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263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师专学报 年份:2009
悲剧性是李商隐生命的基调,更是他诗歌的基调。而忧患情结,作为他悲剧心理的重要内核,更是贯穿于他一生的诗歌创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李商隐是晚唐特定时代一个悲剧性的生命意象,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以表现心灵世界见长的诗人。他47年的生命历程,充满着人生的痛苦体验。正是这些痛苦体验,主导了他心理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2010
日神崇拜是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较为普遍的图腾崇拜,楚民族就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但楚辞神话中的日神意象已然不是远古意义上的图腾崇拜,它是理性文明时代的诗人情怀,是诗...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诸子之文首先是哲学著作,但其言说方式却并非定义明确、逻辑清晰的哲学表达,而是呈现出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文学样态。这除了与作者的人格面貌有关外,显然不可忽略其深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1997
陶渊明以其高超的精神境界、内在的智慧风貌、逸伦卓群的言行风度及其独领风骚的诗文,显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样态──本性的自由释放,这对我们客观地审视传统人格的优劣、重塑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4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巨著自诞生之日起,评论界就以不同视角的观照,赋予它种种见仁见智的“定性”。尤其是对托尔斯泰以如椽之笔活画出的安娜·卡列尼娜这个悲剧形象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1
远古时期,中国主流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在实用理性方面的过度强化造成了对原始诗性智慧的极度疏离以及超越性精神价值的缺失,由此给中国文人带来精神困境与家园缺失。而以屈原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措吉, 来源: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年份:2003
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中国文学理论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诗话”这种类似语录体的诗评形式就是直接习自禅家的一个成果。《沧浪诗话》即为代表作,其中“妙悟”说印是来自禅...
[期刊论文] 作者:李玉琴, 李措吉,, 来源: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2014
屈原之死,并非是一个个体的简单选择,而是一种生命现象,一种极其痛苦的生命现象,其中隐含的信息与意义令人深思。在笔者看来,屈原之死不仅关乎他的现实困境、生存危机以及精神孤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