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84
黑木耳是我区多种经营的重要骨干品种,也是传统出口商品之一。我区黑木耳自从1972年推广人工点菌以来,产量虽然不断地提高,但在菌种的分离培养与保藏上还有一些问题没有...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90
食用菌的菌种分离培养一般是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由于琼脂价格昂贵又不易买到,为此作者于1988年11月—1989年6月进行了木屑培养基培养组织分离菌种试验,现总结如下。一...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94
木屑培养基通常是用来生产木腐菌二级种和栽培种的,用于一级种的分离、鉴别、制作和保存都比较少。笔者从1981年以来先后用该培养基进行了下述几项试验,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2
胶质菌组织分离培养菌丝体(菌种),国内外报道较少.近年来国内出版的一些食用菌专著,都认为胶质菌组织分离培养菌丝体难以成功.笔者根据胶质菌子实体的结构,于1978~1989年...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0
黑木耳菌丝体的培养,通常是使用马铃薯培养基。这种培养基的优点很多,但它在培养黑木耳菌丝体经连续几次转管使用,往往出现菌丝衰退现象。为此我们于78~79年进行了各种斜...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1
袋栽香菇菌筒生产,一般接种后都要在接种眼处贴上防霉胶布,工序既繁琐,成本又高,有时成品率也不理想。为了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作者于1987~1989年进行了多次香菇菌筒...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华中农业科学 年份:1957
1956年结合我们在醴陵的工作,对于二化螟、三化螟造成虫伤株的损失及稻浮尘子、纵卷叶虫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等问题作了考察。兹将初步结果整理介绍于后。 二 化螟 二化螟为...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8
黑木耳菌种的保藏,在我地区一般是采用斜面和木屑一级种在冰箱内保藏。笔者自1979年以来用耳片组织分离菌种取得成功后,于81年7月进行种耳低温保藏期试验,现将初步结果简报...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79
过去一般认为,松、柏、杉的锯末是不能做黑木耳菌种的。近年来,由于大力发展黑木耳生产,菌种(锯末栽培种)的需要量逐年增多,因而感到阔叶树锯末供应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2004
保藏黑木耳菌种,通常利用低温、干燥、缺氧这三个条件,来降低菌种的代谢活动。过去采用的斜面低温保藏法,虽然经济简便,但保藏3~4个月就要转管一次,而多次转管会使菌丝体逐渐...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0
黑木耳是我区重要土特产之一。过去多用耳木分离法和孢子弹射分离法培育菌种,用耳片组织分离菌种报导极少,78~79年,我们进行了这方Black fungu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
来源:食用菌 年份:1982
目前,研究银耳菌丝的生理特性,大多是用银耳和香灰菌的混合菌丝,很少用单一的纯银耳菌丝。1980~1981年,我们用露地银耳组织分离菌丝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材料和方法 (一)种耳...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吴銥,
来源:华中农业科学 年份:1956
1954—1955年曾分别在湖南衡南及江西宜春进行了双季早稻收获时二化螟在稻株内棲息范围和发育状况、早稻收割与二化螟转移死亡的关系和这个时期天敌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观察,进...
[期刊论文] 作者:岳明荣,夏温澍,,
来源:中国食用菌 年份:1988
黑木耳是房县主要的土特产骨干品种之一,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房耳(燕耳)以朵大、肉厚、质好著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因而房县有“木耳之乡”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陈展时,,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52
去夏湖北省天门汉川一带发生稻蝗,势甚猖撅,被害的面积约有二十八万余亩,幸赖中央派来飞机数架,撒了六六六粉,迅速地把它扑灭,田禾得以保存,否则酿成巨灾,损失不可设想。又...
[期刊论文] 作者:夏温澍,吴铱,刘以经,
来源:华中农业科学 年份:1956
据醴陵、萍乡一带农民反映,20年前他们的双季稻多是连作,就因为连作晚稻的收获较迟,刚好遇着螟虫盛发,往往成灾减产;後来将连作改成间作,虽然产量低些,但螟害不重,可以得到...
[期刊论文] 作者:曾棗,夏温澍,许雲贵,林禹成,
来源:华中农业科学 年份:1955
螟虫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产量,是当前农业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因稻区辽阔,耕作制度复杂,水稻品种繁多,加以气候年复不同,而3种螟虫的生物学特性各异,发生早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