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25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浩耕,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1997
东京有个“中国茶沙龙”《茶人之家》编辑部浩耕东京有个“中国茶沙龙”,是今年3月8日才听说的。那天晚上,沙龙的创办者、日本生存关系研究所株式会社社长成田重行先生和沙龙的主......
[期刊论文] 作者:浩 耕,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8
传说50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神农氏最早发现并用于做药,到了公元前2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茶叶才进入日常饮用。在茶叶用于饮用的2000多年间,它经历了晒青做饼混煮羹饮、蒸青制饼煮茶清饮、茶碾末冲点汤饮、炒青散茶撮泡清饮等几个大的演变阶段,这种饮用方法在历代茶书......
[期刊论文] 作者:浩 耕,
来源:游遍天下 年份:2004
...
[期刊论文] 作者:浩 耕,
来源:游遍天下 年份:2004
...
[期刊论文] 作者:刘浩耕,
来源:小学时代:(奥妙)科幻版 年份:2018
秋天,校园,黄花槐倚墙而立,千朵万朵压枝低.我再次从这里经过,继续着高三之旅.此时已是秋寒料峭,不时还飘来几场冷雨,逼得我不得不将轻薄的夏衣换成厚拙的秋衫,而心也显得有...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年份:2009
南宋画家刘松年与元代画家赵孟頫各有一幅同题的《斗茶图》。斗茶在唐末就有,宋人又称"茗战"。这"斗"字里明显含有较量、比试和竞技的意思。斗茶就是一种品评茶叶品质和...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 年份:2008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有一首《尝新茶》,全诗如下: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茶,百草中的精华。这是历代茶学家的共识,并各自以最...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杭州通讯(生活品质版) 年份:2008
有些饮料,其实并不含有茶,却以茶名之。在《红楼梦》中就有杏仁茶与面茶等。元宵之夕,贾母在大花厅上摆了十来个酒席,又定了一班小戏,一直取乐到四更时分。贾母说道:"夜...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杭州(生活品质版) 年份:2009
品茶在两晋时代已进入了文人的生活,到了唐代,已日渐与琴棋书画诗词等文学艺术相融合,增添了品茶的文化内涵,更富有生活情趣。周昉的《调琴啜茗图》给我们描绘的是一个聆...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茶博览 年份:2015
龙井茶得益西湖山水而出众,西湖亦因龙井茶而更具魅力。西湖龙井茶园地处北纬30°20’,-30°40’,正居中国绿茶黄金产区带的正中位置。西湖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优良的茶...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茶叶 年份:2009
径山是一座佛山,径山又是一座茶山。宋代是径山寺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宋代同样是径山茶的一个辉煌时期。关注并深入研究宋代径山寺、径山茶,无论对茶的历史和现状都是非常有意......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1983
《红楼梦》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写到:元春忽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大家去猜。于是各人都把自己猜的写在纸上,送进宫去。至晚出来传喻:“前娘娘...
[会议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 年份:2004
一、禅禅,是一种人生的修持、生命的状态,是思想的境界和生存的智慧。禅,这里指的是以禅命宗的佛教流派禅宗。禅宗虽是佛教流派,它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茶·健康天地 年份:2011
如今我手头还存有一份油印的1989年5月《中国茶叶博物馆陈列方案》,想当年曾参与过此事的讨论,如此算来,我与茶博之谊该有22年了。 我退休前所在的浙江茶叶进出口公司,与茶博一直有密切合作关系。如1990年10月的“茶人之家”基金会年会期间,那场“绿茶与健康学术......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茶·健康天地 年份:2010
以“茶圣”陆羽命名的泉井,全国至少已有四处:江苏无锡的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湖北天门有文学泉,亦叫“陆子井”;江西上饶有陆羽泉;浙江余杭有苎翁泉。 无锡惠山山麓的惠山泉,相传是陆羽品题为“天下第二泉”。惠山泉以上游水质为优,中下游较差。今惠山蓄......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12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的“高子夏时幽赏十二条”中有一条“三生石谈月”,他说:“中竺后山,鼎分三石,居然可坐,传为泽公三生遗迹。山僻景幽,云深境寂,松阴树色,蔽日张空,人罕游赏。炎天月夜,煮茗烹泉,与禅僧诗友,分席相对,觅句赓歌,谈禅说偈。满空孤月,露浥清辉,四野轻风,树分凉影......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9
又是龙井新茶飘香时节。3月28日,杭州湖畔居茶楼、西湖国际茶人村、老龙井御茶园、和茶馆同时首开“西湖茶宴”。近午,宾客相继如期而至,服务员先奉上一杯澄澈清纯的虎跑泉水,大家在品啜茶泉间,自由交谈,还除却口腔的杂异气味。一杯虎跑泉成了茶宴的一个引子。旋即宾......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文化交流 年份:2008
一段辉煌的历史,其中必然有杰出的历史人物。中国茶文化在唐代的兴盛,有卓越贡献者莫过于陆羽和卢仝,诚如明人文尚宾所言:“茗饮之尚从来远矣,乃世独称陆羽、卢仝。” 卢仝对茶的贡献浓缩在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称《七碗茶歌》)这首诗中。诗开头写孟谏议派军......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4
茶与文学的结缘,可追溯到文学诞生以前的远古,那是个靠口头创作的神话传说时代。我们今天在《山海经》《搜神记》《述异记》等书中看到的古典神话,都是到有文字后,才由后人记录整理下来。而关于茶的最初被发现和利用的历史依据,就来自于一则神话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
[期刊论文] 作者:阮浩耕,
来源:海峡茶道 年份:2008
这三件事算不上茶界大事,更谈不上是非做不可的要事,只不过它多年来总萦绕在我思绪间挥之不去,而个人又无力去做,因为需要一定的人力、财力和茶界的合力,故有借媒体一角提出来的想法。这三件事: 一、编写一套《中国茶读本》。倡导“茶为国饮”关键在青少年,让青少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