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00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美育学刊 年份:2011
从老庄哲学而来的虚静是人身心都参与的工夫修养,是人以空无的心灵接纳宇宙万物的过程。虚静的根底上是气,通过虚静待气,人与宇宙融合,达到神与物游、万物与我为一的审美境界...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6
回到美学作为一个学科建构之初,通过分析鲍姆嘉登和康德美学所代表的不同范式,对生态美学进行定位。从康德美学所奠定的现代美学来看,审美与伦理之间并非如当下学界通常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2
启蒙所要求的对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的觉醒,在中国五四以来的启蒙里强烈地表现出对传统的批判,甚至是通过批判传统而达到现代性。但这种启蒙造成了近代中国文化主体的失落,导致...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徐复观将中国文化的动力概括为"忧患意识",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徐复观突出地将"忧患意识"当作对困难的责任感,一种自我意识,不同于恐惧带来的对外在力量的依赖,"...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8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从现代性与现代艺术的角度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9
作者的写作受制于具体的历史语境,而不是受制于所操持的某种文体,这种语境限制使得作者采取了特殊的写作方式。作者一方面有意将自身的意图隐匿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其“隐微...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年份:2018
欧美汉学著述翻译成汉语的时候存在着"反向翻译"的情形,"反向翻译"以一种矛盾的方式说明了翻译如何与解释不能分割。中国文化通过翻译获得世界性意义,反向翻译说明中国文化具有跨......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9
不同于西方哲学严格的形式逻辑体系,《论语》看似散乱的格言具有贯穿“人文逻辑”的内在体系。孔子的思想重视行动和实践,知行合一,因此没有通过思辨发展出一整套的哲学体系...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求索 年份:2004
光在西方哲学里是真理的隐喻 ,是形而上学中主体的象征。在黑格尔美学里 ,光与理念可以互相阐释 ,具体表现在他按照艺术表现精神的程度给各门艺术的等级进行划分。黑格尔美学...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8
徐复观解释学的核心是"追体验"。"追体验"是以工夫修养过程塑造人格为基础的解释学,它与西方以伽达默尔为代表的以文本为核心,将"前理解"合法化,从而陷入"解释学的循环"的哲...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当代中国的西方哲学翻译仍然以“信”(直译)作为翻译无可动摇的原则,与此不同,西方汉学家强调翻译的创造性及其意义。从德国汉学家施益坚有关牟宗三的研究可以看出,经由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是最早针对现代性与现代艺术阐释中国美学思想的著作。徐复观所阐发的中国艺术精神是对现代性批判性思考的结果,是对现代社会里中国传统艺术的现......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17
从解释学来看,跨文化理解中的误读无可避免,如果不允许误读,那么也就扼杀了跨文化对话的可能。本文对德国汉学家顾彬跨文化理解观分析入手,旨在提出这样的观点:从积极的立场看......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美育学刊 年份:2012
中国传统的文艺批评是"生命化"批评,生命化文评以文气说为中心。文气说认为艺术主体的精神内蕴与文学作品的风格相表里。文气说铸造的美学范畴来自人物品藻,而人物品藻用今天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德国汉学家顾彬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突显了现代性审美意识作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之核心的特点。在顾彬看来,忧郁是中国现代审美意识转变的标志,因为现代人审美经验核心是忧郁......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受书法的影响很大 ,历来的文人画的画家都在探索以书入画的各种可能。为此从书画同源的角度可以很好地理解中国画何以有水墨山水的兴盛 ,有文人画的崛起 ,...
[会议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东方丛刊 年份:2009
[学位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 年份:2006
徐复观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艺术史,在对中国艺术史文学史的具体阐释中,提出了“追体验”的解释学思想。他的中国艺术史文学史研究是与思想史研究互相融合的,他认为文学艺术是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7
徐复观认为,中国思想的创造源于体验,这种体验是与工夫结合在一起的。工夫体验从人的情感起步深入到人的道德理性和生命的根源,通向具体的人格精神。道德修养与人格精神的体验落......
[期刊论文] 作者:刘毅青,,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7
中国的“道”与西方的“逻各斯”是理解中西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中西解释学在基本方向上的不同。解释学发源于希腊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在西方解释学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