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写作相关论文
本文以蒙冤时期(1955-1979)的胡风为研究对象,分析他这一时期的潜在写作作品、生存状况与思想发展,并对其在狱中各个阶段的思想流变......
潜在写作是当代中国文学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写作现象,即作家写作的在当时不是为了发表也无法发表的文学作品,其中不少提供了公开文学......
该文将三个方面来比较,认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潜在写作”和西方文学史尤其是美国文学史中的“抽屉文学”.首先,该文将会对两种现......
“文革”十年,公开文学已经沦为政治的留声机,而潜在写作却在艰难中传承“五四”新文化精神。以诗人穆旦的晚年写作为例,分析老作......
彭燕郊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重要诗人,他的创作跨越了中国新诗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从抗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对壮族作家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中规范写作与潜在写作内在矛盾予以分析,指出其站在民间立场上对乡村文化的生动书写和对人性......
“文革”结束前后,社会政治逐渐松动,美术创作在艺术形式上有了画面风格、形式语言的新尝试,文学也以“潜在写作”方式进行着思想......
胡风1955-1979年的诗歌创作,当下文坛称之为“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是陈思和先生最早提出来的。陈先生说:“潜在写作”“是指那些......
傅雷是公认的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之一。他的一生,漂流于中西之间,徘徊于书斋内外,时而高歌猛进,时而低吟踯躅,颇富传奇色彩......
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和他在"文革"时期寄给家人的一百多封信,共同构成了他"潜在写作"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长久以来,这位文艺大......
七月诗派重要成员牛汉,在文学失落的历史空间重新找回诗性。“文革”时期牛汉的诗歌创作,具有相当独特的意义,它们不仅凝结了他本人的......
本文通过对彭燕郊和绿原1955-1976年的诗作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当代潜在写作中个人主体性出现.乃是通过对于绝望的抗争和对于自我的确......
无名氏的爱情小说故事中媳藏着乍明乍现的哲理意蕴与文化反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体风格,对现代小说文体革新具有创造性的意义。以无......
李新宇早期的潜在写作疏离了虚假的主流诗歌话语,彰显出以"死亡情结"为核心的幽暗意识。他的诗人主体形象的自觉,使其作品不仅具有诗......
本文试图通过对孙犁作品《书衣文录》内容的梳理和分类.发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考察其文本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尝试从《书衣文录》管......
《傅雷家书》的版本变迁,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傅雷家书的完整面貌,而且间接反映了作品所处的不同时代的环境与文化状况。《傅雷......
1950~1970年的潜在写作,无论在思想内容、审美意蕴还是在艺术探索、形式创新方面都有着向文学本体回归的趋势。对文坛上流行的意识......
文章认为阿垅在17年阶段中的诗歌文学创作基本是以所谓潜在写作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梳理并归纳诸如阿垅这样在文学史中被遮蔽的文学......
1951年10月至1952年3月,沈从文离京赴四川内江参加"土改"工作,他将此次工作经历视为自己一生的重要转变。其间他写了大量家信,记录......
<正>三十年前,我在杭州大学经济系求学,因为痴迷文学,常常不务正业,逃课到中文系的课堂蹭课。当时去得最多的,就是吴秀明老师和汪......
<正>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者普遍认为"文革十年"没有文学,那是文化的大破坏、大灾难、大断裂时期。有的只是林彪、江青......
在“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中,灰娃的诗歌颇显殊异。从年龄上来说,灰娃应属于老一代,她开始诗歌写作的时间是1972年,晚于不少有类似经历......
陈思和在他的当代文学研究中引入的"潜在写作"的概念,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凸现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和异质性、丰富性和......
<正>1988年,《上海文论》开辟了一个由陈思和、王晓明主持的“重写文学史”的专栏,以有别于传统教科书的价值体系和审美标准对中国......
我们回来了,从教义的常规中被隐去的章节回来了;从史书的封皮后边回来了;从女巫还活着的荒野中回来了,从潜在写作的被封存的抽屉中......
文革“显流文学”、“潜流文学”这一对概念的同时出现和运用,最早见于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林彪事件也导......
以壮族作家陆地的小说《美丽的南方》为批评对象。通过对作品中规范写作与潜在写作内在矛盾的分析,指出其站在民间立场上对乡村文......
一九五六年秋天,孙犁的重度抑郁症全面发作。了无生意的孙犁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手中的笔一搁就是几年,创作的园地里一片荒芜。但“十......
<正>时间:二○一○年七月二十八日地点:沈阳宾馆第六会议室主持人:赵慧平王尧林建法:"陈思和文学思想学术研讨会"由《当代作家评论......
<正>一、严慧:《1935-1941:〈天下〉与中西文学交流》记得在二十多年前,贾植芳先生指导我收集中外文学关系的资料。当时的项目要求......
“潜在写作”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特殊现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作家的作品在写作其时得不到公开发表,“文革”结束后才公开出版发行......
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对传统的政治一元化的当代文学史提出质疑,用独创性的"民间意识"、"潜在写作"理论来对中国当......
<正>两个场景的历史呼应故乡,文学的摇篮。一九三七年秋天,南方的厦门。十二岁的黄永玉,自家乡湘西凤凰漂泊而来,就读于厦门集美学......
迄今为止,多多的写作已超过四十年,可以说是自"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就开始的当代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人——这样......
文学史理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理论和哲学社会学理论,它所指的是一种与文学史写作实践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具体解释文学史写作中的问题......
本文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民间刊物《今天》为研究对象,以《今天》杂志的来龙去脉以及相关重要作家与作品的研究为主要......
“潜在写作”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文学研究领域。牛汉从1995年至文革结束的诗歌创作,即是这部分诗作的精华,它具有同时代作品少有的批......
一般认为,1949后沈从文已经失去了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但通过对他这一阶段的书信的考察,可以发现,这些书信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其独......
“潜在写作”与“民间意识”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提出的两个全新的文学史概念,体现出作者寻求更完整的当代文学史结构的努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