委组织部、区委改革办、区民政局3家单位共同牵头,区编办、区社会办、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城市管理委、区政府绩效办等单位共同参与推进的工作机制。立足副中心建设实际,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和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两项任务统筹推进,确定了“两个同步”的改革方针,综合设计了39项具体改革任务,系统设计了职能定位、机构编制、运行模式、绩效考评等改革内容,实现了各项任务统筹协调、有序推进。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组织力。建立“经纬互联”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纵向上分为区、街乡、社区(村)三个层级,横向上将街乡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架构进行延伸,设立专业委员会和外联委员会,扎实做好全面统筹、协调推进、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工作。研究制定《通州区2019年-2021年基层党建工作规划》,健全完善《通州区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基层党组织进行科学谋划,不断强化全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财力支撑。区级层面,结合副中心发展实际,精确测算资金规模,有效确保副中心各项工作高标准推动。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科学核定下拨社会公益事业补助金。与此同时,在小区重点工作和临时任务中,随事随议统筹进行资金拨付,为街道开展工作提供坚实的财力基础。
科学减负瘦身,优化社区工作职能。对全区129个社区组织开展两轮摸底调查和专项整治。借鉴先进经验,实行社区工作准入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准入机制分类审核未列入清单的事项,坚决做到除法律、法规和规章有明确规定外,未经审核的工作事项一律不得交由社区落实。经过清理,全区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外只保留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工作站3块牌子,社区电子台账由96项减至6项,开具证明事项由33项减至4项,各类评比达标由8项减至5项。
推动资源下沉
实现“哨”响人到
搭平台、强调度,下沉专业执法力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关于加强街道(乡镇)实体化综合执法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和“雪亮工程”,建立通州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信息系统,实现多网融合、一体管理。统筹协调各部门优势资源,由各街乡主要领导担任执法中心主任,成员单位涵盖36家行政执法部门。采取“网上吹哨、线下执法、闭环管理、全程监督”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设置“吹哨”派单、事件处置、评价考核3个工作环节,实现统一信息采集、统一执法流程、统一信息反馈、统一评价考核,推动“吹哨报到”实体化、精细化、综合化、法治化、智能化。
伸触角、进基层,持续建强街巷长和小巷管家队伍。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街巷长制的工作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巷管家”队伍建设的工作意见》,建立“日巡、周查、月评”机制,由街巷长日巡、各街乡周查、区城市管理委月评,有效解决重点问题。截至目前,已建立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队伍中街巷长3053名、“小巷管家”3758名,实现全区街乡650条街道、4320条背街小巷全覆盖。
完善考评机制
力求“吹哨”有效果
“双报到、双积分”,双向互动激发基层服务治理内在活力。科学设立“报到、服务、积分、反馈”的四位一体闭环流程。将“党组织+”志愿服务力量和“党员+”志愿服务人员力量下沉基层,明确了4类党组织服务类型和9类党员服务类型,由社区(村)与报到组织、报到党员个人建立各类清单,进行双向推动,并对报到服务行为给予量化积分,对照积分向相关党组织和党员给予荣誉、服务等方面的反馈,有效破解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组织不畅、动力不足、平台不多等问题,极大激发了大家参与社区(村)服务的热情。
开展“党旗飘扬副中心”系列活动,搭建常态化服务平台。为了避免工作出现“走过场”“一阵风”等问题,通州区以“党旗飘扬副中心”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500余个党组织、3.7万余名在职党员参与了“党员周末大扫除”“打赢环境攻坚战”等系列活动,开展线上承诺1.8万余条,收集意见建议1.5万余条,开展活动5000余次,参与活动党员16万余人次。
建立健全考评体系,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提升服务实效。堅持在基层治理中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研究制定《“吹哨报到”绩效考评制度》,在考评体系中创造性地设立“‘吹哨报到’满意度”这一指标,与“‘吹哨报到’落实”共同作为考评体系的两个基本模块。每年年底,由区“吹哨报到”牵头部门和第三方公司,重点围绕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组织群众进行“‘吹哨报到’满意度”测评,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衡量“吹哨报到”工作成果的重要标尺。设立“主动服务基层报到任务”子项目,要求相关部门依照各街乡及相关单位梳理的《基层热点难点问题清单》,主动树立服务意识,结合自身职责填报《主动服务基层报到任务书》,聚焦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哨声为民而响,服务为民而至”。目前,“吹哨报到”考评体系已覆盖全区所有单位和部门,年度考核结果将与各部门及领导干部个人年度评优、职务晋升、追责问责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各单位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责任编辑:马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