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9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88
【正】 地处广西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县壮族山村,从古至今,每逢新年到来,都要欢度一次盛大的蛙婆节(青蛙节)。蛙婆节自农历正月初一起延续至月末,村村寨寨铜鼓声不断,男女老少沉...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民族大家庭 年份:1997
不说当今,就是从前出门的人,也很少有揹米带锅,更难端房随行。在广西边远的壮乡,山多路难,尤其是解放前人烟稀少、交通闭塞,加上兵慌马乱,行人往来,客商过路,途中要吃饭喝水...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0
烟花三月 ,木棉吐艳 ,春水弹琴 ,红水河两岸的东兰壮山 ,一群群艳妆娇娆的壮家姑娘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 ,她们挥舞锄头镰刀 ,垦荒开山植棉。一串串诉述心怀的山歌声 ,随风飘荡...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1999
翻开明代抗击日本倭寇的历史记载,查看广西东兰韦氏族谱的记述,细听壮家老人世代相承的传说,就获知明代袭任东兰土知州韦正宝、韦虎臣、韦起云三代都是率领壮族兵,前往闽粤...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4
1990年,广西东兰县开展铜鼓普查登记,仅壮族民间收藏的铜鼓就有463面。因为普查时间短促,农民还有顾虑,漏报、瞒报不少,实际数字应是600面左右。学术界称东兰县为“铜鼓之乡”,又说是全国“铜鼓之最”。广西博物馆入藏铜鼓343面,为全世界铜鼓最多的博物馆,相比之下,东兰......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5
广西东兰县武篆镇中和圩前,耸立着一座六角红塔魁星楼,至今已近百年。前人称为“文明楼”,今被定为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魁星楼是清光绪年间所建,由地方贤达父老热忱囊助,献策献计,士农工商各界慷慨解囊捐助,不数月即捐获白银7千元之巨款,乃于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兴......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5
唱起山歌诉悲伤,有人不知说荒唐。  肝破胆裂心也碎,只好唱歌诉衷肠。  这首山歌,就是壮家丧歌的开篇。人死以后,亲人为其唱歌,哭诉哀思,追念死者的生平,寄托后人的愿望,这是乡下一些地方的一大风习。以歌陪葬死者,从古流行至今。壮家丧歌是壮族民间歌手、亲人或魔公......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4
1930年8月,中共中央命令红七军北上江西。同年11月初,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改纵队为师,全军编为19、20、21三个师。原第三纵队编为红七军21师,师长韦拔群,师政委由右江特委书记陈洪涛兼任。当时前委决定,留下21师继续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原第三纵队身强力壮的指战......
[期刊论文] 作者:覃剑萍,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02
木炮响轰隆,县长卧鸡笼。磕头啃鸡屎,扫尽你威风。《县长卧鸡笼》是韦拔群编唱的革命山歌,颇有一番来历,故流传至今。1925年金秋9月,韦拔群在东兰县武篆乡北帝岩(后称列宁岩)开办广......
[期刊论文] 作者:黄相;覃剑萍,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1984
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不仅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还是个出色的壮族勒脚歌歌手。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组织山歌宣传队,亲自编写山歌,充分利用勒脚歌这一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团结人民,教育群众,揭露敌人,打击敌人,对于革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