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榆林学院学报 年份:2016
史念海教授是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卷精装本《史念海全集》,汇集了他的所有历史地理研究著作;在《河山集四集》中,史教授对陕北历史上的走马水、桥...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陕西林业 年份:2002
槐,俗称老槐。为别于洋槐,亦称为国槐。 陕北人崇拜老槐。可以说,对老槐的崇敬,仅次于对神的谟拜。这种崇拜具体表现为不砍伐老槐,不用老槐的质Huai, commonly known as L...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特立学刊 年份:1996
1989年第五期《徐特立研究》上刊登了陈桂生的文章——《徐特立研究中一份值得注意的文献——〈关于群众的文化教育建设草案〉略考》,该文对陕甘宁边区教育文献中一再提到的...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徐特立研究 年份:1995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在陕甘宁边区生活战斗了近十个春秋,为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将他在边区大力倡导与推动扫盲...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特立学刊 年份:1995
1935年10月,中国农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征途,到达了陕北高原。为了领导西北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执行委员会决定在陕甘宁晋苏区设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驻...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特立学刊 年份:1995
徐特立一生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并亲自参加了小、中、大学以及社会教育各种教材的编写工作,为我国的教材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就他在陕甘宁边区积极从事教材建设的史实作...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徐特立研究 年份:1994
1945年11月1日,《边区教育通讯》创刊号上载登了徐特立的一篇文章——《读〈教育通讯〉创刊号的我见》。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徐特立开宗明义地指出:"边区是中国本部文化教育最...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徐特立研究 年份:1994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包围,长驱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在陕甘宁边区这块红色根据地上成立了中华工农民主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当时的陕...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4
【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曾在陕甘宁边区度过近十个春秋,在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里,他以一个人民教育家的远见卓识与胆略,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与推...
[期刊论文] 作者:拓 毅, 来源:陕北 年份:2008
小 引    写完了《救荒本草》后,平静地度过了一段平板的时日,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不自觉地渐从心头滋长起来。于此同时,一种蛰伏的情绪(即写作的冲动)也悄然弓起了脊骨,并且把我弄得非常不安了。为了及早平伏心绪,我便像以往那样,赶紧坐在写字台前,铺开纸,松开笔帽,不加......
[期刊论文] 作者:拓 毅, 来源:陕北 年份:2008
桔槔    故里少有水田,人们为了解决吃菜难的问题,就在村溪两边,用石块垒砌的办法整修出一块块零星的“水地”,俗称其为“园子”。但就这所谓的“水地”,实则也是些旱地,并没有自然的水源可引以灌溉。于是,人们就在“园子”边垒筑石台,竖立桔槔,将溪水引到桔槔下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教育与管理 年份:201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在一批批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难的现实面前,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十多年的工作者来说,对现在孩子的教育状况不免担忧:上课思想不集中,不专心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不能认真阅读课本;上课时不认真思考老师和同学的提......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 来源:延安文学 年份:2021
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小雅·采薇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是《增广贤文》中的名句,是说柳树极易成活,不经意插下几根柳椽,就能长成几棵大树。是的,柳树最“皮实”,只要砍几根椽下来,插入泥土,就会很快生根、发芽。有人说,柳树头上的椽......
[期刊论文] 作者:拓毅祥,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 年份:2015
[摘 要]随着当代煤矿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企业中机械自动化已经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较为普遍的运营方式,煤矿井下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可以使煤炭运输工作效率大大增加、为井下作业增强安全性,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因此自动化控制在煤矿井下的运用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