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阅读与写作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2
《古今小说》中载,郭辉写信回家,忙乱之中却错将一张白纸装入信封,其妻拆开看后,知道是丈夫马虎所致,却并不嗔怪,而是随即在白纸上写下四句诗让信使带回。诗曰:...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月夜杜甫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6
年轻的建筑师向他的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把高楼大厦建得更高大、更雄伟,以展示自己的设计才能。老师低头不语,只是用手指指脚下的土地。在年轻的建筑师的几次请求下,老师才说出两个......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7
旅客列车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则想有一个座位,有座位的人想有个上铺躺躺,有上铺的人想享受下铺的便利,有下铺的人则期望软卧包......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一句话:“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对“以戏弄臣”.《教参》上解释成“戏弄小臣”。这种解释是不...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0
《就是那一只蟋蟀》(见高中《语文》第四册,流沙河作)一文的课后习题问,文中的蟋蟀有何寓意?《教学参考书》回答说:“蟋蟀不仅是客观自然中的物体,更深的寓意是反映我们...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1
“醒悟”和“省悟”是一组常考的近义词,二者词义非常接近,《现代汉词典》甚至直接将“省悟”解释为“醒悟”。但我们通过分析比较各自语素的意义,仍可看出其差异。①醒...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3
由于记叙文在高考作文中容易出彩,所以近年来它越来越受到学子们的青睐。但有不少同学认为,记叙文重点是叙事,只要把事件叙述清楚就可以了,结尾无关紧要。这无疑是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2005
1.为何我眼中贮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陶行知)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4.谢谢火焰给你的光明,但是不要忘......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9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义理、考据和辞章》一文中,有几处的引用情形完全相同,但引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位置却不一致。试抄析如下:①在拉法格的回忆中写道:“马克思……他也要特意...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4
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具备如下三美。这三美愈到后者,难度愈大,境界也愈高。...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学语文 年份:2003
有一道诗歌鉴赏题是考查苏轼的《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快速阅读) 年份:2006
古诗中有一类常见的反衬,长久以来并没有得到我们广大师生足够的重视,那就是“以大衬小”。它或是通过背景的阔大来反衬出主体的狭小,或是通、过景物的壮阔来反衬出情感的孤...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08
2007年高考湖北卷作文题,关于母语的那道,绝大部分同学的感觉是:不难,但写好了很难。不难写,是因为该题在审题方面没什么难度,只要针对“母语”发表看法就行。难写好,是感觉...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高中生之友 年份:2004
对比,类比,衬托,反衬,侧面表现,烘托,在做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题时,面对上述种种提法,我们的不少同学经常会犯怵。只因弄不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而在选用时左右为难;故拟...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8
关于《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一般的观点认为是“这儿天心里颇不宁静”。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眼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那句话,也是最能反映怍者情感的那句话。《荷...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 来源:中学时光·读写在线 年份:2005
『原文再现』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
[期刊论文] 作者:易喜平,邹英,吴华,, 来源:中学生 年份:2006
我们有很多同学经常苦于写作时没有材料, 其实我们的大脑中并不是没有材料,更多的时候或许只是我们不善于发现不善于改造罢了。我们的课本和课外读物上的许多素材,只要我们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