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带石斑鱼相关论文
本试验以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为试验对象,通过体外孵育的方式研究去蛋白前后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
应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点带石斑鱼异常行为进行识别并及时报警有助于提高点带石斑鱼存活率,减少养殖过程中人力消耗。本实验以点带石......
为寻找工厂化养殖点带石斑鱼的适宜投喂频率,减少养殖对水体的污染,本试验研究了投喂频率对3种规格点带石斑鱼生长、组织消化酶活......
本文报道了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对五种动物蛋白原料(肉骨粉、血粉、羽毛粉、鸡肉粉以及这四种原料分别按照2:2:1:5比......
本论文是以南方海水养殖的点带石斑鱼为研究对象,从已构建的LPS刺激诱导的头肾cDNA差减文库中,对脂多糖诱发的点带石斑鱼特异表达......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是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的一种名贵海水鱼、......
本研究首先以热酚水抽提法提取致病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强毒株HN08155和弱毒株HN08152的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cs......
如同硬币的两面,石斑鱼产业从无到有,从零星到壮大的发展之路现今也呈现正反两面。
正面是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石斑鱼产业......
目前海南养殖的石斑鱼品种包括珍珠龙胆、青斑(点带石斑鱼,斜带石斑鱼),龙胆(又称龙趸,鞍带石斑鱼)、老虎斑(褐点石斑鱼)、东星斑(......
通过对受精卵孵化及仔鱼的饵料选择,研究了点带石斑鱼工厂化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泥蚶受精卵及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饵料是可行......
通过对点带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初孵仔鱼不同开口饵料的选择及后期仔鱼阶段在饵料、水质调控等方面的试验,探索了点带石斑鱼人工育......
通过对体长10.4~8.0cm、平均体长8.6cm;体重19.5~12.2g平均体重16.63g的点带石斑鱼的淡化试验,分别采用盐度突变及渐变淡化两种方式,......
通过对平均全长2.56cm的点带石斑鱼稚鱼及平均全长3.74cm幼鱼驯食不同饵料的试验。结果是:采用鱼糜、虾浆较配合饲料易驯食;幼鱼比稚鱼......
点带石斑鱼(俗称青斑)是最常见的石斑鱼养殖品种,在我国台湾、海南、广东、福建等省份和部分东南亚国家都能进行批量的人工繁育生产,......
根据点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卵黄囊的消失、鳍的形成、鳞片的出现等形态特征变化,参照国内外对硬骨鱼类胚后发育时期划分的一般......
为了研究不同周期、不同脂肪源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和免疫的影响,通过用含有玉米油、鱼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的5种脂肪源饲料......
一、材料与方法1.网箱设置场地选择网箱设置场地应选择在有一定挡风屏障或风浪较小、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充分、不受港内淡水与污染......
石斑鱼是石斑鱼属鱼类的统称,全世界已记录有100多种,我国记录有46种,主要养殖种类是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巨石斑鱼和......
石斑鱼(Epinephalus)属鲈形目能科,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水性鱼类,在中国近海有31种,其中,南海有30种,东海8~9种,黄渤海仅1种。目......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近海点带石斑鱼野生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点带石斑鱼分别于2005年6月和9月取白海......
用湿颗粒饲料(试验组饲料)与小杂鱼(对照组饲料)对点带石斑鱼进行为期65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点带石斑鱼的尾平均......
在水温(29.2±0.2)℃条件下,研究了饥饿和再投饲对点带石斑鱼幼鱼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和单......
采用PHA活体注射结合秋水仙素培养,取点带石斑鱼全肾,低渗处理,空气干燥制片法制作染色体标本,对染色体进行Giemsa染色、C带及Ag-N......
[目的]提高凡纳滨对虾的产量。[方法]利用生物防病原理,在凡纳滨对虾养殖中混养点带石斑鱼,研究其对凡纳滨对虾存活率和产量的影响......
