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秩序相关论文
20世纪初,伴随美国职业汉学的兴起,美国的东亚秩序研究开始起步。其间,柔克义成为开创中国传统外交研究的重要人物。20世纪20年代,......
新冠疫情加速百年大变局的历史进程,深刻影响着国际秩序的变动与调整。后疫情时代,东亚国际秩序将迎来地区主义、多边合作的共同体......
东亚秩序转型是冷战后国际关系学界争论的重要问题.在回顾既有争论的基础上,本文尝试从局部等级视角切入,分析东亚安全秩序的性质......
目前,传统的国际力量正在出现新的调整和转换,全球性的国际体系自冷战结束以来一直处于一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历史的经验表明任......
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国逐渐成为地区分工体系和经贸网络的核心,而地处于东亚边缘核心的中国,我们所选择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实践会在很......
1941年4月,我由八路军120师民运科长的岗位调回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担任区党委秘书长、绥西副专员.rn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在......
摘 要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日两国的外交角力和对周边地区的争夺开始加剧。以海外扩张为国策的日本开始冲击着极力维持华夷体系的中......
所谓东亚秩序,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东亚国际问题所适用的,或维持国际关系的某种特定范式.如果回顾一下影响东亚国际关系的特定......
东亚秩序涵盖着古代蒙古部落朝贡制度与和亲政策及成吉思汗的历史记忆.“丝绸之路”体现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经贸往来,既证明了国......
近代日本的"日本式华夷秩序"并未如学界通常所认为的半途而废或完全中断,而是以另一种隐性的形态潜伏在东亚近代史的洪流之中。在......
当今世界,风云变化,仍处于冷战后的转型期。与以往相比,此次转型并非发生在大战之后,而是出现在全球化时代,呈现出“和平转型”的特点。......
<正>一、中日双方的考量2018年,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于10月实现了访华。安倍首相访华期间,中日政府就在......
东亚地区蕴含着复杂的竞合关系,由这一地区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复杂的现实权力结构共同塑造出一种利于处理彼此关系、促进强弱互......
琉球国的称谓及所属范围,是伴随邻近国家或列强之间政治与经济关系变革而随之更迭.同时也反映出琉球国在周边大国强势下的从属地位。......
为了应对中国崛起以及地区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新加坡对华采取了一种介于制衡与追随之间的中间战略,即"对冲"战略。该战略包含收......
越境活动的外交官历来是比较文学和比较文化研究所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第一任驻日使馆参赞官的黄遵宪,不仅留下了研究日本的巨著《日......
瓦尔喀部是分布于图们江沿岸的女真部落之一。由于其居地毗邻朝鲜,故该部落长期与朝鲜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明末的朝鲜文献中被......
2014年8月24-25日,第二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东北师范大......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首次全面阐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即今天的中国,是一......
倭寇问题的研究,历来是明史、中外关系史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受到中日韩等多国学者的高度关注。作为一股横行于14—16世纪东亚海域的......
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对思考当代世界秩序的积极意义。在分析意义上,古代东亚的朝贡体系所蕴含的和平秩序是一种替代征......
地区秩序作为一种文明形态,包含了秩序发起国、习得国、文化基础和地理范围等四个要素。历史上东亚秩序经历了朝贡秩序、殖民秩序和......
近年来,东亚地区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秩序失范。东亚的秩序失范在东亚的地缘空间、话语空间、价值空间三个维度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唐王朝对高句丽的征伐,根本原因是建立和维护天下秩序的必须。唐丽战争是唐王朝实质主导唐代东亚秩序的开端,在这场耗时日久的战争......
二战后东亚秩序的独特之处在于,东亚大陆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彼此割裂、尖锐对立,是一种典型的"陆海分离型"秩......
近代以来,东南亚广大地区纷纷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泰国则是东南亚地区惟一免于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特例进行了较......
东亚地区秩序研究的传统观点是将安全领域和经济领域割裂开来,忽视了地区秩序的整体性和关联性。通过结合安全和经济两个基本领域......
冷战结束导致两极秩序的解体后,东亚的地区秩序随着地区权力结构的调整、国际机制的发展、共同观念的出现不断演变,未能维持冷战后......
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世界性议题,崛起方式的和平与否将对东亚秩序变动产生深刻影响。从内部来看,中国的经济中心主义、防御性现实主义......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东亚秩序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出现了中国、东盟和美国分别在经济、政治及安全领域各领风骚的"三驾......
<正>2016年7月22—24日,由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主办的"明代的边疆问题与东亚秩序"学术研讨......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单极体系的发展趋势始终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议题。围绕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体系制衡......
作者主要讨论了区域公共产品供求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对于地区秩序形成与变迁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这一视角来阐释东亚秩序的演化路径。......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十四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东亚的邦交体制为背景,考察明代的中国、日本、琉球三国关系。着重分析了十六......
"东亚秩序"起源于传统东亚华夷秩序,而华夷秩序是由古代"五服制"演变而来。高天覆四方,大城载八荒,以华为中心,夷为四方,"裔不谋华......
中日关系经过反复的周期性恶化,终于在日本政府否认搁置钓鱼岛争议的政治共识和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双重打击下形成被半官方媒体称......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和东盟均产生重大影响,导致中、美和东盟在经贸、政治和认知方面形成了互动关系。由于经济领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中美邻相时实力和利益关系的变化,导致东亚地区从互利、兼容的二元格局走向竞争、相斥的二元格局。中美互动关系从注重追求相对经......
东亚地区历史上经历了三个秩序,分别是华夷秩序,殖民秩序和两极对抗秩序。在以中原王朝为中心的华夷朝贡秩序下,古代中国在东亚国际体......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范围内所出现的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权力消长、全球与地区层面的机制博弈、全......
<正>为推动故宫学研究,加深对燕行文献等域外汉文史料的挖掘,我院故宫学研究所于2014年6月28-29日召开了"燕行使进紫禁城——14至1......
本文通过叙述战后东亚秩序的缘起,揭示导致东亚国际政治演化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原因。二战结束后,东亚持续不断地爆发大规模热战,大......
作者对春秋时期诸侯以"尊王"方式进行的争霸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尊王"是一种在松散等级体系下较为有效的争霸策略。它是一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