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学位论文] 作者:毕昌昊,
来源:南开大学 年份:2004
该文就HIV-1-GP41胞外区蛋白在大肠杆菌中难以表达的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索,并通过突变过表达了gp41的胞外区:1.该实验前期工作发现HI V-gp41全长,胞外区片断均不能在大肠杆菌中...
[期刊论文] 作者:武陶, 张柏林, 毕昌昊,,
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2004
β-胡萝卜素是类胡萝卜素家族中的典型代表,属于疏水性较强的化合物,前期研究表明,改变细胞膜形态以及增加3-磷酸甘油二酯的供给,均可容纳更多的β-胡萝卜素,从而提高其产量...
[期刊论文] 作者:叶立军,毕昌昊,张春枝,
来源: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6
代谢合成途径优化的关键在于途径中多个基因表达的调控,本研究使用不同强度启动子对代谢通路中多个相关基因同时调控以提高大肠杆菌β-胡萝卜素产量。将来源于P.agglomerans...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宏年,毕昌昊,张春枝,
来源: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7
验证了以产L-色氨酸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为底盘细胞异源表达紫色杆菌素的可行性。从天然产紫色杆菌素的Janthinobacterium lividum获得了相关生物合成途径的结构基因vioA、vioB...
[期刊论文] 作者:于勇,朱欣娜,毕昌昊,张学礼,
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2021
大肠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模式工业微生物,在医药、化工、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近30年来,多种代谢工程改造的新策略和新技术,被用于设计、构建和优化大肠杆菌化学品细胞工...
[期刊论文] 作者:杨超, 董兴啸, 张学礼, 毕昌昊,
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2022
精准且高效的操纵基因表达或改写基因组序列是基因组编辑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助力工业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核心使能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经历了从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
[期刊论文] 作者:袁玉华,毕昌昊,李菊,耿运琪,陈启民,
来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GP41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前1/2片段的N端(4~26位氨基酸)和C端(167~189位氨基酸)各有一个富含疏水氨基酸的穿膜螺旋(可能性>0.9),分别从N1(前1/2片段无C端穿膜螺旋)的N端和N6(前1/2......
[期刊论文] 作者:赵东东,宗媛,尹蕾,毕昌昊,王金,高彩霞,张学礼,
来源:生命科学 年份:2021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一项核心使能技术.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助推了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然而,目前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性能尚有欠缺,智能设计、表达和投递系统等相关技术也不能满足医疗和农业领域的应用需......
[期刊论文] 作者:仇焕娜, 赵东东, 满淑丽, 毕昌昊, 朱欣娜, 张学礼,,
来源:微生物学通报 年份:
【背景】启动子的渗漏表达是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较为关注的问题,探索严谨型启动子使之能像开关一样控制基因的表达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目的】为避免在质粒上研究启动子...
[期刊论文] 作者:袁玉华,毕昌昊,李菊,王学谦,耿运琪,陈启民,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HIV-gp41基因在E. Coli中难以表达, 为研究影响其表达的原因, 选择gp41不同区域构建表达质粒, 通过在E.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测定其对细菌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IPTG诱...
[期刊论文] 作者:袁玉华,毕昌昊,李菊,王学谦,耿运琪,陈启民,
来源:中国病毒学 年份:200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GP41跨膜蛋白由于具有特殊的穿膜拓扑结构,对宿主菌细胞膜产生毒性作用而使其难以在E.coli中有效表达[1].本室前期工作...
[期刊论文] 作者:袁玉华 毕昌昊 李 菊 王学谦 耿运琪 陈启民,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摘要 HIV-gp41基因在E. coli中难以表达, 为研究影响其表达的原因, 选择gp41不同区域构建表达质粒, 通过在E.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测定其对细菌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IPTG诱导后除质粒pET-HN2表达菌以外其余质粒表达菌大量死亡, 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量也......
[期刊论文] 作者:蔡韬,刘玉万,朱蕾蕾,苏浩,王钰,王国坤,张玲玲,朱之光,盛翔,毕昌昊,马红武,田朝光,张学礼,吴洽庆,孙媛霞,江会锋,马延和,
来源: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2022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CO2)资源化利用是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自然界生物固碳绿色环保,但能效低、速度慢,难以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物理化学固碳效率高,但能耗高、产品单一,如何结合生物、物理与化学技术优势,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进行生物转化利用是当前迫切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