一、鱼苗培育池与配套设施1.培育池(1)高位池:通常以面积为1~2亩/口的正方形或近正方形切角池塘为宜,池深2.5米,最大蓄水深度为2.0米,坡度1:(0.8~1......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malabaricus)属鲈形目(Perciformes)、鳕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Enac)、石斑鱼属(Epinephelus),俗称青......
采用9种不同能量蛋白质比的饲料投喂点带石斑鱼幼鱼,分析比较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对点带石斑鱼体内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采用U12(12^10)均匀试验设计,通过在相同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维生素A(VA)、维生素D(VD)、维生素K(VK)、叶酸、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维......
从预防病害发生入手,应用沉淀分离、旋流分离和砂滤等固液分离技术,提高循环水量,增加固液分离、生物过滤、紫外线消毒等水质净化......
以鱼粉和酪蛋白为蛋白源,添加鱼油、豆油、α-马铃薯淀粉、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配制成实验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设置41%......
设置4组配合饵料蛋白含量分别为48.23%、51.43%、54.09%和56.22%的试验组研究点带石斑鱼人工配合饵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经过40 d......
广东、海南两省多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养殖的点带石斑鱼 (Epinephelus malabaricus)发生严重的弧菌病,从海南三亚和广东深圳的发病鱼......
将体质量(14.12±0.27)g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幼鱼饲养在室内循环水、直径40cm×水深50cm池中,每个池中15(G1......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 ,测定了点带石斑鱼育苗池中饵料生物的种类和密度 ,同时解剖观察仔鱼的消化管 ,测定其食物组成 ,并根据食料基础......
对外源混合激素药条肌体埋植法诱导点带石斑鱼提早性逆转的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1)3~5龄的雌鱼能在50~70天内转变为......
利用人工繁殖受精卵孵化出的点带石斑鱼仔鱼,在盐度3%、pH7.9、水温26℃的情况下,对其营养转换期的摄食与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
东山县从2001年就引进点带石斑鱼进行养殖,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人工育苗技术也日趋成熟。现就该品种在育苗过程中几个生产环节进行......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主要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海区......
针对在分类上存在混淆的点带石斑鱼和斜带石斑鱼,在形态学基础上,运用mtDNA Cyt b基因扩增序列分析、RAPD、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对两......
本试验在水体为1000dm^3、仔鱼密度为15ind./dm^3条件下,研究不同轮虫密度(10、25、40、70、100ind./cm^3)对点带石斑鱼早期仔鱼摄食和......
为不同氨氮浓度水质中点带石斑鱼的异常行为判断提供参考,选取体重为160.5克、体长15.5厘米的点带石斑鱼200尾,平均分为4组,每组包含正......
在等蛋白的条件下,设计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3.8∶1,3.0∶1,2.2∶1,1.4∶1)的饲料,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点带石斑鱼苗,经过64天的饲养......
通过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在点带石斑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配制6......
在水温29.2±0.2℃条件下,对点带石斑鱼幼鱼(1.832±0.03 g)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饥饿后再供食的恢复生长试验。对照组(S0)持续投......
比较投喂软颗粒和膨化颗粒饲料对点带石斑鱼摄食率和生长的影响。经过55d饲养试验,投喂膨化颗粒与软颗粒饲料的点带石斑鱼相比,摄饵......
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俗称青班,是我国南方海水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便于活体......
采用9个引物,对湛江沿海野生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点带石斑鱼及黑边石斑鱼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PD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蜂巢石斑......
用溶藻弧菌Virio alginolyticus的VAL02和VAI00尾静脉和腹腔注射点带石斑鱼Epinephelus malabaricus,收集感染后1、4、24、48和144......
以点带石斑鱼幼鱼为试验动物,进行短期饥饿和再投喂对其生长、生化组成及行为的影响试验。对照组(S0)持续投喂30 d,饥饿组S2、S4、S6......