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相关论文
臺灣過去的古籍出版以影印為主,近來“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以下簡稱“文哲所”)大力開展清人著作點校整理工作,可謂有劃時代意義。......
爲紀念傅增湘先生逝世六十周年,北京大學圖書館與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共同舉辦紀念展。東京大學東洋......
明代刻書業發達,卷帙浩繁的《十三經注疏》嘉靖中重刊於福建,萬曆間開板於北京,崇禎年間翻雕於江蘇。崇禎十二年(1639)常熟毛晉汲......
黄丕烈,生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卒於道光五年(1825),字紹武,號蕘圃、蕘夫,又號複翁。其家鄉蘇州,爲清代古籍流通重鎮,藏書家雲集......
“三禮”是指列入儒家經典的《周禮》《儀禮》和《禮記》。名物詞是反映具體而特定之物的詞。名物詞的物類類别是對名物詞所指稱對......
西北汉简主要指20世纪出土於今甘肃及內蒙古额济纳河流域的漠代簡牘,按出土地可分爲武威簡、敦煌簡、額濟納簡、居延簡、肩水金關......
日本靜嘉堂文庫所藏《楊復再修儀禮經傳通解續卷祭禮》是目前已知惟一的楊復編纂《祭禮》文本,也是研究朱熹及其弟子禮學思想的重......
朱傑人主編《歷代朱子著述珍本叢刊》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2014年間策劃出版的大型古籍影印叢書,旨在匯集和展示高仿真影印......
江永是清代學術史上的著名學者,現有史料關於他的記載前略後詳,以致他四十歲前事跡不爲人知。本文過對江永生平、交遊的梳理,還原......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耆夜》,內容是“講述武王八年伐黎(耆)大勝之後,在文王太室宗廟舉行飲至典禮,武王君臣飲酒作歌之事”。~([1]......
中國自古以來以禮著稱,歷朝歷代都將禮儀作爲國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宋代也有特定的國家禮儀,在眾多儀禮中,花的頻繁出現頗爲醒......
本文從文字學、訓詁學的角度,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考察了“麗”“慶”“禄”諸字的含義,得出“鹿”這種動物從殷周以來就......
流傳於世的儒家經典《儀禮》一書,在漢時曾被稱名為《士禮》。該稱名,一見於《史記·儒林列傳》:“諸學者多言《禮》,而魯高堂生最......
《禮》學與禮制策問就是專以三《禮》之學或禮樂制度爲對象的策問。宋代的《禮》學與禮制策問共有89道。其中總論禮樂的有20道,關......
一、前言在宋代著名的礼学专书中,有通论礼学者,如陈祥道《礼书》,将《三礼》内容依据主题分类论述。又有集解式著作出现,如卫浞《......
诸经注疏合刻兴起于南宋前期,《尔雅》《孝经》注疏本刊于元代,《仪礼》较为特殊,注疏合刻迟至明代始由陈凤梧完成。明正德年间陈......
在晚清四川一度璀璨耀眼的國學天穹上,吴之英是其中最明亮的幾顆大星之一。他既是中國蜀學的集大成者,又是近代蜀學强勁的開拓者。......
諸經注疏合刻興起於南宋前期,《爾雅》《孝經》注疏本刊於元代,《儀禮》較爲特殊,注疏合刻遲至明代始由陳鳳梧完成.明正德年間陳鳳......
期刊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七《吴命》簡五云:'〔或〕又(有)軒輓之賞1,或又(有)釜(斧)戉(鉞)之賵。'2這是整理者的隸讀,......
古老的北京城,不僅以其輝煌的殿宇、秀麗的園林,以及幽靜的四合院,令人留連忘返,而且在城市的設計上更具高度的藝術水平,在世界範......
嶽麓書院藏秦簡《占夢書》刊佈後,1引起學界的持續關注。我們曾在簡帛網上發表過研讀心得,並在網站論壇中參與討論。現將這些意見......
謚號是對死者生前品德功行的總結,依據是否經朝廷認定分爲私謚與公謚(公謚又稱“官謚”)。《儀禮·士冠禮》稱:“古者生無爵,......
第一節前言'十齋日'指的是天王或神將從天上下來巡查的十天,在每個月中有固定的日子,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
鄭珍(1806-1864),字子尹,號柴翁,貴州遵義人。清代後期著名學者、文學家。《儀禮私箋》八卷是鄭珍經學著述的代表作品,也是清代《......
阮元《儀禮石經校勘記》四卷,專爲校刻《清石經》而作。校勘記共計二百八十六條,羅列各本異同,博求諸家之長,審慎按斷是非,體現了......
本文衬論《儀禮》注疏合刻之源流嬗燮,重點描述明代隙凤梧《儀禮》注疏合刻之遇程及其流燮,旁及宋明《儀禮》經注本的刊刻,進而简......
《仪礼》一书是三礼中成书最早的著作,其内容广泛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祭祀礼制及社会生活,且该书对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服饰、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