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派相关论文
本文通过对受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琵琶流派即崇明派和浦东派的传播、发展、影响等进行系列总结性研究,表明对传统琵琶......
本文以挖掘《汉宫秋月》这首乐曲的流传历程为出发点,对《瀛州古调》的乐谱版本、崇明派及传承情况进行了梳理,进而对徐卓和曹安和......
对于艺术的传承来讲,多数是以作品为载体,琵琶艺术也是这样,每一代琵琶大师都会把自己的思想、理解的程度以及自身的性格通过不同......
琵琶,这一名称是对中国古代抱弹类弦乐器泛指,演变为对特定形制乐器的专称,并成为世人皆知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中国民族乐器。......
崇明派是20世纪江南琵琶的传统门派之一,通过对崇明派系的地域和文化发源的了解,阐述崇明派的发源,体现地理人文的内涵,以此来分析......
(接上期)沈先生没有留有录音和录像数据。当时,唱片公司尚很少,都是78转老唱片,唱片公司曾派人与沈先生联系录制唱片,沈先生当时认......
沈肇州,名其昌,字肇州,号绍周,别号聆音散人。祖籍江苏崇明(今上海崇明),先世迁海门,生于海门陈三和桥(今海门江滨乡)。关于他的生年,有1857、......
琵琶艺术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民乐之王"。明末清初,中国琵琶形成了南、北两大流派;清代中叶以后,北派琵琶逐渐衰落,而在我国江南......
<正> 刘天华(1895、2·4—1932、6·8)是誉满中外的作曲家、民乐器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其曲集、传记已多次出版。他熟习多种中外乐......
《飞花点翠》像是“瀛洲古调”的一个缩影,而“瀛州古调”又是对崇明派最好的总结。崇明派的发展随着历史的演变在表面看来似乎没......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
<正>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族管弦乐曲,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多次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所珍爱。那委婉质朴......
<正>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武套大曲,乐曲的风格壮丽辉煌,雄伟奇特,在传统琵琶古曲中,以其独有的"银瓶乍破水浆......
<正> 四弦曲项琵琶的演奏,从南北朝开始已经流行了一千余年,在其流传的漫长历程中,先后出现过许多著名演奏家和著名作品。 最先为......
在琵琶艺术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江南地区琵琶五大传派(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的相继兴起,使琵......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韩淑德副教授与张正修(之年)所著《中国琵琶史稿》一书,于1985年出版之后,全国音乐界名流数十人致函(或通过学......
"瀛州古调"是沈肇州先生于1916年编写的一部琵琶曲集,此集共收有慢板、快板、文板等三十余首乐曲,是崇明派琵琶代表性曲谱。文章通......
<正>"枇杷,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这是有关"琵琶"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刘熙的《释名》。大约......
<正>琵琶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东汉刘熙在其《释名·乐器》一文中记载:"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后曰把。"由......
流派篇刘德海在琵琶流派群里捕捉美,纯属个体劳动,没有谁可以垄断对美的诠释权;各抒其见,各美其美,不要争。喜与忧有学者说得好:“中国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