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己成物相关论文
莱布尼茨和朱子对世界之所以和谐、有秩序的理论解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莱布尼茨以单子论为核心构建的“前定和谐”理论和朱子以“......
与《旧约·创世纪》的创造-宰制模式相比,《易经》体现了一种孕育-教化模式的万物创生图景,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教育思想的本源是......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依然处在“古-今”历史性向度与“中-西”文化地域性向度的境遇中。寻求和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共识,以这种共识构成......
在中国古典思想文化中,佛家以生为“苦”,道家以生为“累”,两家人生现均带有悲感色彩,唯有孔门儒家以生为“乐”,形成君子崇道乐学......
内容摘要:孔子与柏拉图为中西方文化的奠基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他们对知识的定义以及对知识的来源有不同的理解。孔子的知识可总结为......
良知是阳明思想的核心和基础.良知既是本体,良知的彻底呈现又是道德实践工夫最终的目标.因此,阳明的致良知是在“朝向”未来的目标......
人生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中国人生美学以传统哲学中的人学为基础,以人生论为确立思想体系的要旨,它极为强调人的生命......
朱子所言“知”“行”的核心义涵,不是“成物”领域内的“认识此事物并谋定处置方案”和“将之付诸实施”,而是“成己”领域内的“......
许衡是有元一代著名的理学家,他具有"成己成物"的价值理想和"出处分明"的人格建构.这些在他的诗文中表现为济世的远怀和幽居的拙谋......
就人生美学意义看,“仁”生命域的达成是“人”内在心灵的升华、净化与超越,也是儒家美学所推崇的最高审美域的实现,是人生境域的审美......
全文旨在探讨孔子的“一贯之道”所指究竟为何?以及“忠恕”与“恕”之间的关系。首先追溯“一贯之道”的语源,乃出自《论语·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君子”的修身标准有很多,但其中最具有中国文化价值取向特色的是在追求他者利益的同时完善......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追求的一种天地境界,儒道释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了理想的人生模式,努力超拔世俗的生活,以达到“仁之境......
在中国传统儒家的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意蕴。然而,目前人们对传统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规范伦理方面,而对......
古代书院是在综合和改造了官学和私学之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制度,书院教育与朝廷保持一定程度的疏离,拥有教育的相对独立。古代......
中庸,是儒学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原则。但中庸却不仅是一种方法.通观先秦儒家所论,中庸,其核心在一个“中”字.“中礼”、“中道”或......
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说是一个价值命题。其着眼点不在于对心物关系作知识论的说明,而是要在“成己成物”的教养历程中达成心体、......
2009年12月5-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9”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
“成己成物”是《中庸》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一方面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认为人是宇宙中唯一的自觉能动的主体性存在;同时又把人的这......
<正> 正己正人,成己成物,是中国儒家的思想传统,也是退溪学论人际关系的思想特点。从先秦的孔子、孟子,荀子到宋代张载、二程、朱......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创造价值观、意会认识论和意象思维模式。本文考证了中文中“创”及相关词汇的演变过......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1.自强不息的民族责任感;2.推己及人,成己成物的社会道德;3.注重和谐,坚持中道,贵和持中的民族精神;4.求是务实的教......
儒家学说博大精深,但其基本精神可归结为“内圣外王之道”。在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和社......
在目前的生态伦理学研究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围绕着到底是“走进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自然物有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物质世界和生存状态实际,对......
将《中庸》中的"诚明""成己成物"与康德的公共理性的启蒙观以及福柯晚年关于"直言"的考察等三个主题置于同一个思想语境中,可挖掘......
全文旨在探讨孔子的"一贯之道"所指究竟为何?以及"忠恕"与"恕"之间的关系。首先追溯"一贯之道"的语源,乃出自《论语·里仁》所载孔......
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形态,其中蕴含着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共同进化的价值观念.它提倡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一体的"天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