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67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如昆, 来源:癌症 年份:1985
很多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环境因素特别是食物因素与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食物因素中,除污染毒素外,蛋白质,微量元素及去脂物质含量特别重要。本文拟就胆硷(一种主要的去脂物...
[期刊论文] 作者:冯震博,何如昆,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7
对我室1960-1995年间做的1392例儿童尸检的病理与临床诊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的儿童尸检率为69.53%。尸检率以1981-1990年间为高,1971-1980年间最低。总的临床误诊率为30.9。各年代,各种疾病及各年龄组诊断符合率各不相......
[期刊论文] 作者:冯震博,何如昆,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0
目的:探讨P21、PCNA的相关关系及它们在肝硬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P法对60例单纯肝硬变(不伴癌)、30例癌旁肝硬变及27便HCC的P21、HBsAg及PCNA表达情况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癌旁......
[期刊论文] 作者:冯震博,吕自力,何如昆,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份:2002
探讨p21、IGF-Ⅱ、PCNA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肝硬化、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用S-P法对50例单纯肝硬化、28例癌旁肝硬化及22例HCC的p21、IGF-Ⅱ、P...
[期刊论文] 作者:冯震博,吕自力,何如昆, 来源: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2003
目的探讨p21、IGF-Ⅱ在肝硬化、肝细胞癌(HCC)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单纯肝硬化、癌旁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CC)p21、IGF-Ⅱ...
[期刊论文] 作者:冯震博,吕自力,何如昆,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目的:探讨p2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硬化、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单纯肝硬化、癌旁肝硬化及肝细...
[期刊论文] 作者:冯震博,何如昆,吕自力,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何如昆,蒋一强,李凡䌽,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冯震博,何如昆,吕自力,凌云峰,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凌云峰,冯震博,何如昆,吕自力,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份:2005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6例HCC和42例癌旁肝组织的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表达情况进行研究.TGFβ1在36例肝癌组织和42例癌旁肝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69.4%、81%,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期刊论文] 作者:Mittra I,何如昆(摘),张明安(校), 来源: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份:1976
[期刊论文] 作者:杨洁,曹阳,吴尚成,徐胜美,何如昆,, 来源:广西医学 年份:1995
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是指位于口腔粘膜下的内衬上皮、外围淋巴组织的囊肿,不包括颈侧深部、腮腺区和颌下区等远离口腔粘膜的其它部位发生的形态相似的病变。该囊肿在国外文...
[期刊论文] 作者:马韵, 何如昆, 顾永耀, 李祖云, 潘红波,, 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王兴榕,林春艳,李凡,何如昆,鄢凤昌,戴旭东, 来源:中华病理学杂志 年份:1993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