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0329秒,为你在为你在61,042,058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2004
最近的临床资料提示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及其同类物对治疗银屑病皮损有助。设想其作用方式有不同的可能性,其中之一是在银屑病皮损部位可能存在SS 受体,SS...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病学分册 年份:1992
作者报告1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的女性患者,42岁。1984年因其肝功能持续性轻度异常而做肝脏活检,发现其肝实质及肝管内有原卟啉(PP)结晶,为治疗本病给予口服消胆...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 来源: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年份:1994
从人面部皮肤分离得到的皮脂腺接种于单层3T3细胞上,所培养出的第二代皮脂腺细胞用于该实验,将其接种于Dulbecco改良的Eagles培养基和Ham’s F1α培养基(1:1)的96孔培养板...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作者报告3例有10余年痤疮史患者,曾用数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口服13-顺维甲酸后引起急性跟腱炎.例1为23岁男性患者,双侧跟腱急性疼痛,负重困难,行走时加重.上述症状出现于服用13-顺维甲酸1mg/kg的6周后.体检:双侧跟腱肿胀、红斑、触痛,给布洛芬400mg每日3次无......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作者对40名身体健康但有中度光线性面部损害的中年妇女(年龄28~60岁)进行随机分组,外用0.05%全反维甲酸霜及赋形剂双盲治疗研究.每晚于面部涂用豌豆大小体积的霜剂一次,共6个月.疗效观察:①根据患者皮肤粗、细皱纹、粗糙、干燥、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松弛及色素沉......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最近的临床资料提示生长激素抑制素(soma-tostatin,SS)及其同类物对治疗银屑病皮损有助。设想其作用方式有不同的可能性,其中之一是在银屑病皮损部位可能存在SS受体,SS是通过SS受体直接作用于皮损。......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夏隆庆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3
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wling Meara型(DM-EBS)是-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是有群集的疱疹样水疱和掌跖角化.其特征性的改变是细胞支架异常,即张力微丝(TF)聚集.其它型的EBS中,无此改变.作者取17例DM-EBS患者的皮损、皮损周围及无皮损处皮肤进行光镜......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作者对近20年来,维甲酸(RA)在生物学和药物学进展以及对银屑病的治疗进行了描述。提出RA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在细胞水平:可抑制终末分化,降低葡萄糖氨基转移酶活性;改变角朊蛋白的合成方式,降低细胞被膜形成;影响膜糖蛋白;影响细胞间的粘连;细胞间粘液样物质聚......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报告43例疣状表皮痣患者应用激光治疗的结果,其中31例用氩激光凝固术,15例用CO2激光汽化治疗(3例为两种激光均用)。43例患者中皮损小于20cm2占25%;20~100cm2之间者占33%>100cm2者占42%。氩离子激光输出功率3W,脉冲时间300mS。对小损害(......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89
曾报告局部应用已烷基烟酸酯(HN)洗剂可使皮肤血管扩张,作者用激光多普勒速度测量仪(IDV)来研究HN洗剂对有雷诺氏现象(RP)病人上肢皮肤血流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常伴发严重的光毒反应,一般应用β-胡萝卜素及防光剂治疗,但其效果常不令人满意。近二十年来,一些人报告维生素B6(VitB6)对光敏性疾病有效,本文作者试用于治疗2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病人,减轻了光毒反应。......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冷冻疗法治疗寻常疣时常用棉拭子反复在液氮中浸醮;硝酸银棒及硫酸铝棒多次用于皮损的腐蚀或止血。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如在治疗各种疣时,可能导致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传播;在止血、腐蚀皮损时有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生土豆引起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如:哮喘、流涕、喷嚏、荨麻疹等曾有报告。本文报道2例由生土豆肉引起的接触过敏性皮炎。就作者所知,此2例患者是首次证实由生土豆所致的接触过敏。例1为37岁家庭主妇,自18岁婚后,于其非习惯性用手――左手的手掌发生湿疹。在其从事......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目前对着色性真菌病尚无满意的疗法,本文报道应用液氮冷冻治疗11例着色性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这些病人均是经直接真菌镜检,培养及活组织检查而确诊....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最近日本报告了一些由化妆品引起的色素沉着性接触性皮炎,病人对化妆品或其中成分的斑贴试验常呈阳性结果。本文报道1例由香料引起的Riehl黑变病,患者女性,27岁,从1980年春天开始,在面颊部逐渐出现深褐色斑。在发病前2个月,开始应用一种面部香粉化妆品,未用过任......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0
虽曾有过大的增殖性或溃疡性碘疹的报告,但典型的损害常为痤疮样皮疹,本文报告了3例病人因应用碘化钾治疗全身性潜在性疾病而发生增殖性碘疹.例1为女性,50岁,患结节性多动脉炎伴肾功能不全,采用强的松及环磷酰胺治疗.因发生细菌性肺炎而去医院就诊,并接受抗生素......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李光中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1
阿米庚酸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其治疗量为100~200mg/d.作者报告6例女性患者均长期过量服用该药引起严重痤疮,患者发病年龄,2例在30岁以下,4例39~62岁,其中最低服药量为300mg/d;最高服用6000mg/d.引起严重痤疮损害的临床表现为红色痤疮及巨大黑头粉刺,囊肿.......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郑家润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4
用0.5%的2,4二硝基氟苯(DNFB)溶液涂于Balb/c和C3H/HeN鼠的腹部,使其致敏,在第6天用0.3%DNFB涂于鼠的左耳,激发其接触过敏(CHS)反应。用装有弹簧的测微计测定耳部肿胀程度。每组至少7只鼠,每次试验均重复3次。刺激性皮炎则以1%的巴豆油应用于鼠左耳,8小时后测定......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靳培英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保留隐性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RDEB)表现型的异种移植模型,从而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性体内模型,以探索慢性创伤性表现型的发病机理及致癌作用。研究用的移植物取自不同的RDEB患者及2名健康对照者躯干、四肢等处无水疱及肿瘤的椭圆形......
[期刊论文] 作者:邓宝丽摘,顾有守校, 来源: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2
作者报告1例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EPP)的女性患者,42岁。1984年因其肝功能持续性轻度异常而做肝脏活检,发现其肝实质及肝管内有原卟啉(PP)结晶,为治疗本病给予口服消胆胺,12g/d,临床症状改善。用药2年后患者胆区疼痛,曾作腹部超声扫描,胆管造影等均未见异常。......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