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2201秒,为你在为你在28,587,000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发布年度:
[期刊论文] 作者:高峰,李清秀,王庆林,张正风,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2013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本文以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家畜繁殖教...
[期刊论文] 作者:张正风,唐敏,李清秀,
来源: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20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未充分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基于人的记忆遗忘特性和记忆激活特性,提出基于时间上下文的个性化电影推荐算法HMC-CF。根据记忆遗忘特性,得到基于用户群...
[期刊论文] 作者:姚清秀,刘树风,,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7
制剂用水是制药厂生产的重要原料,是保证医药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制剂用水的联合工艺中,可制备锅炉用水,注射粉针剂生产洗瓶用水,水针剂用水,口服液用水,输液用水等等。联...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以对科研机构的微观改革为基础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应转向宏观尺度 ,把全面整合社会科技力量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心。文章从转变政府在科技工作中的职能...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1992
【正】 一、建立反思哲学的方法维度 建立反思哲学的方法维度是否可能和必要呢?分析其是否可能,即是要看哲学方法是否存在。有人认为没有哲学方法,依据是一些著名哲学家曾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科学与社会 年份:2015
在当代社会,从全球变暖到生物技术,科学与政治越来越紧密地缠绕在一起,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民主政治中的科学》试图探讨的是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通过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科学学研究 年份:2011
从1985年开始,科技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产出不断提高。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的科技体制在短时期内经历了中国这样波澜起伏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份:1990
传统的自然观认为自然过程是决定论的和可逆的,但19世纪以来不断受到科学发展的严重挑战。恩格斯曾指出这种机械的自然观业已死亡,并预见出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精神,但由于时代...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09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辛探索的历程,可以发现从建国伊始,党和政府就非常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1993
玻尔互补原理引起了极大争议。爱因斯坦抱怨花了很大力气:“还是不能得到它的明确表述”,([1],p.471)冯·威扎克甚至认为“玻尔的互补概念从来就没有被人理解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3
一、区分“科学主义”的不同形态如何看待“科学主义”的问题,近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这个讨论涉及到如何完整刻划科学的形象,以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其必要性...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1992
相对论时空理论及其评价,既是科学上的大问题,也是哲学上的大问题,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乐传新同志《相对论时空理论及其评价探讨》(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10期)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科学学研究 年份:2002
基础研究绩效评估作为一种科研评估的新模式,已成为现代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基础研究绩效评估的意义,探讨了评估程序、方法与指标的新特点,以及评估结果的利用等问...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年份:1994
科学知识普适性信念及其批判李正风在西方学术传统中,人为“科学知识是普遍适用的”这样一种信念有着持久而深刻的内在作用。相信存在普适性的科学知识,构成了从事认识论研究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科学与社会 年份:2015
长期以来,对科学建制化的研究,人们关注的是以科学共同体内部的“承认”为主要特征的产权制度,同样重要的是如何建立使科学知识生产纳入到整个社会的价值分配体系之中的产权...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科学学研究 年份:2000
科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近代以来科学的运行方式及其日趋重要的社会功能 ,以及“政治”的固有职责 ,分析了科学与政治结合的必然性 ;探讨了科学与...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2006
发现科学共同体和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是理解科学规范结构的关键。近代科学职业化过程中形成了科学共同体与政府、社会之间以生产公共知识为使命的“集体契约”,学院科学也成...
[学位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 年份:2005
走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如何理解科学再次成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历史建构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包括个人性的认知行为,更是以生产科学知识为职能...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从创新到创新体系是人类创新行为演变的基本趋向。国家创新体系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的生产与知识...
[期刊论文] 作者:李正风,,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 年份:2012
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既学习西方现代科学并融入国际科学共同体,也在重新发现中国传统学术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伴随着现代科学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建构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