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111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肖英慧,, 来源:黑龙江大学 年份:2006
配位聚合物已成为当前配位化学、超分子化学及材料和生命科学等领域中的热点之一。目前羧酸配位聚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等刚性芳香多羧酸配体。本论文设......
[学位论文] 作者:肖英慧, 来源:黑龙江大学 年份:2019
由于稀土RE(III)离子的吸收系数小和f-f电子的禁止跃迁(Laporte forbidden),通常将在紫外区域中具有宽泛和强烈吸收的光敏化剂(或称“天线”分子)引入到稀土晶态网络化合物中,提高了RE(III)离子的荧光发射强度和效率。迄今为止,单功能基配体(如β-二酮和氮杂环......
[期刊论文] 作者:隋革新,肖英慧, 来源: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年份:2017
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邻二氮菲通过水热法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H2L)^2-·2(phen)^+·2(H2O),其中配体L=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期刊论文] 作者:隋革新,肖英慧,,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7
合成了2-(2-(吡啶)-3(吡啶-2-甲基)咪唑)甲基吡啶分子,并得到了此分子单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晶...
[期刊论文] 作者:隋革新,肖英慧,, 来源: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年份:2017
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邻二氮菲通过水热法自组装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超分子化合物(H_2L)~(2-)·2(phen)~+·2(H_2O),其中配体L=2,4-二羟基-1,5苯二磺酸。并对其进行了元素...
[期刊论文] 作者:肖英慧,邬洪源,董媛媛,马荣华,, 来源:高师理科学刊 年份:2009
研究了以(α,β1,β2,β3-)SiW11Co为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酸正戊酯,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β2-SiW11Co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以β2-SiW11Co为催化剂,适宜反应条件是醇酸......
[期刊论文] 作者:邬洪源 黄海涛 郝治湘 肖英慧, 来源:高校教育研究 年份:2008
【摘要】通过物理化学教学实践,探讨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方法.首先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物理化学 多媒体教学 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光,梁继宏,肖英慧,安红,邸凯,, 来源:中国酿造 年份:2009
利用大豆粉状磷脂,采用薄膜法结合冻融法制备阿奇霉素阳离子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研究了阿奇霉素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光,梁继宏,蔡有杰,肖英慧,吕君,,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0
用薄膜冷冻法制备了克拉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色谱柱采用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与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为70∶30),...
[期刊论文] 作者:梁敏,陈伟,冯悦兵,肖英慧,邬洪源, 来源:高师理科学刊 年份:2018
针对物理化学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对物理化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三阶段、三层次”的教学模式,创建TSSE教学方法,推出工科物理化学课程特色化...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光,梁继宏,蔡有杰,肖英慧,吕君,,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12
采用薄膜冷冻法制备了克拉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克拉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制备条件为:水浴温度为45℃,m(克拉霉素):m(磷脂......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光,梁继宏,肖英慧,安红,邸凯,马文辉,,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09
利用大豆粉状磷脂,用薄膜法制备阿奇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研究了阿奇霉素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例以及水合...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光,肖英慧,安红,邸凯,马文辉,梁继宏,, 来源:食品科学 年份:2008
利用大豆粉状磷脂,采用逆相蒸发结合冻融法制备阿奇霉素脂质体,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分析手段,采用反透析法测定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包封率。研究了阿奇霉素脂质体配方中不同成分的比......
[期刊论文] 作者:肖英慧,侯近龙,李亚男,高山,邓兆鹏,朱丽娜,, 来源: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年份:2017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成功地合成了2-(3-吡啶基)-1,4,5,6-四氢嘧啶(M1)和2-(4-吡啶基)-六氢嘧啶(M2)两个分子,通过其与硝酸根离子的组装,得到了两个全新的超分子化合物HM1+·NO3-(1)......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