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8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石许华, 来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年份:2007
炼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点苍山西北,是剑川左行走滑断裂与点苍山-罗坪山西坡断裂系的交接部位。通过对该盆地进行详细地层测量和构造变形调查,获得了130多个地层产状,查明......
[会议论文] 作者:付碧宏, 石许华,, 来源: 年份:2004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封闭式内陆断陷盆地,属于半干旱高原寒冷气候,海拔约为3193米。它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于1992年被...
[会议论文] 作者:孟恺,石许华,王二七,苏哲,, 来源:地质科学 年份:2012
结合新近获得的高精度遥感影像和详细的野外调查,首次对青藏高原内部大型单个湖泊古湖滨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测量。综合色林错周边古湖滨线的地貌、沉积及地形特征,本文首次提出......
[期刊论文] 作者:孟恺, 石许华, 王二七, 刘锋,,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12
量化了1976~2010年间,特别是2000~2010年间西藏色林错、错鄂及班戈错的湖面面积及湖面海拔高度变化,分析了不同补给方式对湖面变化的影响,为最近1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气候变暖所...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二七,王刚,樊春,石许华,,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6
从大洋底部磁异常条带的宽度变化可以看出,大洋的扩张速率是时常变化的,这种变化与板块俯冲角度的变化一样,对板块汇聚带的应力和应变场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中国存在众多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石许华,王二七,王刚,樊春,,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8
玉龙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它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而引人关注。其顶部为一古残留面,在30×20km^2范围内海拔〉5000m的山峰达18座,高出其周围地区平均海拔近1000m。在分析该...
[期刊论文] 作者:刘石,许华,王海刚,姜凡,杨五强,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2002
在矩形循环流化床底部固体浓度的测量中首次采用了迭代电容层析成象方法,比通用的线性逆映射方法明显提高了成象质量.通过层析成象分析得到了床层中固体浓度分布、平均固体浓...
[期刊论文] 作者:付碧宏, 张松林, 谢小平, 石许华, 王世锋,,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6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近EW向延伸2000多公里,它构成了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重要地质边界。康西瓦断裂位于阿尔金断裂带西段,呈WNW-ESE...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二七,樊春,王刚,石许华,陈良忠,陈智樑,,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6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规模最大的一条新生代走滑剪切带沿云南滇西的哀牢山-点苍山山脉分布。构造和地貌证据表明,该山脉的形成可能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2~1...
[期刊论文] 作者:王二七,樊春,王刚,石许华,陈良忠,陈智棵,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6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规模最大的一条新生代走滑剪切带沿云南滇西的哀牢山-点苍山山脉分布。构造和地貌证据表明,该山脉的形成可能经历了4个阶段:第1阶段发生在中新世早中期(22.17百......
[期刊论文] 作者:张金玉,刘静,王恒,石许华,姚文倩,徐晶,徐心悦,, 来源:地震地质 年份:2018
正断层基岩断面可以连续地记录大地震位移累积的过程以及地震事件序列。该地震序列发生的时间与地震位移导致的基岩断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断面基岩表层的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获得过去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和滑动量。目前研究工作中广泛选用灰......
[期刊论文] 作者:曹玉萍,陈汉林,林秀斌,程晓敢,杨蓉,吴磊,石许华,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2020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形成与先存弧形薄弱带密切相关,这些先存薄弱带如何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初期就被活化是地学界关注的科学问题。本文利用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先存弧形构...
[期刊论文] 作者:舒远海,石许华,陈汉林,杨蓉,林秀斌,程晓敢,吴磊,龚俊峰,邓洪旦,白卓娜,王锦涵,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22
地壳均衡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其理论基础为“轻地壳(密度较小)漂浮在重地幔(较稠密)之上”。均衡理论(如冲压假说、弹性板理论等)和模型(如Airy模型、Pratt模型及弹性板模型等)的产生及发展对研究岩石圈流变学性质、圈层相互作用及造山作用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有着重......
[期刊论文] 作者:王锦涵,石许华,陈汉林,杨蓉,章凤奇,程晓敢,饶刚,邓洪旦,龚俊峰,舒远海,白卓娜, 来源:地球科学 年份:2023
“V”型共轭走滑断裂是指共轭角为钝角的共轭走滑断裂,其“V”型开口方向为锐角且指示最大拉伸方向.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V”型共轭走滑断裂发育背景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但是目前未有针对“V”型共轭断裂几何学、运动学有关的综述.归纳已有“V”型共轭走滑断裂的......
[期刊论文] 作者:葛进,石许华,陈汉林,林秀斌,杨蓉,魏晓椿,吴运鹏,李丰,程晓敢,章凤奇,安凯旋,徐曦,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22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作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变形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该构造带前缘发育了一系列呈弧形形态展布的活动断裂系;其向北突出的弧形形态的形成是数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关于该弧形形态的形成时间、形成机制以及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演化过程仍存在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